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工兵:“再困难也要把路修好!”

中国第10批赴南苏丹维和工兵分队

工程保障一中队长许向民坐在副驾驶的位置上,不停地朝列队迎接他们返营的战友们挥手致意。

官兵在营门口列队欢迎施工归来的战友

许向民带领工程保障一中队连续施工4个月,圆满完成长达102公里的瓦乌至通济补给线施工任务,光荣归队。这本是一件可喜可贺的事情,但此时此刻,许向民的眼眶中却饱含泪花。

“能完成这项任务,太不容易了。”面对笔者的采访,许向民快人快语,没有丝毫遮掩,施工的经历在他的脑海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记。

施工前,分队派出人员勘察补给线

南苏丹的旱季烈日如火,沙尘肆虐,地表温度高达70℃。各种机械装备来往穿梭,忙碌不停。官兵们在作业时穿戴着12公斤重的防弹衣、钢盔。5分钟时间,个个就已经汗流浃背、满身灰尘。

施工归来满身泥土的战士

笔者第一次去工程保障一中队的野外宿营点时,被眼前的景象所震惊:一间只有围墙、没有房顶和窗户的房子,每人一顶蚊帐,一个硬床板。有的战士因为白天出汗太多,患上了痒疹和脚气,只要一出汗,就会奇痒难忍。但是晚上一着床,战友们什么都顾不上,拖着疲累的身体便沉沉睡了。

战士们打扫野外宿营点

宿营地离营区百余公里,路途较远,运送一次给养十分困难,官兵很难吃上新鲜的蔬菜。3名炊事员每一顿饭都变着法地把洋葱、土豆等几种耐储存的菜炒出不一样的口味,保障战友们吃好。匆匆吃过午饭,战士们休息片刻,紧接着又投入到施工中。

宿营地还残留着战争遗留的未爆弹

取土点尘土弥漫

“再困难也要把路修好!”镜头拉长到2019年11月下旬的开工仪式上,参与施工的官兵如此表态,“修的路面代表着中国军人的脸面,不能马虎。”

全力抢通难行路段

施工结束那天,战士徐宝剑给修好的路拍了一张照片,看着和战友奋战4个月完成的“作品”,徐宝剑很有成就感,他说连自己都认不出是之前的道路,历尽艰辛,中国工兵的“成绩”最终达标。

在许向民的工程记录本上有这样一组数据:累计出动兵力千余人次、装备百余台次、转运土石万余方……

铺设涵管

笔者了解到,返营不久的工程保障一中队又受领了一项艰巨的任务——修建索普大桥,这个连接瓦乌和拉加两个城市的重要咽喉,联南苏团已经策划3年之久,但因为距离远、难度大,一直未能动工。

3月份,官兵赴索普大桥勘察

“无论有多困难,都会把桥修好!”许向民和战友们重复着以往的承诺,继续奔波在这片红土地上······

作者:张池

摄影:胡延华、张池、黄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