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间董华亭

董其昌,字玄宰,号思翁、思白,别署香光居士,华亭人,“云间派”代表书家,才华横溢,工诗书,通禅理,精鉴藏,为书画一代宗师。董其昌书学思想的核心为“以禅喻书”,其中包括三个方面,其一是“淡”,认为淡是书法审美的最高境界;其二是“熟后求生说”;其三是“顿悟说”。

董其昌初入书道便上追晋人,一生扎根于以二王为代表的文人流派书法传统中。在学书之路上,凡是符合他“淡”的审美标准,属于天真、自然、率意的古代书家,从钟繇、二王父子到张旭、颜真卿、怀素、苏轼、米芾等人,董其昌皆认真学习,取长补短,晚年依然在孜孜不倦的临习《阁帖》,终成帖学书法的集大成者。董其昌书风的形成与他在用笔、结字、章法和墨法等方面所作出的探索有着很大的关系。董其昌用笔讲究“虚灵”,他认为只有“不使一实笔”才能有“无垂不缩,无往不收”的千变万化;章法上讲究疏密相间,受杨凝式的影响,增大字距、行距,强化视觉上黑白、虚实的对比效果;结字方面力主米芾集古字的方法,讲究精微、紧密而有势,歧侧反正;用墨淡润而神韵反出。这便是董其昌书法的风格特征,既表现了禅意又反映了书卷气,既风采卓然又满是自然的率真之趣。

董其昌的传世书作不少,且各时期的风格不同。青年时期也就是40岁之前的董其昌处于积累阶段,在结识了一群著名的收藏家后,董其昌借此机缘得见历代法书名迹并借出临写,书艺和眼界都由此提升。40岁至60岁的二十年间是董其昌广泛师法古人并提炼出自我体悟的发展阶段,代表作品:《唐柳宗元诗》、《仿怀素体书唐人绝句卷》、《临古卷》、《癸卯临杂书册》等,这一时期的作品以行草为主,临、创皆有,书风平和、空灵,以秀美见长。晚年的董其昌更多的取法苏东坡的自然率意,行草书多用干笔淡墨,意境比之从前更加清淡幽远,代表作品:《东方朔答客难卷》、《五言诗轴》、《张九龄白羽扇赋卷》、《临颜真卿争座位帖》等。

董其昌青年时期便立志要突破“吴门书派”,这一愿望直至中年以后董其昌才开始营构自己的书法流派,他将“云间籍”的书家串连在一起,后世将其称为云间书派,但这些书家之间并没有多少师承关系和整体联系,这是董其昌之前的云间派,是王世贞以拥有云间籍的陈璧和二沈推衍成的云间书派,66岁的董其昌郑重推出莫如忠、墨云卿父子后,云间书派才算真正形成,云间书派才成为一个可以与吴门书派抗衡的实体。董其昌的时代正是明末个性解放的时期,虽然董其昌的书法在当时负有盛名,但北有邢侗、米万钟,南有张瑞图,后出现了黄道周、倪元璐、王铎等人,均冲淡了对于董其昌书法的崇拜,直至清代康熙年间,帝王推崇使董其昌的书法真正风靡,而此时的云间书派不再以籍贯为界,也不再与王世贞提到的那几人有关,而是真正的董华亭书风的流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