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新宇宙下品牌需要怎样的改变——《营销长尾》读书笔记之二

本书精华摘要:

互联网就像一个新的宇宙, 淘汰了旧事物, 改变了人类生活种种原本的规矩, 冲击着各行各业。 做产品、 服务、 营销、出版、 公关的老板和行政人员, 面对的是颠覆性的思维改变。消费

者的思维和行为方式改变了, 如果品牌不改变, 就只有死路一条!

人人都有影响力

谁都可以做出版人甚至意见领袖。在过去的传播环境下,人们往往没有发言权,只能聆听、接受和服从。互联网的出现,彻底改变了这种状态。今天,我们可以非常便捷地发表观点,跟其他人在社交媒体上讨论,发表点评。这些,代表了每个人都有一定的影响力,粉丝多的人就波定位为意见领袖、“大V”。而且,很多人都从默默无闻,通过在互联网上发言,把自己塑造成为有影响力的人甚至意见领袖。在今天的社会化营销时代,意见领袖在中国尤其重要。这是因为我们自古就习惯了尊敬和服从王侯高官、父母师长,我们习惯了仰视。所以拥有很多粉丝的“大V”,就有髙高在上的感觉,说一句话就引来四方八面的反馈。对品牌而言,不得不承认,必须要有效地利用这些网络上的意见领袖,引导舆论,以增加品牌的曝光和美誉度。

内容语调更亲和

既然品牌要学会把消费者当成朋友,就不要再装权威,企图忽悠消费者了。只有像朋友般交谈互动,才能够跟消费者深化关系,拉近距离。

有效营销需要创意与人力的投入

免费是互联网的特征之一,但营销不是免费的。甚至可以说,越肯花钱营销效果越好,不肯花钱又缺乏创意的话,营销往往没有效果。这就是为什么大的品牌都会聘用专业的团队,不断更新内容营销策略,推出线上活动和整合战役;小企业就只会找一个小助理发布内容,回复评论,然后抱怨没有效果,没有粉丝。在互联网上做营销,是一门学问,更是一种思维方式的改变。但是大部分人并不懂,尤其是对于那些在传统营销时代十分成功的营销人而言。他们通常只会把在线下已经有效果的一套搬到线上,认为互联网营销就是投放线上广告,发布推广信息,做邮件营销等。互联网的互动营销,讲究的是投放多少资源在创意和人力上,而不是在渠道上。要快、准、狠和不断地出奇招,才能够有非凡的效果,敢为人先才是天才,只会模仿其他人的成功,效果就会差很多。

社群口碑

有人说,互联网经济是社群经济。品牌要建立的是粉丝部落,而并不是单纯追求粉丝的数量。做品牌要像传教一样,懂得带领“信众”(粉丝),传播“真理”(理念),而且还要动员粉丝口口相传,成为品牌的维护者、推销员和倡导者。羊群效应累积到一个临界点,就会产生大爆发,到时候品牌就会成为社会符号,人人追捧了。最典型的例子就是苹果公司,做什么产品都特别容易产生口碑,还没上市就有人讨论和追捧。这是因为品牌的信任度已经超越了一般营销能带来的效果。对于任何品牌而言,在互联网经济下,营销人要把品牌塑造成鲜活的品牌、被喜欢的品牌、首先被联想到的品牌。

协作

过去,品牌经常在营销行为上独来独往,但在互联网时代,品牌应该主动找合作伙伴。这种合作伙伴可以是在产业链上处于不同位置的企业,通过线上整合协作(例子:航空公司跟旅游网站、儿童益智玩具跟亲子杂志),实现资源置换,达到双鉍。协作本来就是互联网的特征之一,协作可以为所有参与者创造价值。品牌商的眼界要开阔一点,互助合作,而并不是故步自封。

随时随地

零距离、零时差(不让用户等待)。前面提到,我们已经从互联网在固定位置的时代,变迁到可以随身移动的时代了。过去我们的上网时间以小时计,现在是以分钟计。随着更多更方便的移动工具(比如平板电脑)的普及,我们会发现,上网是随时随地的事情。用户看到什么想到什么,就马上可以搜寻和购买。这说明品牌和用户之间的距离接近零,品牌要随时候命,为消费者提供信息,提供购买渠道。越来越多的品牌商开设电商平台,甚至进军社会化电商,以拓宽分销渠道,也就是争取做到随时随地为消费者提供购买的机会。

无规则,讲究反应敏捷

既然我们说营销随时随地进行,那品牌又怎么可能有长期的具体规划呢?大方向和长远目标是可以的,但是中长期计划变得毫无意义。在社会化营销的概念里,规划是每天进行的,因为我们根本不知道明天会发生什么社会事件,会有什么热点话题。在移动营销的概念里,也许只能有预设的场景,连规划都难以进行。既然如此,品牌就不要墨守成规,多讲究即时反应才是上策。很明显,品牌要非常勤快地关注市场和消费者行为变化,要准备随时微调策略,才能洞悉先机。

用户体验

过去我们讲消费者的用户体验,都是集中讨论消费过程中的体验。移动营销年代,我们要更多地关注购买前以及购买后的用户体验。这里我们要考虑移动营销的消费者决策过程(Customer Journey),具体分为6步:

•购买前

•路途上

•到店后

•选购中

•付钱时

•购买后

品牌商可以通过移动技术,包括虚拟商城、定位系统、移动CRM(客户关系管理)等推送营销信息、用户点评,帮助消费者选购。甚至可以根据他们的消费记录,为其提供更多的营销信息,周而复始,将用户培养成为忠诚的购买者。这不只是互联网思维了,其实,这是全方位的全时营销。

我的读书体会:

内容营销的难点所在

最近几个月来,我发现现在的线上硬广的性价比越来越不能尽如人意,为了寻找对品牌客户最经济有效的推广方法,我尝试了各种方法,交了不少学费,同时购买了大量书籍来来研究,结果发现内容营销和口碑传播应该是一个方向,于是我购买了所有市场上能买到的内容营销的书籍来阅读,包括这本《营销长尾》,我发现内容营销确实是个好东西,但其中有一个问题比较难以解决,就是如何持续产生内容,作为一个有点文采的人,你让他就一个方向写上3篇5篇甚至10篇可能都没有问题,但之后呢,人的思维总是有枯竭的时候。

内容营销难点解决方案

直到我发现了小红书这个产品使用内容分享平台,我豁然开朗,这就是我要找的内容营销的渠道,其他大部分平台,只要文章里面有任何广告嫌疑,立即被屏蔽,不予推荐,甚至说你违规,要予以处罚。

小红书是互联网生态中一朵奇葩

小红书提供的就是达人分享使用产品的平台,由于这种当时独一无二的模式,吸引了大量希望晒自己产品使用体会的达人的分享文章,因为除了在这里,没有个公众的场合能让她们来分享她们心中的喜悦,朋友圈不能算是公众场合;微博?算了吧,微博是大V的天下,且官方任由假粉流行,你如果没有粉丝,或者说粉丝量没有达到几十万真粉,你就别想你的粉丝和你有什么互动。

在吸引了大量达人分享后,同时也吸引了大量需要了解产品使用效果的消费者的目光,在小红书出来之前我们在哪里可以看到这些分享?淘宝?购物体会就那几个字,有和没有没有区别,京东?京东稍微好一点,文字描述比淘宝稍微多那么一点点,但没有很好的鼓励机制,没有博主这种概念,没有人愿意长篇分享自己的使用体会,那么小红书出现后就成为了消费者唯一的选择。当然现在抄袭的人也挺多的,但互联网是个赢者通吃的世界,只要小红书不犯大错,就没有人能在这个领域超越它。

KOL意见领袖自然产生

在这种生态下,KOL意见领袖自然产生,就如书中所说,对品牌而言,必须要有效地利用这些网络上的意见领袖,引导舆论,以增加品牌的曝光和美誉度。

在这种生态下,品牌和用户之间的距离接近零,品牌要随时候命,为消费者提供信息,提供购买渠道,所以在小红书开品牌店也是必然的一种选择,除此之外,小红书还有外溢效应,即使没有在小红书开品牌店,只要产品京东、淘宝、云集有上架,小红书上的KOL口碑营销也能影响消费者在其他网购平台进行采购。

《营销长尾》一书是我2018年阅读的几百本书籍中最有价值的一本,建议所有做品牌的同仁都能抽出宝贵的时间来阅读阅读,定能为你的职业生涯带来不一样的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