昂乐教育:不做虎妈和鼠妈,12个字道尽家庭教育的真谛

为什么你越为孩子好,孩子却不领情?孩子成绩不错,可为什么总闷闷不乐?为什么你费尽心力,却换不来孩子的理解和成长。看完这篇文章,很多家长就能找到答案!

作为一名以教育为职业的母亲,我不能允许自己成为刁悍的“虎妈”,也不能允许自己成为孱懦的“鼠妈”。我要求自己给孩子的爱和关照要具备如下特点——劳而不矜,盈而不溢,娇而有度。


1

以平常心看孩子

不俯视,不仰视

很早,我就意识到,作为母亲我们太容易成为“儿女崇拜症”患者,抑制不住地高看、高估自家的孩子。


跟妈妈们聊天,你会惊叹于她们的记忆力——我家孩子九个月就会叫妈妈了!我家孩子一岁就会背唐诗了!我家孩子两岁就上台表演了……真的,我们舍不得说自家孩子的短处。


平常的,是别人家的孩子;自家的孩子,总是感觉有点不同寻常!


你也许会想,不对呀!我分明看到好多妈妈在夸“别人家的孩子”,对自己的孩子说:你看XX,比你考得好多了!


这么说,其实背后还是反映了妈妈“仰视自己孩子”的心理。


在母亲的心里,自家的孩子理应是考得最好的,因为他与众不同,因为他卓尔不群,因为他注定高飞;但不幸的是,这次考试却被那些平常的孩子抢了风头!所以,她有责任为孩子点破这种反常事实,告诫他必须警醒,必须夺回本该属于自己的荣耀。说到底,母亲的不满,还是源于对自家孩子的高看与高估。


对儿女“仰视”,直接后果是,它影响了母亲的分析判断力:因为觉得自己的孩子不同寻常,母亲往往“残忍”地剥夺了孩子做“平常人”的权利。


作为一个自诩“与理性同行”的母亲,我努力不让自己感染上“儿女崇拜”的毛病。我反反复复告诉自己:我的孩子,很平常。


2

做一个“大写的人”

父母是怎样的人,比父母做了什么更重要

我曾到一个名为“父母皆祸害”的网络小组潜水。对那些自称“白菜”的孩子发问:“喂,我,新手一枚,不明白大家为啥都自称‘白菜’,求告!”


于是有人热情地告诉我:“这都不明白!跟着我唱:小白菜呀,地里黄呀,两三岁上,没了娘呀……”我越发糊涂了,问:“‘白菜’都是失去了妈咪的童鞋吗?”对方答:“差不多吧,双亲活着,但跟死了没啥区别。”


我明白了,他们就是所谓的“精神孤儿”呀!他们管父亲叫“我家男祸害”,管母亲叫“我家女祸害” ……


怎么会这样?这些孩子真的和父母有这样的“深仇大恨”么?然而,静心想一想,那些被蔑视、被鄙视、被仇视的父母是不是也应该认真、彻底地反省一下自己呢?


《为何家会伤人》这是一本书的名字。在这个书名面前,为人父母者都应该深思。美国心理学家科胡特说:“父母是怎样的人,比父母做了什么更加重要。”


那么,父母应该是怎样的人呢?


我心目中的好父母应该是一个大写的人,即使居陋巷、守柴门,也懂得不断跟自己的“贪、嗔、痴、慢、疑”作战,不任由自己活成一个自己都不喜欢的人。


不管外在条件怎样,他懂得跟自己做朋友,活得自尊而有格调;


他舍得拿出时间陪孩子去放风筝,舍得拿出心智陪孩子渡过青春的“多恼河”,舍得放下身段由衷地跟孩子说“让我们两代人共同成长”


这样的父母,孩子怎会不尊重、不仰视?


3

试试这样和孩子相处

劳而不矜,盈而不溢,娇而有度

一个闺蜜曾对我说:“你真是一个不省心的母亲。”


是啊。自打这个孩子出生,我就一直在盼着“省心”日子的到来——


孩子不会走的时候,我就想:待他会走了我就省心了,待他真的会走了,却感觉更不省心了;


孩子没上小学的时候,我就想:待他上了小学我就省心了,待他真的上了小学,却感觉更不省心了。


一直到后来他读中学、读大学、读硕士、读博士、进入职场,我都有类似的体会——总以为下一站就叫“省心站”,结果,“省心站”至今都没有迎来。


如今,儿子长大了,甚至已经走到我前面去了。然而,我操心的惯性竟依然无法停歇。


因为获得了“妈妈”这个最重要的“职称”,我变得不再是我。那个娇气任性、喜怒无常、畏葸怯懦的女人瞬间蒸发,取而代之的是一个希望做好妈妈、做好自己的女人,这一做,就做了30多年。回首来路,惟有感恩。


感谢那个与我有着“生死之交”的孩子

他让我做了,

不愿做的事——怀孕之丑

不敢做的事——生子之痛

不甘做的事——带娃之烦

不能做的事——垂范之累

当他成了他之后

我,也成了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