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間祭灶史話

祭灶是我國特有的一種祭祀文化,在民間流傳極廣的傳統習俗。灶神是民間最富代表性的流行神,寄託了民間辟邪除災、迎祥納福的一種美好願望。

民間還有“官三、民四、水家五”的說法,也就是官宦人家是臘月二十三祭拜灶神,尋常百姓通常是臘月二十四,而漁民們則是臘月二十五祭拜灶神。後來人們逐漸在臘月二十三祭拜灶神。

民間祭灶,源於古人拜火習俗。《釋名》:“灶,造也,創食物也。”灶神的職責就是執掌灶火,管理飲食,後來擴大為考察人間善惡,以降福禍。

中國古代奉祀的灶神,即是火神祝融。古時先民們在沒有火的時候過著茹毛飲血的日子。後來人們會使用火才享受到更多的人間美味,所以自古以來人們對火和火神祝融都有著神聖的敬畏感。先人們祭灶也和這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祭灶當日在灶王像前供糖果、清水、料豆和秣草,然後將舊像焚之,謂之送灶;除夕又買新灶王畫像供上,謂之迎灶。

而在河南民間,多尊傳說中的泥匠張奎為灶神,其鍋臺壘得好,死後作了灶神。傳說“灶神司人間善惡,回好言,保來年免災”。河南民間灶神之位多設在廚房的後牆上,灶神畫多為朱仙鎮木版印製。中為灶君夫婦,為玉宇天宮,印有當年曆法和農曆二十四節氣表,有幾龍治水,幾日得辛。中間是一聚寶盆,外有八仙,左右待立金童玉女、兩側還有雞犬六畜,稱“老灶爺牌位”。

祭灶神,先秦時已經出現,在初夏或臘日祭祀。宋代盛行於臘月二十四日送灶神上天。元代開始流傳到各地宮觀之中,祭灶儀式和百姓平時家中的祭灶活動還略有不同。除了在儀軌等方面更正規外,宮觀中通常都會以祀灶作為新的一年迎請眾神的標誌。

灶神上天述職後,玉帝是要在臘月二十五來人間巡視的,看看灶神彙報的情況屬實與否,如果屬實就會對浪費糧食或偷竊、說人壞話、罵天罵地的人處以減壽或破財的懲罰。

傳說從臘月二十三小年,一直到除夕,這幾天都是灶神回宮的日子。除夕當天,則要重新請灶神下降,百姓都會先貼上灶王爺的神像然後再開始準備除夕的年夜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