考研复试第一次见导师,看看聪明的研究生是如何做的?

文/十八木

“听风也听雨,飘雪落澜庭。用心书写教育。” 【本文选自十八木之《读研》系列文章】

2020年考研复试工作即将全面展开。考生联系导师、准备复试、预约见面等注意事项都要提前了解清楚。尤其是那些外校报考的考生,更是需要提前多做功课。

考生第一次与导师见面往往是一次十分重要的会面。 一般来说,如果是导师主动联系学生,要求见面细谈,大致有两种情况,第一种情况是,通过前期的电话或是邮件的沟通,导师已经基本上认定考生可作为招收人选,在复试前见面再具体考察一下,看看学生个人形象气质、谈吐及表达能力、个人素养等综合素质,看看有没有什么特殊状况?相当于最终再次确定一下。这种情况比较多见。

另一种情况可能是因为课题组名额已满或是其他无法招收的原因,需要临时调整导师,当面给考生解释清楚并建议具体的调换导师,征求学生自己的意见。

第二种情况姑且不论,单论一下第一种情况。考生在复试前第一次见导师,要如何准备呢?笔者给大家分享一个高校朋友课题组的真实案例。

真实案例

大约是五年之前,一名外校考研的小李同学准备调剂到朋友的课题组。由于之前都没有见过,而那年和小李一起还有几名同学都要调剂,所以,朋友决定复试前和学生们见见面。

朋友和小李约定早上8点在他的办公室见面。朋友在7点50分到达办公室时,发现小李同学已经在办公室门口等他了。准时,是小李给朋友的一个好印象。

随即,朋友注意到这个小李同学穿着很一般,背包、牛仔裤都收拾得很整洁,整体是一个干净利落的感觉。

在办公室聊天时,学生落落大方的介绍了他自己在本科时的一些情况,整个过程中表现得彬彬有礼、思路清晰、且充满自信

。在谈到读研的一些具体问题时,很是有自己的主见和想法。谈话结束时,他从背包中拿出一小盒特产,是他们当地的点心,说是给导师带的一点小心意。学生很有心,朋友心里很高兴,但口中说不需要不需要,你拿给课题组师兄师姐们吧!

没想到,这学生回答说,已经有给师兄师姐们带了他们昨天都吃上了!

好家伙,还没入校就已经和课题组打成一片!这学生考虑问题的全面以及团队意识等处事能力令朋友刮目相看。不用说,后来朋友最终选了这个学生。

对以上案例的分析

这个案例虽然并没有什么普适性,笔者只是想从这个案例中去提醒考生第一次见导师时,一定要多注意礼节和细节。例如以上案例中的“准时”、“穿着得体”、“彬彬有礼”、“顾全大局”等。

近年来的考生基本都是90年代末出生的学生,大多数学生家庭条件都比较好,从小娇生惯养的环境导致如今有太多的学生给人的普遍第一感觉是“不懂事”、“缺乏礼节”,细节做得好的学生更是越来越少。实际上,“不懂事”的考生往往会严重影响到学生在导师眼中的初始印象,“不懂事还不知道改进”的学生即使是读研了依然会在相处时麻烦不断。

任何导师都希望能够招到优秀的学生,因为起点优秀,后面培养起来就能更加省心,而且培养成优秀研究生的可能性也越大。对于外校考来的学生,由于之前并没有深层次的了解,首次见面时间也短,大多数学生见面前也都做了充足的准备,导师往往只能从一些细节去发现潜在的“优质股”!

结束语

《范子》:“少而明;学阴阳;见微知著;其志沈沈;不肯自显;天下莫知。”;《淮南子·说山川》:“以小明大;见一叶落而知岁之将暮;睹瓶中之冰;而知天下之寒。”。以小见大,一叶知秋。很多的时候,细节往往能决定成败!在每一个人生的重要关口,踏实、冷静下来尽力做更好的自己,也许会获得更多的机会!

【用心书写教育,《大学往事》《读研》《读博》系列文章将陆续推出。欢迎关注十八木】

(本文原创,欢迎评论转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