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教育要学会放养

蓝天下,草原上,撒欢尥蹶的牛羊贪婪地吃着青草,它们膘肥体壮,生机无限,一会狂奔,一会疾走,自由自在。牧人骑着马挥着鞭,跟在后面,哼着悠扬的蒙古长调,一切是那样的和谐,一切是那样的安祥,一切又是那样的欢畅。每当我目睹这样的景象总是不由地想到今天一些连放假都被逼读书的学生。他们假日禁于家中,面对书本两眼迷茫,精神板结而目光呆滞,横秋之气溢于脸庞,我常为他们感到心痛。

近年来,随着家长们功利的爱挡住了成长的阳光,孩子们怒放的心灵逐渐陷入枯寂,从此,缤纷的花朵失去了色彩,前行的桅杆被风吹皱,飞行的翅膀不再光亮。他们灵魂扭曲,性格叛逆,焦虑暴躁,除了泅渡学海一身疲倦,尝不到欢喜的滋味,心理脆弱,不能承受生活之重,一旦受挫,便不知所措,无论是泰山还是鸿毛都能把他们压垮。于是乎,小小的年纪抑郁的,跳楼的,溺水的,时有发生。乃至一些毕业的天之骄子,因为十几年的过度圈养,适应社会能力严重不足,生存技能缺失,面临着突如其来的社会压力,毕业于校又回归于家。

尼采说:“在世人中间不愿渴死的人,必须学会从一切杯子里痛饮;在世人中间要保持清洁的人,必须懂得用脏水也可以洗身”如果不想让孩子在社会中被渴死,就必须让他学会用一切杯子喝水,如果想让孩子在社会立足就必须让他不拒绝脏水。生存的挑战要求家长对孩子从小就必须实施放养,于放养中让孩子学会最基本的生存本领和交往技能。

放养就是抱朴守拙,对孩子不是管得太死。要像牧羊人一样,拿着鞭子,于蓝天下草场上追赶着羊群,让羊自由地吃草,愉悦地奔跑,不让它迷失方向。偶尔,甩几个鞭花,惩戒一下羊的乖戾、懒惰、违纪,然后,让生命肆意生长,让花朵尽情开放,让它们即使在枯草季仍能找到生活的给养。

放养就要遵循成长规律,让他自由生长,不要急功近利,拔苗助长,让孩子奔走于各种补课班,席不暇暖。是花,就要等他慢慢开放,是鸟就要等他慢慢飞翔,只要你是天鹅蛋,就相信它孵化出的雏儿有飞翔的翅膀,只是时间的问题。我们不能因为自己的焦虑给孩子过多地干预,改变他生长方向。凡是过度地关注,过多地包办,无疑会褫夺孩子的主体体验权利,就是爱的错位!孩子的健康发展必须以自我发展能力为基础,而自我发展能力必须在真实的世界中培养,让孩子面对真实,体验真实,拥抱真实。

放养就要尊重孩子的个性。不痴迷梁启超家教的神话,不沉湎蔡笑晚育子的伟大。因为龙生九子,各不相同,每个孩子天赋、性格、气质都不一样,用相同的方法教育不同的孩子肯定会失败。因材施教才是正确选择。鲁智深无论怎样文艺熏陶,他也弹不出华彥均《二泉映月》的绝响,凡高不论怎样狂补数学,也写不出高斯的数学篇章。灌木无论你怎样给它加营养也不能参天,藤萝纵你天天浇灌,也只能攀缘,甚至还会因施肥过多,浇水过多烧死,涝死。相反,莫言自学散养,边劳动边读书一样登上诺贝尔奖殿堂。惠能不认识几个大字,可他播下中国禅学的种子。

放养不是把孩子圈在屋里,今天英语班,明天作文班,后天奥数班,而是要让孩子走出围栏与伙伴一同成长,极时引导,顺势培养,让灵魂深处摇曳的花朵丰盈地怒放。卢梭说:“大自然希望儿童在成人以前,就要像儿童的样子。”过度的圈养只会禁锢孩子自由成长,让他们于岁月的风暴中折断飞翔的翅膀,最终成为荒原里的秃鹫,悲壮地追赶着生命中错过的一次又一次轮回,曾经满腹的年华烂成命运的哑语。

立于雪山与风涛的是雄鹰,它点燃圣火点燃豪情点燃奔腾,成为人们仰慕的图腾,它勇毅的背后是母鹰对幼鹰的散养。穿梭于花丛与园圃的是蝴蝶,它美丽天空美丽大地美丽眼睛,成为人们追逐的精灵,它漂亮的背后是虫蛹的自我成长。动物尚且如此,何况人乎?放养教育才更适合孩子发展,让孩子走向成功;过度的圈养最终让孩子失去自由,习惯孤独。

人情似纸张张薄,世事如棋局局新。在财富和庸俗通奸的年代,在半生追梦还抵不上坐台小姐一个回眸的现实中,一个人想在这个由形形色色人等组成的物欲横流、世态炎凉的复杂社会立足,想在这个风谲云诡、人性复杂社会之海泅渡并成功上岸,成为一个善游者,他除了拥有较高智商外还需要较好的情商、逆商和健商。

教育即生长,唯有回归自然生命才能茁壮。看!桃花已用色彩撞开了春天,牛羊正用撒欢追逐梦想,云雀也于天空自由飞翔。树蓊郁,草恣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