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12大谣言,大家别再相信了

我们都知道谣言止于智者,但现代社会信息发达,许多"惊人谣言"在各大社交平台上被疯狂转发,让人分不清真假。

今天给大家罗列一些经常听到的谣言,希望以后不要被迷惑哦。

谣言1:吃太多糖就会得糖尿病

人体内有一套血糖控制系统,当食物进入人体后,糖类会被分解为葡萄糖,进入血液成为血糖,升高的血糖会刺激胰岛β细胞分泌胰岛素,使血糖浓度降低。

当这套控糖系统出现问题时,血糖就得不到有效控制,持续保持在较高水平,就成了糖尿病。

谣言2:偏方可以治愈糖尿病

我们经常会听到或看到一些关于糖尿病偏方的信息,有些糖友听信偏方,甚至被假药贩子所骗,不仅损失了金钱,还耽误了糖尿病的治疗。

谣言3:只有老年人才会得糖尿病

一直以来,大家都觉得年轻人不会得糖尿病,导致许多年轻人患病后得不到及时的确诊和治疗。

实际上,1型糖尿病常发生于青少年,就连我们常见的2型糖尿病,发病年龄也呈年轻化趋势。

谣言4:糖尿病人血糖越低越好

糖尿病的标志是血糖高,所以有些患者觉得血糖越低越好,于是少吃甚至不吃主食,让自己保持低血糖的状态。

其实,糖尿病人低血糖比高血糖更可怕。

谣言5:打胰岛素会上瘾

胰岛素是正常情况下人体本身就有的一种激素,有的患者需要长期注射胰岛素,是因为体内胰岛素缺乏,用药的目的是调节血糖平稳。

因此,使用胰岛素既不会加重病情,更不会上瘾哦。


谣言6:血糖高无症状可不吃药

即使无症状,血糖控制不达标,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中提出当糖化血红蛋白≥7.0%则需要进入药物治疗。当糖化血红蛋白≥9.0%时可以启动胰岛素强化治疗。


谣言7:血糖降下来就能停药了

血糖降下来后,仍需注意饮食和运动。是否能停药必须去医院查胰岛功能,听取医生的建议如何用药。

自己擅自停药,容易引起血糖的波动与反弹,这样反而不利于糖尿病的控制哦。


谣言8:二甲双胍具有肝肾毒性

二甲双胍是一种临床研究很成熟的药物,它确实是经过肝肾功能代谢,但只要肝肾功能正常者使用一般不会出现肝肾功能异常。


谣言9:保健品可以单独治疗糖尿病

有的保健品是具有辅助降血糖的作用,但这并不能作为治疗糖尿病的手段,还需要结合药物。

目前糖尿病最有效的治疗方法还是五驾马车。


谣言10:糖尿病严重了才打胰岛素

胰岛素并不是糖尿病严重后才用,特别是对于1型糖尿病患者,在发病初期就需要用胰岛素。而2型糖尿病通常是在血糖明显升高时进行强化治疗。另外在特殊情况下,如妊娠、围手术期等也需要首选胰岛素哦。


谣言11:糖友做家务就是运动

家务是不能等同于运动的。

运动讲究运动强度、运动时间、运动频度和运动方式,运动强度要达到靶心率,运动时间以达到靶心率20~30分钟为佳,运动频度以每周运动3~4次最适宜,一旦运动间歇超过3天,运动锻炼的效果及累积作用就会减少。

所以绝不能以家务代替运动哦。


谣言12:碳水化合物都是不好的

不管有没有糖尿病,碳水化合物都是健康饮食的基础。它确实会影响血糖,所以要注意量。

糖友尽量不要选择含糖量高的碳水化合物,可选水果、蔬菜和全谷物,它们还含有维生素、矿物质和纤维素,适合糖尿病人食用。

希望大家看完这些谣言,可以掌握一些正确的控糖知识,从而在控糖道路上少走弯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