恶魔在人间:鲍某开始敲桌子了。

4月11日,集团高管被指性侵养女事件舆论汹涌。澎湃新闻致电鲍某明姐姐,对方表示,鲍某明和报警女孩并非养父女关系,并且女孩和妈妈曾经去过鲍的老家见过父母


他姐姐只是小咖。负责放点消息,带点节奏。但是起不了大的作用。

财新网这样的媒体才可怕。距离南风窗的报道才过去一两天,他们就能把这样一个性侵少女的事实硬是写成了带点琼瑶风的、一名自小缺爱的少女寻求父爱的故事。全文都在弱化性侵这一事实,大篇幅单方面采用鲍某的说法(而且还是书面回复非当面采访),看完全文,读者会感觉这只不过是一对年龄差较大的男女恋爱故事,而从根本上否定了养父女这一说法。


在财新付费订阅文中竟然还有说鲍某和女方有谈婚论嫁的段落:

还有消息人士称:女方曾经对警方承认和鲍某时恋爱关系。

这到底是哪里来的消息人士?能不能站出来对质一下?到底存不存在所谓的消息人士?这样的媒体,这样隐晦的写法,意图用恋爱关系来掩盖性侵这一事实认定。如果真是恋爱关系的话,那鲍某不仅可以全身而退,还可以反告女方诬告损害名誉。

所以财新网这算不算意图干预司法?如何内容不实的话,算不算违法行为?

附上:该文作者的朋友圈,前方高能预警:


她说女孩是在找sugar daddy。中文语境的意思就是找一个包养的大龄异性金主。这算是预设立场吗?记者采访的时候带有立场还能客观吗?

这还是个女记者,一个女孩的清白只在她一笔一划之间,但她只惦记着动森的钓鱼大赛。


我想接下来,我们还能看到很多类似的说法。

会有人找到蛛丝马迹指责女孩之前就有机会离开为什么拖到现在。

会有人质问女孩是不是用了鲍毓明的钱。

会有人责怪女孩的母亲不负责任。

会有人问女孩为什么在过去选择妥协。

会有人怀疑女孩是不是心机深重。

会有人相信女孩真的如财新那位记者的猜想一样,找了个sugar daddy。

我希望每当这种时候,大家都能理智地记住。关注这个案件唯一的目的就是看着鲍毓明受到制裁。


最新:附上鲍某对南方窗的最新回应。和财新网的报道比较一致。财新网的报告感觉是鲍某发的通稿。来源于南风窗官微。此文为南风窗官微公开,故转载。

鲍某在上面强调了一开始想收养,但小女孩太大了。他不想收养。然后她妈妈让小女孩和她相处试试。小女孩和他相处每次分开都哭着说“叔叔我不想让你走”。随后他又了解到他不能收养小女孩。然后小女孩她妈妈说到了年龄就结婚。(我看了是满头问号?不能收养就不收养呗,怎么一下子就跳到了要结婚的阶段?这妈妈是失心疯还是鲍某在说谎?非常荒谬的情节)


目前鲍某握有大量的聊天通话记录。已经提交至公安机关。

鲍某说他是受害者。说女方怀有不可告人的目的,恩将仇报。大肆编造悲惨的故事到处传播。让他现在掉进了万丈深渊。


南风窗和财新报道,结合得出了一个极为荒诞的事情。

南方窗基本脉络:一个40岁,有残疾,在经营一个小吃摊的女士,经人介绍。认识了世界500强高管。打算发展成男女朋友,甚至打算结婚。后来不知因何原因没有结婚。

但这位女士让其14岁的女儿,独立跟这个男人一起生活了好几年,直到4年后才知道所托非人。

财新脉络:一个留学回来的世界500强高管,尽然在一个论坛发表领养信息。且不说以他的资源,为什么做这么没有效率的事情。世界500强和小吃摊老板在同一个论坛接上头,也比较魔幻。

好吧,这个世界500强高管。尽然在见面之前都不问一下孩子多少岁,见面后才知道孩子14岁,并且没过多考虑还收养了,然后两个人处着处出感情了。父母处成夫妻了?

这是对我们大众智商得羞辱吗?


想起一段法律格言:

「当事实对你有利时,多强调事实;当法律对你有利时,多强调法律;当事实和法律都对你不利时,敲桌子把事情搅浑。」

目前事实和法律都对鲍某明不利,他就开始开始敲桌子了。


鲍某其人实在是高啊

我认为他是个很享受在背后操纵舆论走向的人

他现在应该还是心态很稳,等着继续玩的感觉


可以说,这个故事里,所有人都在撒谎。各方都在编一个对自己有利的故事。

唯一可怜的只有这个小女孩,不管怎么样。她都受到极大伤害。

这个无耻的鲍某,精准踩点法律边线,最终结果不得而知。

但他用这个女孩所缺少的爱与金钱,去引诱,去圈套,说人渣都是赞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