挂牌五周年!福建自贸试验区成果丰硕

  中国商务新闻网福建讯(陈连荣) 4月21日,福建自贸试验区挂牌五周年媒体见面会在福州召开,福建省商务厅厅长、省自贸办主任吴南翔,省商务厅副厅长钟木达,福州自贸片区管委会副主任梁勇,厦门自贸片区管委会副主任林树溪,平潭综合实验区管委会副主任、平潭自贸片区管委会副主任赖继秋及商务厅相关处室负责人等出席见面会。钟木达副厅长主持见面会并介绍福建自贸试验区五年来的主要建设成效,吴南翔厅长介绍下一步工作思路。

  福建自贸试验区挂牌运行五年来,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自贸试验区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和党中央决策部署,在省委、省政府正确领导下,大胆试、大胆闯,各项工作取得重大进展,形成了一批独具福建特色、对台先行先试的制度创新成果。2017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等中央领导同志对福建自贸试验区作出重要指示批示,充分肯定福建自贸试验区取得的积极成效。2018年以来,福建自贸试验区先后3次受到国务院通报表扬。2019年12月,中改办、商务部评估组开展全国自贸试验区评估,对福建自贸试验区予以了积极评价。

  发展动能显著增强。一是市场主体运营良好,累计新增企业9.4万户、注册资本2.1万亿元,是挂牌前历年总和的6.1倍和9.3倍。税收年均增长45.4%,高于全省41个百分点。进出口年均增长12.8%,高于全省6.5个百分点。二是重点平台做大做强,出台16个重点平台的建设方案,采取“一个重点平台、一个招商方案、一批目标企业、一支招商队伍、一套招商政策”的方式,有力促进物联网、航空维修、融资租赁、跨境电商、进口酒等重点平台做大流量,为全省产业转型升级提供支撑。三是新业态新模式蓬勃发展,充分利用自贸试验区制度创新优势和“保税+”“金融+”等政策,培育形成集成电路研发设计、海运快件、中转集拼等一批新业态新模式,推动形成一批新兴产业集聚区。自贸试验区已经成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和落实“六稳”部署的坚实基地。

改革开放步伐加快。总体方案186项重点试验任务,绝大部分已实施,且取得明显成效。深化方案136项重点试验任务已实施92%。累计推出15批410项创新举措,全国首创占38.3%。

  示范效应日益明显。国务院及五部委发文集中在全国复制推广的四批72项试点经验中,福建报送28项,占39%,走在全国前列。国务院部际联席会议办公室发文在全国学习借鉴的“最佳实践案例”中,福建报送6个,在全国自贸试验区中最多。同时,有156项创新成果由省政府发文在全省复制推广。

  营商环境大幅提升。外商投资更开放,企业设立经营更简便,项目落地更快速,跨境贸易更便捷,智力支持更充分,第三方市场调查显示,企业对福建自贸试验区运营成效的满意度达89.4。

  金融开放稳步推进。金融机构大量聚集,区内持牌金融机构163家,类金融机构近9600家;跨境融资规模扩大,支持企业和金融机构通过向境外借款、发债等方式开展本外币跨境融资,至2019年底累计办理人民币跨境业务4942亿元;外汇改革步伐加快;金融产品不断丰富,推出银税互动、关数E、关税保证保险、同业联合担保等举措,有效解决中小企业贷款难的问题。

  两岸合作持续深化。主要表现有对台产业更开放,对台贸易更便捷,金融合作更深入,人员往来更自由。

  “一带一路”走深走实。主要表现有经贸往来热络,连接通道顺畅,人文交流频繁。厦门获批部分国家外国人144小时过境免签政策,依托国家文化出口基地,开展东南亚中国图书巡回展等活动。

  事中事后监管更加有力。一是风险防控更全面;二是监管方式更科学;三是执法体系更完备;四是权益保护更到位。三个片区成立自贸试验区法庭、检察室,集中审理自贸试验区涉台、涉外商事案件,成立国际商事仲裁法院、台胞权益保障法官工作室等,建立与国际接轨的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成立知识产权快速维权中心,开展“知识产权网上侵权预警与存证云服务”,打造知识产权全链条保护体系。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福建自贸试验区主动适应形势变化,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省商务厅(自贸办)和三个片区分别出台了一系列针对性强的政策,推出实施“不见面”审批、互联网招商、加开中欧(厦门)班列班次等举措,着力稳外贸稳外资,取得了积极成效。今年一季度,自贸试验区实际利用外资增长117.9%;企业通过海关跨境电商管理平台进出口增长7.7倍;中欧(厦门)班列累计发运班次增长153%。

  下一步,福建自贸试验区将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自贸试验区特别是福建自贸试验区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以更高标准、更宽视野、更大力度,进一步把自贸试验区打造成为改革创新的试验田、深化两岸合作的示范区、面向海丝开放合作的新高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