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历史星河中的天文学

仰望天空,俯瞰大地,生命总有那么多的未知,在人类的生产生活中,不知何时就衍生出了一门学科,天文学。

那还是原始社会人们,懂得仰望星空的人们就发现了日月星辰的般般变化,就此产生了时间和方向的概念。自后来的考古发掘来看,半坡氏的房屋都是向南开门,连当时的一些墓穴都是同一方向、陶器上也绘制太阳、月亮和星辰的纹样。

后来到了奴隶社会的时候,天文学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传说夏朝有了历法,所以那时候我们把农历称为夏历。后来记载,商代又把一年分为春、秋两季节,年分平闰年,后来还有了了关于日月食的最早记录。西周时出现了专门观察天象的部门。春秋时,人们建立了二十八宿体系,当时还有关于哈雷彗星的最早记载呢。

再后来的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天文学取得了辉煌的成就。战国的甘德、石申一起撰写《甘石星经》,当时甘德还在公元前364年夏发现了木星卫星,这在后来唐代的《开元占经》中有所记载,这个木星卫星,伽利略是1609年底才用望远镜发现的。后来在人们农业生产中创造了二十四节气。秦汉时期,天文学得到了长久的发展,当时还制定了统一的历法。西汉时候的司马迁参加改定《太初历》就具有节气、闰法等内容,对后世有很深的影响。特别是两汉时期,人们对宇宙就加深了认识,提出了浑天说,把宇宙比喻成鸡蛋,地球如同蛋黄。又有人提出了宣夜说,认为宇宙空间是无限的。

三国两晋时期的天文学,也有很深的突破。祖冲之完成的《大明法》,就计算了每个月的日数,这几乎和现代计算相差无二。隋唐时,就又重新修订了历法,对恒星位置进行了重新测定。在敦煌还发现了唐中宗李显时期人们绘制的星图,就有1350颗之多,这超过了西方太多。

宋元时期,天文学的成就多在于制造和改进天文仪器。北宋苏颂等人的“水运仪象台”,就是一个用水为动力,带动一套精密的机器,既能观测天体还能报时,是世界著名的天文钟,后来元代的郭守敬在这领域,更是其中佼佼者。他还创造了中国最精密的《授时历》,定了一年天数,这领先西方300多年。

明朝前期的时候,天文学是没什么发展的,直到后来的欧洲传教士带来了欧洲天文知识,徐光启等人翻译了一大批天文学著作,并制作了一些天文仪器,清代学者在天文理论也有所突破,像《仪象考成续编》就提出恒星的远近变化,这个欧洲也是1868年才提出的。

纵观历史,天文的星河里,它也映照了历史的黑夜,值得我们每个人牢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