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老是说:我就要,我不管 怎么办?

前几天和一个朋友一起家庭出游,中午吃饭的时候,等到大家坐下点好饭等上餐的时候,朋友家的小朋友说要去外面的海洋球池里玩。大人已经陪着孩子疯了一早上,确实累了,加上大家都在等吃的,朋友也担心一个小朋友去了其他小朋友受影响不好好吃饭,所以就拒绝了。未曾想,不管怎么说,小朋友都不听,一边哭一边说“我不管,我就要”,最后甚至躺在地上哭闹。最后不得已,朋友只好带他先去玩了海洋球才回来吃饭,颇多无奈。

其实家长在这种情况下妥协,确实也没有办法,在这种社交场合一方面孩子哭闹会严重影响到其他人,另一方面如果强行纠正次数多了也会让孩子自尊心受到伤害,这种情况下最怕的是孩子产生“只要团体活动我的要求就不能满足”的想法。所以对于这种“倔”的纠正一定要在一开始就杜绝,或者在家纠正。要纠正这种“倔”,建议越早越好,越晚难度越大不说,到了十二三岁再纠正,孩子想的不是“为啥他们不满足我”,这个阶段孩子就会想“是不是他们不爱我了,我是不是他们亲生的”,这个时候才是真的没法说。

让孩子讲道理不任性的教育最开始从戒哭开始,孩子在一岁到两岁之间其实已经能够对家长的情绪反应进行判断,已经可以有一定的思维能力通过自己认为有效的方式实现自己的目的。在这个阶段,家长一定要区分出用来达成目的的这种哭,在这种情况下,一定不要对孩子哭有任何响应,冷处理。等到孩子不哭了,然后再沟通讲道理,满足也好,拒绝也罢,一定要让孩子知道哭闹是没用的,只有沟通才能解决问题,而且自己的想法不一定是全部都会实现。在这个阶段纠正非常快,现在的孩子都很聪明,大概连续一到两次孩子就知道哭闹没用了,以后遇到问题也就是意思一下下而已。

已经养成熊孩子了怎么办,这就是个八年抗战的问题了,方法还是一样,冷处理,但是每次持续的时间,和需要坚持的次数会随着孩子年纪的增加不断提升,这是因为一开始只是纠正一个孩子还不太确定的看法,而后期则是改变已经固有的思维方式的问题,难度自然天差地别。

“倔”“任性”“偏执”这些都是需要尽早纠正的负面性格,后期发展影响很大,这些性格和值得鼓励的“执着”还是有根本性区别的。

你遇到过这种“我就要”熊孩子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