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園春正暖

(二)

早春的天氣還是比較冷的,李春暖坐在堂屋門臺上,看著園中大棗樹光禿禿的樹枝,周圍用籬笆圈起半畝地的院子,南北一間矮矮的做飯屋(也就是廚房),自己身後三間茅草屋父母住,隔開一個裡間屋,就是自己住的地方,東邊一間茅草的配房,哥哥住的房間,西邊是菜地和雞圈,已經來到這裡一個多月了,逐漸弄清了一些事,自己魂穿到這個歷史上沒有的朝代——淵國,類似於中國歷史上的宋朝,經濟比較繁榮,社會穩定,沒有戰爭,自己所在地村莊叫李家屯,有一條小河繞村流過,沒有山地,更像前世華北平原一帶,更值得慶幸是,原身雖是個農女,家裡比較貧窮,但家庭和諧,父親李明善娶妻劉氏,也是自己現在的母親,有兩男兩女,即自己的哥哥李春耕十一歲,自己李春暖(名字沒變,還是前世的名字,也不知道是不是這個原因自己穿過來了)六歲,弟弟李春瑞和妹妹李春華是一對上胞胎,四歲。父親是家裡老大,有二個兄弟,二叔李明良娶妻方氏,育有一子一女,李春暉十歲,李春意四歲,三叔李明孝娶妻王氏育有一女李春榮,剛剛兩週,大姑李明麗嫁入隔壁郭家屯,小姑李明芳待字閨中,爺爺李秉泰讀過幾年私塾,所以給自己的孩子以及孫子孫女起的名字都很好,不像村裡其他隨便的花兒、狗兒,石頭的亂叫,正因如此奶奶黃氏在村子裡一說起來很是驕傲。

二叔、三叔娶妻後,爺爺奶奶就把家分了,每家十畝地,一套三間茅草屋的院子。爺爺奶奶和小姑自己住,有地十畝,等小姑出嫁後,才和老大家也就是自己家一起住,爺爺讀過書,年輕時當過賬房先生,所以也置辦了一些家業,在李家屯是比較好的農戶了,可是後來爺爺當差的東家在京城的本家出了事,聽說被髮配邊疆了,東家也牽連進去,當時爺爺被關進牢房,奶奶和父親託人變賣了一些家當,才把爺爺放出來,從此後爺爺就沒再去過縣城,只在家種地,家道也就慢慢破落了。

“暖兒,暖兒,快進屋來,別坐在院裡,身子剛好,可不能吹風”母親劉氏在廚房喊道。自己的原身就是因為吹風凍著發燒而死,自己因而過來。“沒事,娘,我都好了”,因為這場病,自己來這裡一個多月沒出過家門。“姐姐,快過來,要吃飯了,爹和哥哥從地理回來啦”,四歲的春瑞從外面蹦蹦跳跳跑過來說到。隨後父親李明善扛著鐵杵和耙子和哥哥就進門了,看到春暖就趕緊道:“瑞兒把姐姐扶到屋裡,我們吃飯了”。我一聽趕緊站起來:“我都好了,自己能走,不用付。”“你這個妮子,都不知道節在(珍惜的意思,方言)自己,再病了,可怎麼辦啊”母親劉氏埋怨道,“姐姐趕緊進來吧,不然我就吃不到雞蛋了”妹妹春華奶聲奶氣的說到,因為自己病把家裡的母雞賣了兩隻 就剩一隻了,我摸摸妹妹頭說到“我以後會讓你每天都吃雞蛋的”。“真的”妹妹仰著小臉問道,弟弟春瑞也嚥著唾液看著,“真的”我說,“又說大話”母親笑著對父親說道:“看看把大妮能的,現在就會說大話哄弟弟妹妹高興”。“孩子高興就好”父親妥妥的護孩子得主兒。“你就慣著吧,在家裡這樣說說,我們當笑話聽聽,在外面可不能這麼說,別人會說心氣高,影響名聲,以後不好找婆家”,我扶額暗到“我才六歲,就要被談論婚姻大事嗎”。說著哥哥把飯桌擺好,母親把粗糧面的餅子和可以照出影子的粥端出來,父親洗好,一家人圍著桌子開始吃飯。

吃完飯,我躺在土炕上,想著“發財大計”迷迷糊糊睡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