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是我国古代唯一女将军,皇帝对她封侯拜将,功劳远超花木兰

常言道“巾帼不让须眉”,在古代封建的农耕文明社会当中,女子的地位往往要更低一些,不过还是涌现出了一大批的风云女子,例如武则天、吕后、慈禧等人,影响了中国历史的进程,实际上武则天并不是历史上第一个称帝的女性,唐高宗时期的陈硕真才是,率领浙东地区的农民起义,并且自称为文佳皇帝,虽然很快被唐朝政府镇压了下去,但是也创造了女性称帝的历史。

而古代最早女人参军的故事,甚至可以追溯到三千多年以前的商朝,,商王武丁的妻子妇好,也是一名杰出的将领,她多次代表商王召集部队,率领商军大破羌人,“妇”在过去是一种尊称。

此外中国古代民间还流传有穆桂英,花木兰、梁红玉等女将的故事,但是她们要么为杜撰演义,要么历史上无证可考,而在古人的习俗当中,历朝历代修史,往往会将女性名人记入到《列女传》当中,她却是中国唯一进入正史的女将军,功劳也要超过电视剧中的花木兰,《明史》破格为她立传,记述她的生平,这就是接下来所要说的明朝女将秦良玉。

1574年出生的秦良玉是忠州人,她从小便和其他女孩不一样,秦良玉不喜欢女红,却偏偏胆智过人,喜爱骑射,年纪轻轻便刀马娴熟,此后,她嫁给了石柱宣抚使马千乘,在万历二十七年,杨应龙在播州(贵州遵义市)作乱,秦良玉便跟随丈夫率领三千人出兵征讨,当时秦良玉率领五百精兵驻守在贵州的凤冈县负责保护粮草,1600年,杨应龙率军发动袭击,而秦良玉和丈夫将其击败,然后乘胜追击,接连攻破金筑关等七个营寨,大破杨应龙军,26岁的秦良玉凭借这一仗,彻底打响了自己的名声。

然而在1613年,马千乘因为被太监诬告,从而病死在了监狱当中,秦良玉随即代替了丈夫的职位,掌管了他的兵马,天启皇帝年间,后金皇太极包围了沈阳,秦良玉奉朝廷命令,率军跟随总兵童仲揆和清军血战,在此期间,秦良玉的兄长秦邦屏战死沙场,尽管沈阳失守,秦家人凭借自己的忠勇,还是获得了皇帝的召见和嘉奖。到了后来的崇祯皇帝时期,清军大举进攻,皇太极从而包围了京城,当时的秦良玉立刻率兵勤王,并且拿出家中资产作为军饷。

这也让崇祯皇帝大为感动,朱由检特意下诏表扬并在平台召见秦良玉,赏赐她钱币牲畜,还写下诗歌四首表彰他的功劳。此后,秦良玉一直负责镇守在四川等地,1634年,农民军张献忠攻陷了重庆奉节,秦良玉率军感到,大败张献忠,在崇祯十三年,秦良玉又带着儿子在留马垭、谭家坪北山、仙寺岭大破敌兵,极大的鼓舞了明朝的势力。

晚年的秦良玉,虽然奋力保卫国家,然而明朝已经到了灭亡的边缘,根本不是她一个人能够支撑得起的,在1646年,福建的隆武帝朱津建键专门派遣使节赶赴秦良玉驻扎的石柱,加封太子太保头衔,命为忠贞侯,这也是中国历史上唯一封侯的女子,在西南的永历帝这加封秦良玉为太子太傅,担任四川招讨使,最终在1648年,秦良玉抱着复国的深深遗憾而去世,享年75岁。她的墓被安葬在了四川,至今受人供奉,秦良玉的故事,也被史册所铭记。

读史可以明智,因此我建议大家,要多读读《资治通鉴》多吸取前人的教训。毕竟在所有史书中,这《资治通鉴》几乎是一本,能够让人各方面素质都全面提升的书,看完等于多活了1300年。

因此通过《资治通鉴》,我们可以知道前人的成功与失败的经验及教训,只要学好了,无论是为人处世,还是学习工作,都能游刃有余。但是对于普通大众来说,阅读文言文还是比较吃力的。因此,我呢向大家推荐一套好书——《白话资治通鉴》。

这套书是上个世纪八十年代由台湾大学国文教授、博士生导师黄锦鋐领衔主持,集中台湾地区多家院校27位教授、学者,历时3年,合译而成。

因为编纂此书的学者本都是国学大家,因此这套书绝不是现在市面上,那些粗制滥造、携带私货的资治通鉴。而是尊重原文,逐字逐译,不多增一个字,以求贴近、还原《资治通鉴》本义。不以“现代眼光”作解,更不平添枝叶。而且是全本。

做为历史,谋略爱好者,入手这一套非常划算,因为这一套在头条做活动,一套十大本,原价498,现在头条读者只要208,可以说是很超值了。

对于这本书,只要能够读一遍,就能有巨大的收获。因此我建议大家,赶紧买这套书,多读几遍,长长见识,学学权谋。大家可以点下面的链接购买。之前的1.2万本卖完了,现在又新进一批,数量不多,就快没库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