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强调研“市域试点”一席谈:新年度要有新境界

新年前夕,省委政法委常务副书记林强深入上饶市区和铅山县基层,针对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了解实施进展,分析相关态势,探讨下步工作。他强调,2021年是“市域试点”强力攻坚之年,也是总体任务基本达标之年,各个层面的组织者和操盘手都应把好方位、强化引领、提升格调,切实做到新年度要有新境界。



随同调研的政法君感到,他在座谈中讲到的不少观点、思路、措施,值得各地在“市域试点”工作中引起关注:

坚定预期目标 把握推进节奏

“三年试点任务,两年基本达标”,这个计划预期,既下达了也上报了。我省各地参与试点的积极性很高,11个设区市就有9个纳入首批范围,只能以“九龙冲关”的整体韧劲全面达标,才有实的功效,其他两个设区市也要同步起跑。正因为相对于一般省份,我省点更多、面更广、任务更重,才需要明确“两年基本达标”的原则,从而第三年方可赢得完善提升的更大主动。


新的一年,省委政法委将结合平安建设,把“市域试点”作为重中之重,强化一月一调度,并提前谋划开展预验收的相关方案,还可在县、市换届之后分别召开全省性推进会,持续加力推动。千条理万条理,验收通不过就没道理。务请各级组织者心中有谱、肩上担责、加强统筹、把好节奏,切忌东一榔头西一棒、抓了这头丢那头。要十分注意全面梳理短板不足与缺项空白,强化挂图推进,力求实现预期。尤其应当着眼换届之年,既防止换届前的松懈,推动将“市域试点”工作适时纳入相关考察;又防止换届后的脱节,协调将这项工作及时纳入相关培训。


对标工作指引 分类促进达标

试点达标,就是大考。只有紧扣考题做好答卷,才能取得过硬成绩。中央政法委下发的工作指引包括17项重点任务、41项分解任务、88个具体要求,省级制定的特色工作指引还有21项具体要求,这些指标就是“规定动作”,是试点达标的“基本得分点”。各地都要对照其中的“部署性指标”推动落实,聚焦“到达性量化指标”着力攻坚,务求“负面清单性指标”零发生。


必须特别关注两个硬条件:一是随机抽查的重点项目,要抓紧完善、落实继而完成,有的还要纳入“十四五”规划强化刚性和长效,一些紧迫项目要注意完成时限,在确保质量的基础上往前赶;二是前置验收的“雪亮工程”,要针对短板弱项制定靶向措施,确保如期全面达标,并在落实村级“5+2”数量要求的同时,强化社会面视频资源联网及应用开发力度,加快智能安防小区建设进度,实现三年全覆盖。


注重市级统筹 着力提升功能

市域社会治理,强调市级对基层的主导性。当然这里所说的基层,涵盖了县(市、区)、乡镇(街道)、村(社区)。实际上,对基层这个大范畴多年来一直在讲也一直在抓,关键还是要组织好力量、整合好资源、搭建好平台、运用好科技、创新好方法、健全好机制,做到硬件到位、软件优化、效能提升,可以多加借鉴浙江尤其是安吉等地的有益经验。无论哪个层面,都要防止一味热衷于场地、物件、外在的“高大上”,真正在实战、实用、实效上下功夫。


对于市级统筹引领这个大课题,在加强全域政策导向、体系健全、工作推进的过程中,应当更加关注本级优势的空间研究、潜力发掘、措施落实,注重用足用活用好资源整合力、科技支撑力、法治依托力。当前尤其要注意发挥好市级立法权优势,针对社会治理推出一批实践亟需的立法成果,充分彰显这项工作的法治化。省级层面已经明确,新的一年将通过省人大出台多元化解社会矛盾的相关法规,各设区市应当结合实际,积极跟进,形成体系。


加强系统集成 打造过硬品牌

立足新起点,坚持高标准,再创硬品牌,可以考虑从“三个一批”上做好系统集成文章:在推动全国规定动作全面到位的过程中,注重拓展深度发掘,扬优成势打造一批;在推动省级特色指引真正落地的过程中,有效强化工作导向,加力乘势做强一批;在推动本级自选动作切实出彩的过程中,积极适应当地需求,审时度势培育一批


应当注意的是,“红色治理”、综治中心实体化、社会矛盾多元预防化解,作为全省性品牌,必须整体过硬、形成优势、经得起实践和历史检验。尤其是“红色治理”,要防止虚化、空转、浅层次,着力在系统性做实谋深创优上求突破,精心推动“四个根植”:促使红色基因进一步根植于社会治理素质建设中,融入干部教育、融入群众“德治”、融入全社会价值观,

注意形成“实”的常态;促使红色基因进一步根植于社会治理组织建设中,推动支部建在网格、建在物业、建在小区,注意确立“硬”的原则;促使红色基因进一步根植于社会治理作风建设中,突出干群关系、突出吃苦精神、突出破难效能,注意实行“真”的考评;促使红色基因进一步根植于社会治理载体建设中,强化规划设计、强化平台建设、强化智能支撑,注意探索“活”的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