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选择重疾险的保障额度和期限?极致性价比产品就最好吗?

导读:理财,就是理人生。大家好,欢迎来到颜姐理财。在颜姐的理财观里,和钱有关的,都叫理财,包括赚钱-花钱-存钱-护钱-传钱等环节。今天和大家聊一聊【护钱】相关的话题。

这里的【护钱】,主要是看可能遭遇的人身风险所带来的资产流失风险,能不能得到财务上的补偿,主要是讨论收入损失补偿险——重疾险,保额和期限该如何确定。

收入损失补偿—资产保全

大前提:买了健康险和寿险,也不希望用到的,只是真的不好彩中招了,有个保障。

1、(初心)确认重疾险的作用——收入损失补偿,按照年收入的3-5倍定下需要的保额,用来覆盖3-5年因重疾导致不能工作的收入损失。

2、(初心)至今,还是按照60岁退休计算,到退休的时候,工作收入损失就无从谈起,所以可以选择保障期限到60岁的定期保障产品。

3、(性价比)考虑到性价比和家庭保费预算及预算的分配,也可以选择保到60岁,那么相应的保费会降低,保障不变,有限的资金可以得到最大化的利用。

4、(性价比)考虑到通货膨胀,未来的钱不值钱,健康风险不很高的情况下,可以选择保障到60岁的定期保障产品(61/62/63…发病怎么办?交了那么多年的钱,什么东西的没回来,保障期限结束就中招怎么办?)那就选保障到70岁?

原因一:因为之前销售宣传所讲的"有事赔钱没事返钱",其实是需要经过漫长的时间,一般是70来岁的样子,没什么事选择退保可以退回所有当初所交的保费,但是那样的话就没有了保障,而且到手的也只是已经贬值了的钱,这种情况下,当初想要返还,相对于消费型/定期型产品所交的那部分保费,就是占用了当时的资金流动性,但是未来却贬值了,拉低了性价比。(土豪,预算充足的朋友们可以略过)

但是,返还型究竟比定期型能贵多少呢???不用花这么多时间考虑选择吧?交不起吗?每年5000和5500有什么很大的区别吗?

原因二:如果对健康风险觉得没办法把控,那么返还型保险交得越久,性价比杠杆就会越低,因为就算理赔,拿到的理赔款里面自己交的钱的比例就会变大,所以整份保险性价比就会减低

所以——每年花一笔钱出去买足额保障,没事钱不回来了,到底是不是划算?

即——只看杠杆(这一个维度)买保险行不行?对预算不够的家庭来说是可以的。

5、(自己用—长效保障)考虑到人均寿命在75-85岁,如果想要在退休后也有保障,可以选择到70-80岁的定期保障产品。

6、(自己用—一倍保费)考虑到没什么健康风险,到7/80岁想享受下人生,来个大红包自己用,可以选择终身型产品,到7/80岁的时候退出来拿到这么多年交的保费。

7、(传承—两倍保费)考虑到想要传承些东西给后代,那么就选择终身保障期限的产品,将受益人指定为最爱的人,整个保额留给她/他。

以上就是关于【护钱】——重疾险保额及期限选择的一些参考点,大家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需要的保额和期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