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孩子内心才能让孩子豁然开朗

生活当中性格内向的遇到的人际交往障碍比较多,其实这是性格特点使然,那么性格内向的人有哪些表现呢?根据艾森特个人问句的那个书是安静离群,内心喜欢独处而不喜欢接触,保守与人保持一定距离,倾向于做事,有计划物品意识冲动,日常生活严谨有规律,做事稳重有恒定性,少有进攻行为,多少有些悲观,遇事容易自责,今天我们就来大致的了解一下一个人的性格是怎样形成的。

孩子性格内向形成的原因又是什么?

我们先来说说什么是性格,一个人对现实的稳定态度以及与这种态度相应的习惯化的行为方式所表现出来的人格特征就是性格,它更多体现了人格的社会属性,也就是说性格当中既有对人对事的观念和态度,又有具体的行为表现,是后天形成的社会行为模式,我们知道所谓社会行为都是和别人有关系的,比如诚实,虚伪,勇敢,怯懦,热情,冷漠,开朗,善良,残暴,自私,宽容等等,这些词汇其实都是在描述一个人在和别人,人交往的过程所表现出来的特质。

那么性格是怎么形成的呢?

不少人认为性格是天生的,是从父母那里遗传来的,的确一个人的气质特征,情绪特征,高级神经活动类型的这些遗传因素都会对性格的形成产生影响,但是后天的社会环境因素才是性格形成的关键因素,尤其是家庭环境,对性格的养成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它包括父母的教养方式,家庭气氛,家庭结构的完整性,父母受教育的背景,职业收入等等,我们知道一个人的性格主要取决于他对人对事的观念和态度,而他的观念和态度又决定了他的行为方式,0~6岁是性格形成的最关键期。

那么孩子的观念和态度又是从哪里来的呢?

是从后天的生活当中习得来从父母的日常生活点滴言谈举止,待人接物行为方式而来,6岁之前的孩子透过观察和他朝夕相处的父母对人对事怎么想怎么说怎么做,然后模仿父母的行为方式,逐渐形成了他自己对人对事的看法和想法,比如,当父母从小就教导孩子就是去帮助别人多去关心别人,在父母的引导下孩子做的多了逐渐就会变成一种行为习惯,就会形成他愿意帮助别人的性格特征,再比如如果父母对孩子采取宽容理解,尊重民主合理的态度,孩子就容易形成自信乐观情绪稳定的性格特征,如果父母对孩子过分严厉,孩子就容易形成胆怯自卑的性格特征,如果父母过分溺爱孩子,就容易让孩子形成任性,自私,情绪不稳定的性格特点,同时学校教育对性格的形成也会产生影响,比如社会的适应性,意志力,勇敢精神,团结协作精神老师的言行,对孩子的潜移默化的影响,班级氛围尤其是同伴关系也是影响一个人社会化进程的重要因素,并且会在高中阶段形成孩子的世界观,从而影响他性格的形成。

下面我们具体说一下孩子性格内向是怎么形成的。

一,孩子平时的生活中缺少同龄的玩伴,找不到与自己相同的朋友,容易让孩子感到孤单寂寞,而在寂寞中长大的孩子通常会变得性格内向。

二,孩子早期的抚养,缺少父母的关爱,缺少与人的情感交流,缺少语言的刺激,导致孩子性情冷淡,言语发展不好,不善表达,不愿意和人打交道,继而变得性格内向。

三,父母关系紧张,经常吵架,孩子常常处于恐惧不安当中,容易让孩子变得胆小内向。

四,父母对孩子过度保护,事事为他安排好干涉孩子的正常社交。比如为了安全起见,父母不愿让孩子多出门,也不愿意让他和别的小朋友多玩,寸步不离孩子也是形成孩子性格内向的原因之一。

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受到了某种心灵创伤或者是惊吓,没有得到及时的疏导,从而变得内向,父母经常打骂或虐待孩子,容易让孩子形成自卑内向性格,父母自身是比较冷漠或抑郁的性格,孩子耳濡目染受其影响,也容易变得性格内向。

我记得我们中心曾经接诊过一个产后抑郁的妈妈,她其实是来给她三岁的女儿,他想知道他的女儿为什么从来都不笑,总是郁郁寡欢的样子。其实问题的症结在他那,三岁之前的孩子就像一块海绵一样吸收力极强,不管是好的坏的外在的一切,他全盘的吸收,当然也包括他妈妈的抑郁情绪和面部特征,所以如果爸爸妈妈得了抑郁症,一定要及时的治疗,父母管教过于严厉,缺乏安全感,缺乏自尊和自信,总觉得自己不够好,怕被拒绝的孩子,容易形成内向性格,九先天的遗传因素,父母一方性格内向,孩子承继了这部分遗传基因,从而变成性格内向的人。

以上大致就是孩子性格内向形成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