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方日记》“闪婚”国际豪门的幕后玄机

毫无疑问,借着疫情的东风,方方火了,并且火出了国门。

3月25日,《方方日记》封笔。

4月8日,《方方日记》即由美国五大出版社之一的HarperCollins出版,并将发行英、德两个语言版本,现已于亚马逊网站开启了火爆预售模式,并且一度传言,《方方日记》将要提名诺贝尔奖。

姑且不论《方方日记》能否获奖,但中国文学最快被海外出版的吉尼斯纪录,方方已然斩获。

原本,作为中国人,好不容易有本纯国产的日记,能秒攀高枝,从“土特产”一跃为“洋凤凰”,咱理应高兴不是?

但全球浩瀚名家,削尖脑袋都挤不进的豪门HarperCollins,独独闪婚咱名不见经传的方方老太了,说是一见钟情,恐怕难以服众。咱得为全球作家负责,扒一扒《方方日记》出版的玄机。

首先,作为国产转外销的《方方日记》,“方方”二字,由于带有浓郁且卑微的个人色彩,显然上不了台面,于是,HarperCollins改头换面,煞费苦心地更名为《武汉日记》,并在书封上进一步注解“WuhanDiary: Dispatches from the Original Epicenter”。

再来看看《方方日记》的亚马逊预售推介:

“2020年1月25日开始,著名的中国作家方方开始在网上发布日记,帮助她与自己了解在武汉发生的事情。这里是COVID-19爆发的震中。日记内容是一手记载、信息量很大,她的文章实时记录了病毒的广泛传播及政府对市民的强制隔离……”

以及德文版的简介:

“《武汉日记》是一个独特的证据,证明了这场在短时间内蔓延到世界各地的灾难的起源。”

“自古深情留不住,总是套路得人心”,试想,一本饱含深情歌颂祖国的《武汉档案》能否搭线HarperCollins?哪怕它是鸿篇巨著、千古奇文恐怕也不行。

我们都知道,网络作品瀚若星辰,能进入出版商视野的寥寥无几,能进一步被出版商出版的,更是凤毛麟角。而出版机构,从最初选题探讨,到最终成稿并上市,中间的流程那也是相当复杂与漫长。

更何况,《武汉日记》这是个多么大的政治命题,没有政府的允许,HarperCollins脑袋被门夹了,会心血来潮火速出版本定时炸弹?尤其在美国疫情肆虐,企业大规模停工裁员之时,《方方日记》何德何能,能以十万火急之势上市?

《武汉日记》英、德两个版本的介绍,表露了美德等国,想通过传达给世界的意图,即《武汉日记》与西方势力一拍即合,作为西方反华独特证据,证明了“源头”、“封锁”、“混乱”与“反人权”。

一本由本土作家揭发的“封城真相”,一篇篇真情流露的“伤痕文字”,再加上《武汉日记》这样类似《拉贝日记》之类的惊悚标题,其真实意图,就是西方势力想要把这种封城,构陷成“白色集中营”,让“武汉病毒”的阴冷意象,长期固化,为今后继续污名化中国,埋下伏笔!

显然,《方方日记》正是时下国际污蔑、“围剿”中国的一枚棋子。方方,不管是自觉还是不自觉,都已成为国外反华势力捅入中国的一把利刃。于是乎,国人愤怒了,正义讨伐方方,“老鼠过街人人喊打”。

当然,方方对此,是不屑并且无惧的。她在这几日的微博中,回怼反对之声为“极左势力”,谴责大家目无网纪国法,嚣张跋扈,并表示“极左的本质就是反文明”,“长此以往,人将不人,国将不国,世界不得安宁”!

是的,见过不要脸的,没见过这么倒打一耙不要脸的,而更可怖的是,这个含血喷人、颠倒黑白的“文化汉奸”,她,不是一个人在战斗!

《方方日记》从起笔第一天,就饱受关注,大量作协、文化名人对其进行转发、推荐,恩荣备至。方方在近期采访中说过,她的日记不是约稿,刚开始约稿的是《收获》杂志主编程永新,她拒绝之后,开始在网络写日记。到了二月底,很多出版社来联系,也有海外的。后来,国内出版社因为忌惮极左人士的叫骂,不敢出版,也就移交国外出版了。

可见《方方日记》可真是众星捧月,深受拥戴啊!

我们知道,网络文学能被巨头出版,只有相当于被雷劈中的概率。《方方日记》能光速出版,说明了它背后,有一条能直达美国舆论中心的产业链。这条利益链,以美国政府为核心,对“美式文明”进行美化、包装,层层下达,在各国培植亲美势力,寻找各类“自由、民主”的代言人,以对本国文明反思、贬低、谴责、痛悔的方式,跪倒在“高大上”的美式文化下。

其结果就是,被洗脑的各国人民,竭力席卷国内财富,不惜一切代价想要移民“天堂”,而去不了天堂的人,也心甘情愿换肾输血,报复性、奢侈价位购买洋货。

毫无疑问,方方,就是跪倒在“美式自由”之下的慕洋犬,《方方日记》被中国文化界争先力捧并险些出版,也说明了,中国文化界活跃着一大批亲美之流,进一步放眼中国,这类人也流窜于各行各业,他们慷慨激昂或者含沙射影的各类亲美言论,这些年大家也都耳熟能详。

身为作协作家,在武汉疫情进入攻坚之际,方方足不出户、安居豪宅,抱怨着封城让家里保姆无法前来。她未赴前线,未正面报道过国家抗疫先进事迹,未为一线英雄行笔助威,未呈现武汉人民其乐融融的居家创意,反而至始至终以一副居高临下、俯视众生的批判口吻,对这场艰苦卓绝、全球表率、众志成城的史诗般的战役,予以指责、哀叹、“揭发”、冷嘲热讽!

《方方日记》作为武汉的证据,显然名不副实。日记从头至尾,充斥着“听说”、“好像”、“可能”、“朋友说”等大量道听途说的故事。她在《我的书跟国家之间没有张力》中说道:“我要告诉你的是,那么多人说我里面是谣言,其实没有谣言,全是真实的,每一个人每一件事都可以查证到。”但譬如,她日记中已经死去的护士梁小霞,实际上却还活着!

这样的日记,选择性无视大量正面事迹,明明是个人狭隘的视角,凭什么冠名《武汉日记》?

书里大量虚假、不详、断章取义的信息,凭什么鉴证武汉?

一本通篇无病呻吟、矫揉造作,道听途说的虚言妄语,却火急火燎在外国抗疫不力,极力污蔑勒索中国的环境下,在美国上市了,这又说明了什么?!

我们祖国,从一穷二白走到今天,绕过弯路,有过有失,诸如《方方日记》中所记载所抱怨的那些。但时至今日,全球确诊人数已突破两百万大关,咱再去看各国,又有哪个国家,比我们抗疫更好?!


《方方日记》苛责的这些所谓工作混乱、管控自由、物资匮乏,完全可以去掉地名,套用在各个疫情国家,而且别的国家,有过之,而无不及!

如今,武汉已经解封,武汉的天空,早已云开雾散艳阳高照,而方方,依旧沉浸在那个阴冷、禁闭的自我世界里。

方方曾说过:“时代的一粒灰,落在个人头上,就是一座山”。

既然,文学的分量这么重,方方,你有没有想过,身为作家,你横向不能正确了解时代,观照世界;纵向不能尊重中华五千年文明、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和平演进。


你一味固步自封地沉浸在狭隘的“小我”世界里,用乌托邦的自由主义理想,去不切实际地苛求祖国,甚至“卖国求荣”为国外势力所用。你,并没有为国为民服务,而是在助纣为虐、为虎作伥!

而另一方面,这样的作家,竟然长期盘踞高位,手握决策的话语权,实在令人细思恐极!

当然,值得庆幸的是,《方方日记》一心走上“资敌求荣”之路,但中国抗疫的辉煌成就,却让《方方日记》迅速反转!

方方抱怨口罩不够,那之后我国口罩那个产量啊,全球独家!

方方苦大仇深的封城,唉哟喂,方方您要是质疑世卫组织所推崇的最正确的抗疫模式,您大可飞去国外加入自由游行啊,高呼“我要自由,我不要命”,没准政府还给您颁枚大奖,自然免疫,真是深得吾心!

其实,鉴于方方女士惊艳海外的文学才华,您要是不亲赴美国写上本《纽约日记》,那真是作家的大幸,全球读者之大不幸啊!

哦,您要是怕“砰砰砰”的枪声,其实闭门造车也是可以的,毕竟《方方日记》就是这样成功的嘛。日记这玩意儿,少女发个春,老朽梦个游,都可以写进日记嘛,谁说要当真不是呢?

那就祝你好运吧,可别像《纽约疫情日记》的蓝蓝那样,刚开写几天,就惨遭车祸断更了,啊?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