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見過香港的“棺材房”,就別說自己過得不幸福

曾經有人問:生活最苦是什麼樣子的。

有人回答說:我還沒死,就住進了棺材裡。



01 香港


提到香港你會想到什麼?是鱗次櫛比的高樓大廈,還是熱鬧繁華的國際都市,又或者是馳名中外的購物天堂...



香港兩個字在很多人心裡就等於“有錢”,可是他們卻不知道在這繁華的背後,隱藏了20萬人的絕望。


前一段時間香港最小的房屋開賣,僅僅只有

14m²,但是裡面廁所、廚房、床一應俱全。



14m²是一個什麼概念?在香港,“豬”的均居住面積就有5—9㎡,而車位的標準面積是15㎡



一個人到頭來連輛車都不如。



可是為了能在香港生存,很多人依然選擇把自己的全部都傾注進這14m²的空間中。



但這並不是最慘的,最慘的是他們住的房子是最差的,房租卻是最高的



據調查,香港房租最高的地方不是中環,也不是淺水灣,而是全港十八區最貧窮的深水埗。



這裡每尺的最高租金可達300港元,相當於2823人民幣每平方米,大約是北京三環房租的15倍左右。


可即便如此,還是約有20萬人居住在此。



劏房


劏,剖開的意思,顧名思義就是把房屋分割成更小的居住面積。



在香港很多基層市民收入低,最低工資約在5000 - 7000港元,這些收入導致他們根本住不了寬敞的房子。


所以房東只能把房子分隔開,來滿足住戶的需求。


大部分的住戶面積只有7-13㎡,但是這樣的房子裡,會有廁所和廚房。



有人說那也算是五臟俱全啊,不算太糟糕。


那這些“五臟”可能有些擁擠...



因為面積小,基本所有劏房的洗手間和廚房是沒有分割的,沒錯,做飯和方便的地方在一起...


但是這已經算是劏房的高配了。



你以為住在這種環境中的都是成年人麼?其實不是的...


根據統計,25歲以下的是65歲以上的3倍之多!20萬人中兒童竟然佔了4萬人!也就是說,這些孩子從小就生活在這裡。



沒有窗戶

沒有陽光

沒有自己的隱私

只有堆滿了雜物的空間

他們稱之為“家”



棺材房


棺材房就是比劏房條件還要差的房間。


這裡沒有廁所,沒有廚房,只是一個四個板圍起來的空間。


趙本山的小品種曾經說過這麼一句話:房子修的再好那是個臨時住所,這個小盒才是你永久的家呀。


沒想到一語成讖。



棺材房的產生是因為橫向空間已經無法再次切割,所以只能縱向分離,這裡的房間每間平均面積僅有1.5㎡。



沒錯就是這個還沒有雙人床大的空間,一個月的租金就要1500元-2000元左右。



在這裡個子稍微高一點的人,連腿都伸不直,出門進門都要“卑躬屈膝”,是不是像極了生活的縮影。



這裡哪是“家”,只不過是一個可以藏身睡覺的地方罷了。



蜂巢房


顧名思義就是像蜂巢一樣的房間。一個“蜂巢”中,可以容納很多人。



由於所有的房間都是用鐵絲網隔離開的,像極了“鳥籠”,所以這裡又被稱為“籠屋”,住在這裡的人也被稱為

“籠民”



原來“籠中之鳥”只是一個比喻,可是在香港,它卻變成了現實。


與棺材房不同的是,這裡居住的大部分都是老人。即使這樣,一個月的租金

也要1200元左右的港幣。



“籠子”裡是床具,“籠子”外便是承受不起的寸土寸金。



在很多香港人心裡“籠屋”是一種恥辱。


可是他們卻不知道,在“籠民”心裡,把床用鐵網封閉上鎖,就是一個不至於流浪街頭的“家”啊...



02 北京


在北京城區的地下空間中,住著近百萬的流動人口。在一些非正式的語境裡,他們被稱為“鼠族”。


©Antonio Faccilongo


在這個沒有陽光和新鮮空氣的世界裡,人們從沒有窗子的房間裡起床,到公廁倒便盆,然後花五毛錢洗五分鐘澡,爬上水泥梯走向外面的世界。


聽著滿是心酸,但是誰讓這些小房間比地面上同等條件的房子都要便宜呢。



地下室的租金一般只需地上房屋的一半,個人租住面積一般在3.7~9.2平方米之間。



他們的樓上可能就是“光鮮靚麗”的咖啡廳,寸土寸金的商場...僅僅是一個地板的距離,卻隔出了兩個世界。



簡簡單單吃個飯就完事了



想健身也只能自己買簡便的器械



孩子的童年也在這個狹窄的空間裡度過



陰暗潮溼樓道里的衣服可能好幾天都不會幹



遇上下雨天,那可就遭殃了



可就是這條陰暗潮溼的過道,承載了無數人的夢想。



03 上海


當年海清主演的電視劇《蝸居》火了,同時也讓蝸居一族進入了大家的視野。


上海也是一個寸土寸金的地方。這對許多低收入人群來說壓力太大,尤其剛來上海打拼的人。


他們不講究住的舒適,只求得有一棲息之地。



所以價格低廉的出租房就成了他們的首選。


楊浦區隆昌路的“豬籠城寨”又迎來了新的客人。這裡大概住著250多戶人家。


大小不一如同籠子般的住家,屋與屋的間隙很小,密密麻麻地排列著。



這裡像極了電影《功夫》中包租婆的地盤。每層樓都是被長長的走廊鏈接起來,樓道的內側是一個又一個的房間。



原本整潔的大院也被無序的竹竿分成了若干個小區域,每個竹竿上都搭曬著床被和衣服...



整個公寓就如同一座古羅馬鬥獸場似的筒圓形建築。站在院子中間,你就會被周邊呈土灰色的五層樓房團團圍住,猶如“圍城”一般。


站在院中仰望,就如同坐井觀天一般。



04 廣州


在廣州的蟻族被稱為"穗蟻"。


曾經,大大小小的城中村是最受歡迎的"蟻穴"。但是隨著著城市化的過程,不少城中村被拆除,迫使蟻族們不斷的向外尋找前途。



除了像赤沙、棠下、上社等地因絕對低廉的租金成為目前蟻族較多的聚居地之外,高校附近的城中村也因為交通便利和成熟的生活設施成為了很多“蟻族”的首選。



記者曾經採訪過這些“蟻穴”,雖然已經有心理準備,但是看到後還是鼻子一酸...


最廉價的單間也要每月三四百塊

面積只有十平方米左右

所謂的"床"就是兩張凳子上架一塊空空的床板

被褥之類的還要租客自備

房間裡幾乎沒有任何的電器裝備

也沒有獨立衛生間



可就是這麼苦的條件,每年還有數以萬計的人住在這裡。都說生活不易,要珍惜。


可是這裡大多數的人都是為了生存,生活這個詞對他們來說真的是太奢侈了。



我想不止一個人這麼想過:既然這麼苦,為什麼還要難為自己,換個城市,說不定會輕鬆很多。


看到過這麼一個回答:人生是很累的,你現在不累,以後就會更累。人生是很苦的,你現在不苦,以後就會更苦。


不管是蟻族還是鼠族,不管是蝸居還是住“棺材房”,成年人的世界裡哪有容易二字,只不過是咬牙堅持罷了。


夜幕下,高樓大廈燈火通明,不遠處卻是土階茅茨。



生活或許是不公平的,但是長風破浪會有時,那時你再回頭,這些曾經吃過的苦,受過的罪都會變成生活對你的嘉獎。


如果你還在抱怨生活,就請看看這些:生活或許不是你想要的樣子,但一定也沒有你想象的那麼糟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