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的思维模式锻炼越早越好,学会这四个训练模式,孩子才会优秀

我们都知道,拥有思维的孩子,未来才会走的更远,对于孩子来说,5-12岁是孩子思维发展的关键时期

,这个时期帮助孩子打好思维基础,孩子的未来学习会更加顺利,那怎么帮助养成数学思维呢?关键是家长要有一个合适训练模式,这里给大家分享几个要点,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思维模式


一、提问引导

孩子的成长过程中,经常会遇到一些问题,随着他们逐渐学会思考和观察,他们遇到自己不能解决的问题的时候,会求助于爸爸妈妈,多数家长在这个时候,会直接告诉孩子答案,这里不建议这样做,而是用提问的方式去回答孩子,相对简单的问题引导孩子去思考,最终找出答案,这也是国外比较推崇的苏格拉底式教育法,常见的提问句式如下:

你看到了什么

你想到了什么

为什么这么想

你还有其他的想法吗

用这种方式引导孩子思考,并找到答案,才会产生自己的智慧,我们也才能唤醒孩子的潜能,让孩子未来走的更远。

二、解决方案怎么出来

很多家长在给孩子买玩具的时候,经常会直接告诉孩子怎么玩,在教育孩子一些数学知识的时候,经常会直接告诉孩子公式,然后再讲其中的原理,但这些教育方式属于填鸭式教育,孩子仅仅是靠机械记忆去学习,对思维的养成并没有太大的效果。

因此在教育过程中,我们要尽量少给孩子提供现成的方案,而是鼓励孩子,启发孩子,让孩子自己去找到方案,即便非常粗糙,我们也可以引导孩子慢慢的去完善自己的方案。

比如孩子制定日常时间安排计划,最初可能只考虑了每天玩耍、学习的时间,我们可以逐步的引导孩子根据自己的日常生活体验,去发现计划的不足再进行完善;

再比如孩子遇到一道数学题,我们不是教会孩子去套用公式,而是引导孩子从不同的角度去理解题意,深入的去理解未知条件和已知条件,梳理他们的关系,并根据自己所学过的知识,最终找到解决方案。

三、创造力的激发

创造力对于孩子的未来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也是孩子通往成功之路的关键思维方式,锻炼孩子的创造力,我们可以多给孩子提问一些开放式问题,比如人在水下生活会怎么样?在天上飞的东西都有什么?等等,不要有固定的答案,也不要用自己的认知和知识去限定孩子的想法,而是尊重孩子的想法,哪怕孩子可能提出了一些比较离谱的想法,也尽量要肯定孩子的创意,这样才会提升孩子的创造力。

四、实践自己的想法

有句话说“实践出真知”,懂这句话道理的人很多,但真正的做的人却很少,尤其在孩子的教育问题上,很多家长认为,孩子只负责学习、快乐就行,生活中的问题不需要他们去操心,却忽略了,只有在实践中,孩子才能真正的把所学的知识融会贯通,因此我们应该多鼓励孩子运用自己所学过的知识,比如计算水电费;怎么利用超市的打折信息购买更合适的物品;怎么根据家中日常消耗,规划一周购买蔬菜的量;怎么根据窗户的尺寸购买合适的窗帘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