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事件之甘露之变:司马昭之心,曹髦最清楚

作者:文史册

导语

魏国皇帝曹髦原本想从司马昭手中夺权,却被诛杀。这次事件让司马昭之心真的变得路人皆知。


公元260年6月2日,魏国皇帝曹髦准备讨伐司马昭,却被司马昭派兵入宫镇压。不久后曹髦被杀,史称“甘露之变”。

“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就是曹髦在行动前所说。他不甘于做司马昭控制的傀儡,认为司马昭篡权夺位是迟早的事,所以决定做最后的挣扎。

司马昭剧照


这是曹魏家族对司马氏的最后一次武装反抗,此后司马氏完全掌控了曹魏政权。不过曹髦的死延缓了魏晋嬗代的历史进程。因为弑君的负面影响太大,司马昭不得不重新筹划夺权之路。直到司马昭死后,他儿子司马炎称帝建立晋朝,魏晋嬗代才算最终完成。

甘露之变”的前因后果。

司马懿通过高平陵之变掌控了曹魏政权,此后司马氏便一直把持朝政。曹髦即位后没有任何实权,司马懿的儿子司马师和司马昭先后把持朝政。但是曹髦并不甘心只当一个傀儡。

当时有人评价曹髦,文可比曹植,武可比曹操。可见曹髦并不是等闲之辈。曹髦即位之初,以复兴夏朝的少康(大禹的玄孙)为榜样,想重掌曹魏政权。掌控朝政的司马氏就是他复兴曹魏的最大阻碍。

曹髦剧照


曹髦曾写诗把自己比作困在井底龙,把司马昭比作泥鳅鳝鱼。司马昭知道后带着剑去宫里质问曹髦,曹髦不敢作答。面对权势熏天的司马氏,曹髦的抵抗不只是停留在纸面,他为了夺权主要做了以下三件事:

曹髦即位不久就选派一批官员到全国巡视,访查民情和吏治,平反冤狱;下诏抚恤在战争中死伤的士兵,力行勤俭,减税赈灾,想以此收拢人心。司马师镇压淮南的叛乱时,回军途中病故,同在军中的司马昭成为司马家的权力代表。曹髦以叛乱刚刚平定为由,命司马昭镇守许昌,让尚书傅嘏率军回洛阳。曹髦想利用司马家权力交接的机会,乘机剥夺他们的兵权。
但司马昭识破了曹髦的计划,亲自率军回到了洛阳。后来淮南支持曹魏皇室的势力又发起了针对司马氏的叛乱。司马昭为了防止曹髦在洛阳做出不利于他的举动,挟持曹髦一同前往淮南平叛。就是前文提到的“甘露之变”。司马家的势力太过庞大,尽管曹髦用尽心思,仍然不能动摇司马昭的权力根基。曹髦迫于形势不得不封司马昭为晋公,加九锡。虽然司马昭推辞了,但是曹髦知道司马昭夺权只是时间问题了,所以才说出了那句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

曹丕也是在继承了父亲曹操的魏王头衔之后,就开始逼汉献帝禅让,称帝建立魏国。曹髦身为曹魏的后人,自然是知道这些的。但他斗不过司马昭,也不愿退位受辱,就准备率领几百个宫中的僮仆和侍从出宫讨伐司马昭。

当时有臣子劝曹髦,说连宫中的卫兵都是司马昭的人,此举断不可行。虽然曹髦知道实力悬殊,他也知道有人已经把消息透露给了司马昭,但还是决定行动。

电视剧《三国演义》中的司马昭


行动开始后,司马昭迅速派兵入宫镇压,曹髦当场被杀。控制局面对司马昭来说并不难,难的是如何处理后续的事情。司马昭在得知曹髦被杀后,并没有多少高兴和喜悦,而是说了一句:“天下人会怎么看我啊?”

为了消除“甘露之变”的负面影响,司马昭主要做了以下三件事。

第一,强迫郭太后下旨污蔑曹髦的名声,说他“情性暴戾,日月滋甚”,太后斥责过他很多次。但是曹髦依然我行我素,甚至想谋害太后。太后原想废除他的帝位,是司马昭为曹髦求情才没有废他。其实有关曹髦的个人品行史料有很多记载,世人都知道郭太后所说并非事实。陈寿在司马氏创立的晋朝当官撰写《三国志》,对曹髦都多有溢美之词。司马昭这么做无非是想论证曹髦是一个不合格的君主,为他的弑君行为开脱。第二,诛杀成济。成济是贾充的手下,贾充是负责京师防务的中护军。率军攻入宫中镇压曹髦的正是贾充,成济在接到贾充诛杀曹髦的命令后亲自动手,用剑将曹髦的胸部刺穿,导致曹髦死亡。事后,为了给天下人一个交待,司马昭必须找一个责任人出来。贾充和他的关系密切,地位显要。所以司马昭决定杀成济以谢天下。成济自然觉得不公平。所以在司马昭派人来抓他的时候,他脱光了衣服站在屋顶为自己喊冤,最后被乱箭射死。司马昭还诛灭了成济的三族。第三,发动伐蜀之战。有了弑君这个政治包袱,司马昭想继续把持朝政或者称帝就没有足够的说服力了。所以司马昭急需增加自己的政治资本,巩固自己的权威。

对司马昭而言,如果能灭掉蜀汉,那将是不世之功,加九锡、封晋王就更加名正言顺了。公元263年,司马昭发动伐蜀之战。战事进行不到半年,蜀汉后主刘禅投降。

魏灭蜀之战示意图


伐蜀之战胜利后,司马昭果然接受了晋公的称号,不久又进爵为晋王、加九锡。和当年的曹操一样,司马昭离称帝只有一步之遥了。不过司马昭被封为晋王之后第二年就病逝了。他的儿子司马炎继承晋王的爵位之后,很快就称帝建立了晋朝。

总的来说,虽然司马氏篡权夺位的势头不是曹髦所能阻止的。但是曹髦并没有像后来的曹奂一样,让出帝位做一个闲散王爷;而是用生命的代价延缓了司马昭夺权的步伐。

而且曹髦的死也给晋朝建立的合法性造成了很大的破坏。晋明帝在知道事情的原委之后,感叹到晋朝的国祚又怎么会长久呢。所以后世有人评价说,自古至今的末代君主,未有壮烈如曹髦者。

曹髦的所作所为无异于飞蛾扑火,但这都源于权臣司马昭把持朝政,皇帝的权力都被架空。这也验证了权大欺主的历史规律。


历代评价

1、高贵公才慧夙成,好问尚辞,盖亦文帝之风流也;然轻躁忿肆,自蹈大祸。

——陈寿《三国志》

2、曹髦不幸而生于帝王之家。否则,以他的能力,当一个平平安安、衣食无忧的大学教授,绝对可以做到。他也不幸而智商颇高。否则,倘若他是一个糊里糊涂的人,一切完全听由司马昭做主,可能获得司马昭的宽容,不致死于非命。

——历史学家黎东方


声明:图片来源于互联网,文字为【文史册】原创,版权归作者所有,

部分数据参考相关权威网站欢迎您评论、点赞,雅正

未经授权不得转载,禁止剽窃,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