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岁参军,38岁成为新中国最年轻将军,7次担任国庆受阅部队领队

将军的风采不只体现在战场,也同样潇洒展现在和平年代。国庆大典,在历朝历代,在世界各国都是隆重的节日。而在国庆大典中,能做为三军领队,乃是将军一生中的最高荣誉。

年仅38岁的吴华夺将军,从1955年起,先后7次担任新中国天安门国庆受阅部队的领队,把他的风姿,把中国人民解放军的风采呈现在世界人民面前。他从大别山中一个不知名的小村走向天安门,他的成长道路本身就是一个传奇。

01《我跟父亲当红军》红遍天下

1917年农历8月15日,吴华夺出生在大别山深处的新县陈店乡细吴家村。他的父亲吴文保为人豪爽义气,为安民保家,创办了红枪会。

吴华夺10岁时,鄂豫边区党组织领导了著名的黄麻起义。不久,起义部队转至柴山保(新县陈店乡),吴文保所办的红枪会被改编为中国工农红军补充军第二团,他担任团党代表,吴华夺的哥哥吴华高担任团长。

1928年冬,红军补充军第二团受徐向前军长的指挥,到光山县东区攻打地主山寨。吴文保在前边率领部队一路急行军,吴华夺跟在部队后边一路紧跑,全然不顾风雪交加的恶劣天气和可能面临的危险。

父亲发现后,叫他赶紧回家,吴华夺只得离开了。谁知道中午时分,吴文保边行军边检查部队情况时,再一次发现了自己的儿子。

面对父亲的责问,吴华夺倔强地说:“冻死在外边也不回家了!”父亲无奈,只好从身上脱下一件单衣给儿子包住头。也就是从这天起,刚满11周岁的吴华夺就加入了红军的队伍中。

一天一夜的急行军,幼小的吴华夺没有掉队。部队行至李家楼时天已拂晓,地主民团闻风而逃。吴华夺就帮着大人们给战士们做饭,他到柴禾堆拉柴禾时,竟意外捡到了一支汉阳造步枪,这下把这个“红小鬼”给乐坏了,赶紧上缴给部队。

1929年春,部队改编,吴华夺的哥哥吴华高改编到红28团,吴华夺被分配到少先队,边学文化边学军事。

一个星期后,父亲吴文保到地方党组织工作,不放心儿子,到少先队去看望他。父亲拿出刚买的布鞋给他穿上,慈爱地抚摸着他的头,语重心长地说:“以后千万要听同志们的话。”

分别之际,父子二人都流下了热泪。从此,吴华夺再也没有见过父亲。后来,他的父亲随红四方面军长征牺牲在四川,兄长吴华高也牺牲在战场上。

1931年,14岁的吴华夺,被分配到红25军手枪团,担任警卫班长。在第一次参加战斗时,红、白两军数千人撕杀在一起。他刚放了两枪,冲锋号就响了。吴华夺一跃而起,只见阵地上一片混乱,敌我双方纠缠在一起,见此情景,小小年纪的吴华夺愣住了,端着枪不知如何是好。

这时一位老战士大吼一声:“小吴,愣什么?冲啊!”吴华夺猛醒过来,端着没有刺刀的小马枪,怒吼着冲向敌群,将一个大个子敌兵冲了个嘴啃泥,另一名战友一刀结果了那个敌兵。

战后,首长表扬了吴华夺,而他却惭愧地说出了实情。多年以后,当吴华夺将军忆及此事时,仍感慨万千,他说:

“任何一个军人,都有个从恐惧到无畏的过程,天生的英雄是没有的。我从小就投身战场,血与火是我的养母,那些为了新中国而光荣牺牲的先烈永远是我的导师和榜样。”

1956年,吴华夺将军把他的童年生活写成了《我跟父亲当红军》一文,国家教育部把这篇文章选入当时的中小学课本,作为传统教材,并被译成英文,作为大学英语教材。几乎所有解放后上过学的人们都读过这篇文章,吴华夺将军的童年生活妇孺皆知。

02“铁锤子团长”威震敌胆

1938年3月,吴华夺随“奴隶”出身的将军“神行太保”罗炳辉将军,由武汉赴信阳邢集参加新四军4支队8团队的“东征抗日誓师大会”。因部队缺少军事干部,吴华夺主动请缨,被任命为三营七连连长,后担任该团作战参谋、巢县抗日大队长、团长等职,转战于淮南一带。

1940年5月,正值插秧季节。吴华夺率部来到安徽省来安县城郊。他得到情报:日军、伪军刚到此城,并准备进剿淮南根据地。

敌人有1000多人,自己的部队又是刚组建的,怎样才能打好打赢这场仗?吴华夺陷入了沉思。

最终,吴华夺果断下达了战斗命令。5月31日凌晨3时,部队在一片蛙声中接近了来安城。干练的侦察班长干掉了日军岗哨,随后,他命令警卫员发出进攻信号。

一阵快速的猛攻,将700多日军压缩进一个大四合院内。日军拼命抵抗,吴华夺当即下达了火攻的命令。一把火烧死日军700余人,震动了日军总部。

战斗中,吴华夺沉着果断,不断改变战术,出色完成战斗任务,被上级授予“模范营长”荣誉称号。

战后,吴华夺总结战斗经验,写了一篇著名的《来安火烧日本兵》文章,被《星火燎原》和《红旗飘飘》杂志收载,在全国影响也很大。

此时的吴华夺愈加干练,成为新四军中有名的虎将。

1941年秋,吴华夺又指挥部队打了一场漂亮的歼灭战,全歼守敌1100余人。战后,新四军二师授予他所在的11团“铁锤子团”的荣誉称号,吴华夺也赢得了“铁锤子团长”的美称。

吴华夺在战争中迅速成长起来。此后,他指挥和参加了津浦路中段破击战、周营激战、涟水保卫战、莱芜战役、孟良崮战役,以及淮海战役和渡江战役。先后担任二纵四师参谋长、三野二纵副参谋长、六师师长、华东军政大学校务部长、一纵教育长,直至兰州军区副司令员。

03:7次领队展风姿

1955年9月27日,秋天的北京格外美丽。中国人民解放军盛大的授勋典礼在中南海怀仁堂举行。年仅38岁的吴华夺,从毛主席手中接过少将命令状和三级八一、二级独立自由、一级解放、一级红星勋章,成为新中国1400多名将军中最年轻的将军。

在当年10月1日举行的国庆阅兵大典中,经过严格选拔和刻苦训练,吴华夺将军作为受阅部队的领队,将人民军队的飒爽英姿展现给党和国家领导人,以及来自50多个国家的2000多位代表。

此后,吴华夺将军连续7次担任国庆典礼受阅部队的领队,接受领袖和全国人民的检阅,在我军军史和阅兵史上留下了光彩的一页。

写在最后:

岁月悠悠,吴华夺将军以对党和人民的一腔赤诚,谱写着自己的人生华章。他迈着铿锵有力的步伐,从大别山走向天安门广场,在十里长安街上留下了自己终生难忘的脚印,也把人民军队的严整军容、雄壮气势和崭新风貌,永远地留在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心中。1997年5月23日,吴华夺将军在兰州逝世,终年80岁。

更多精彩内容,快来关注@鉴古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