裁员下我们该如何生存


最近受疫情的影响,企业裁员已经成了常事。

这不在昨天,某公司被爆出单方面强制员工停薪留职 2 个月,只发基本工资的 80% (1760元)。

这一波操作,引起了大家的关注,讨论点在于这种协商待岗,到底算不算「变相裁员」?

说一些个人的见解。

从法律层面上来说,这种处理方式没有问题。我通知你,但你也可以不签字,至于接下来要怎么处理,大概率就是谈不拢走仲裁。

从道德层面上来说,一下子降低这么多,连房租都掏不起,其实就是想逼着员工离职,公司不用赔偿。

没有谁对谁错,只是站得角度不同,公司说我要扛过疫情,个人说要养家吃饭。

但这些我认为,这不是关键,重要的是这件事情带给我们的启发是什么。

接下来我说说自己的一些看法,希望能与你有一些共鸣。


1、公司为谁负责

公司在招人的时候,会喊着“我们为员工负责的口号”,但你仔细想想,真有这样的公司吗?

你负责帮公司解决问题,公司付给你薪水,你们只是劳务关系,本质是不存在利益关系的。

实际上,与公司有利益关系的是股东和投资人,他们才是公司要负责的人。

所以一旦出事,公司必然不会考虑你的利益,我们都是那个随时可能被公司抛弃的人。

除非,你有不可或缺的价值。

2、成年人只谈利益,不谈感情。

那么接下来,如何提升自己的价值?这才是你要考虑的问题。

我们需要时刻处于一种危机感,在工作中找到自己的价值基点,并想办法放大。

会做的事情需要能总结成自己的方法论,真正的做到得心应手,最重要的是你能教会别人怎么做。

等到那个时候,你就可以将这部分活“外包”给别人,自己学着去接手不会的事情。

不会做不要紧,没有谁天生就会,都是一步一个脚印走过来的。

在这个过程中,你会慢慢得到提升,你与公司之前可以谈的筹码也就越来越多。

直到有一天,离开的主动权掌握在自己的手中,你也就不担心被裁掉了。


3、不局限于工资的收入

裁员不可怕,可怕的是你的经济来源只有工资。

那时候老一辈经常跟我们说,要有一技之长,要有自己擅长的东西。

到了我们这个时代,其实「副业」就是那一技之长。

它可以是做手工阿胶、做 PPT 模板、写文章等等,什么都可以,只要你比大多数人强。

不要小看这些事情,这个时代不缺展示自己的舞台,但缺少了沉淀自己的环境。

一件事情,你为它准备了多久?

就以写作来说,静默期至少需要两年。

大多数人只看到了成功人士的成功,却没有看到成功背后的失败。

写在最后

裁员是每个人都会面临的事情,只不过主导者是谁。

有能力的裁掉公司,没能力的等着被裁。

我们改变不了这个客观事实,那么能做的,就是当那个主导者。

愿你我一同努力,成为那个佼佼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