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昌公主:亡国后沦为小妾,数年后前夫登门来寻,二人因铜镜脱身

在南北朝时期,北周有一位人才,名叫杨素,他父亲名为杨敷,任北周汾州刺史。作为弘农杨氏之后,杨素出身很好,且极具才华,最重要的是他还特别有个性。

死犟的杨素

当时的北周皇帝是周武帝,但是实际掌权的人却是大冢宰宇文护,宇文护很看好杨素,对他委以重任。但是好景不长,忍辱负重多年的周武帝,突然对宇文护发难,一举扳倒了权臣宇文护,自己亲自掌权。宇文护倒了,清算旧账自然在所难免,而杨素一直受到了宇文护的提拔,难免受到牵连,不得周武帝的宠。

杨素虽然知道自己可能仕途再也无法寸进,但是也没有办法,这不是他能左右的事情,但是有一件事他不能忍,那就是自己的父亲在出征北齐的时候战死,却得不到朝廷的追封。杨素的个性让他注定不是忍气吞声之人,所以,杨素奋笔疾书,上表给周武帝要求朝廷给父亲追封。

周武帝一看,上表的人是杨素,懒得理他是当时的真实心情,却没想到这杨素竟然“执迷不悟”,接连上表。如此行为令周武帝恼怒,一气之下,下令斩了杨素。换做旁人,或许面临生死之时就会祈求“圣上饶命”了,然而杨素却不一样,他并不祈求苟活,反而破口大骂,“我伺候无道昏君,死是必然的”

从杨素的言论中不难看出,这是他真实的想法,其中的含义是,我给你这样的昏君做臣子,死是早晚的事儿,表达了他对朝廷一直不对他父亲进行追封的不满,也对周武帝因为个人喜好而不重用自己而愤慨,既然仕途无望,活着也没什么意思。杨素这样的人,在历史上也难得一见,然而,令人想不到的是,这周武帝竟然也不是一般人,同样不走寻常路。

周武帝听说杨素的话之后,反而佩服起杨素来,觉得他是一个有用之人。不仅给杨素的父亲进行了追封,还给他加官进爵,并且让杨素为他起草诏书。这一对君臣的行为,真是让人大跌眼镜,更让人吃惊的是,杨素留下性命,完成了诉求,得到周武帝重用之后,按理说应该感恩戴德吧?他却没有。

有一天周武帝对杨素说,你跟着我好好干,以后荣华富贵肯定少不了你。这样的允诺哪怕是从校领导的口里说出来,那也是值得开心的事情,更何况是从皇帝的嘴里说出来。对于周武帝的鼓励,杨素却并不领情,他竟然一本正经的说道:“臣只怕富贵来逼臣,臣却无心谋取富贵。”

帝嘉之,顾谓素曰:“善自勉之,勿忧不富贵。”素应声答曰:“臣但恐富贵来逼臣,臣无心图富贵。”

灭陈获妾

周武帝死后,杨素看周武帝的儿子水平不高,估计看不上眼儿,就投靠了当时胸怀大志,手握大权的杨坚。杨素果然没看走眼,杨坚后来登基做了皇帝,建立了大隋朝。并且挥师南下,灭了南陈,期间,杨素率领的水军发挥了巨大作用,获得了功勋,在隋朝一统天下时,杨坚开始封赏功臣。

杨素因此被封为郢国公,邑三千户。同时,杨坚知道杨素的老婆郑氏是一个母老虎,对杨素十分苛刻,索性,把陈后主的貌美妹妹和一些姬妾都赐给了杨素做妾。杨素自然开心,这样一来就可以充实自己的妾室,而且还是皇帝赏赐,他无法拒绝,郑氏说不出来什么,而且这些妾到了府中,郑氏也不敢欺凌,毕竟这可是皇帝的“御赐”,想到这里,杨素十分开心,赶紧谢恩“领赏”。

赐物万段,粟万石,加以金宝,又赐陈主妹及女妓十四人。

陈朝后主陈叔宝的妹妹乐昌公主,是一位风华绝代的美人,她在亡国之后,成为了郢国公杨素的小妾,虽然衣食无忧,但是却属于受尽了屈辱,一来她本身就贵为公主,富贵自然不缺;二来她被赐为郢国公杨素为妾的时候,其实她已经是有夫之妇了,只不过此时亡国,她即将被压回长安,而丈夫则不知道要被流放到何处,二人再见恐怕千难万难了。

在隋朝兵马攻入皇宫之时,乐昌公主与丈夫徐德言就已经做好了分别的准备。徐德言是著名的才子,入朝后也表现不俗,对一些事情看得还算透彻。他对乐昌公主说,你如此貌美,自然不会有性命之忧,很可能成为隋朝显贵的妾,我可能被杀,也可能被流放,恐怕我们此生再难有相见之日了。

听到丈夫徐德言说得如此悲凉,乐昌公主虽然伤痛欲绝,但是依然保持了理智,她将一面铜镜掷于地上,一分为二,两人约定各执半面,未来在正月十五的长安,有缘再会。随后,果然如二人所预料那样,二人就此分离,乐昌公主北上入杨素府,徐德言则不知所踪。

难舍旧爱

杨素得到乐昌公主之后,发现乐昌公主虽然贵为公主,但是却没有公主病,为人温和体贴,又容貌美丽,对她自然宠爱有加。乐昌公主对于杨素的爱也深有体会,但是杨素对他越好,她就越放不下自己的前夫徐德言,每每到了夜深人静之时,她便会望月兴叹,甚至在梦中都会想起曾经与丈夫徐德言的恩爱时光。

到了正月十五,这一天的长安极为热闹,但是乐昌公主的心情却极为复杂,自己身处盛世繁华,自己的前夫徐德言却生死未卜,让她忧心忡忡。她偷偷命令自己手下的一个老妪带着半面铜镜去街上高价售卖,以此吸引大家的注意,希望她的前夫徐德言能够看到。

但是,老妪的回复让乐昌公主失望,除了骂老妪神经病的人之外,没人拿出另一半铜镜来相认。这样的结果让乐昌公主心碎,连续几年,都没有徐德言的消息,就在乐昌公主即将绝望之时,一位男子却拿出了另一半铜镜,与老妪手中的铜镜分毫不差,此人正是辗转千里来到长安寻找乐昌公主的徐德言。

面对徐德言的到来,乐昌公主喜忧参半。

多年以来,她与徐德言相思之苦自然得以解除,但是杨素对她的好她又怎会视而不见,如今前夫找上门来,现任该如何面对这样的场面,说到底,乐昌公主觉得愧对杨素,但是又舍不得徐德言的旧情。

乐昌公主的忧心被细心的杨素看穿了,在杨素的追问之下,乐昌公主将搁置心中多年的事情对杨素和盘托出,杨素听罢,并未恼怒,反而希望见一见这位乐昌公主口中的前夫徐德言。徐德言应约找上门来,进入杨素府,三人见面,一时间无言。徐德言拿出了半面铜镜,与乐昌公主的半面铜镜合为一体,不仔细端详之时,竟然看不出裂痕来。

乐昌公主最先发言,表达了她当下的心迹,“今日何迁次,新官对旧官;笑啼俱不敢,方验作人难。”一首诗吟罢,杨素与徐德言心中可能都因此隐隐作痛,心疼自己的心爱之人,不忍她因此作难。徐德言下了艰难的决定,他说,能看到乐昌公主如今生活美满,自己也就没有遗憾了,以后出家为僧,了却残生,不再打扰她。随后乐昌公主与徐德言双双泪下。

杨素很尴尬啊,看着这恩爱的两口子在自己面前哭哭啼啼,又要出家又要分离,心中也很憋屈,但是杨素为官多年,自己爱妾的心愿他自然看得通透,深知此时留下爱妾在身边自然是易如反掌,她的前夫徐德言作为前朝罪臣,和他这个丞相根本没有可比性。但是杨素也知道,留下爱妾的人容易,但是留下她的心却难如登天,与其留下一具行尸走肉,还不如成全了他们的“破镜重圆”。

破镜重圆

最终,杨素做了一个让人钦佩的决定,让乐昌公主跟着前夫徐德言走了。就这样,乐昌公主的前夫徐德言,凭借了半面铜镜,将自己的前妻乐昌公主给带走了。

他们一起回到江南老家,杨素为他们重新获得了徐家的祖业,供他们二人生活。这样的传奇故事传开出去,成为了一段佳话,乐昌公主与徐德言也成为了当时的“网红”。本来希望平平淡淡后半生的二人,隐居的打算泡汤了,因为他们的名气太大,经常有“粉丝”前来拜见他们,扰得他们不胜其烦,最终,这夫妻二人选择了以舟为家,泛舟湖上,从此飘忽不定,过上了神仙一般的日子。

不过,杨素就没有这么好运了,在他百年之后,他的全家都被斩杀了,后来李渊带兵灭隋,建立了大唐朝,杨素的所有前尘往事,都成了过眼云烟。

反倒是乐昌公主和丈夫徐德言,一直幸福到老,看尽了朝代更替,夫妻二人却视若无睹,只过自己的小日子,最终夫妻二人合葬一处,陪葬品选择了那块一分为二,又合二为一的铜镜,在后世也留下了一个成语,正是“破镜重圆”,只不过成语表达的“夫妻决裂又和好”的意思,远远无法代表乐昌公主与徐德言的分分合合,他们的故事与爱情,又岂是一个成语能够表述详尽的呢?

文/野史日记

图/文中图片皆来自网络,如有不妥请联系随时删除

参考文献:《隋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