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子: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在日常交往中,经常能听到“君子之交淡如水,勿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等话语,到底何谓君子?何谓小人?能给出明晰答案的人恐怕不多。

我们做人、教育影响别人,都应该朝着君子之德的方向努力;在生活中更要近君子,远小人。

孔子的学生子路曾经问他的老师怎样才能成为一个君子。孔子告诉他说:“修己以敬。”好好修炼自己,保持着严肃恭敬的态度。


子路一听,做到这四个字就能当君子了?不会这么简单吧?于是又追问,说:“如斯而已乎?”这样就行了吗?

孔子又补充了一点说:“修己以安人。”在修炼好自己的前提下,再想法让别人安乐。

子路显然还不满足,又追问:“如斯而已乎?”

孔子又补充说:“修己以安百姓,尧、舜其犹病诸!”修炼自己,并让百姓过上幸福的生活。像尧、舜这样的圣贤之君还发愁在这件事情上没有做好呢。做到这一点,难道还不是个君子吗?

孔子告诉我们的,首先不是如何安天下,而是如何做最好的自己。


“修身”,是对家国、对社会负责任的第一前提。孔子和他的弟子力争做“最好的自己”,而目的是为了更好地履行对家国、对社会的责任。这也就是中国读书人“修齐治平”的那条路。

这是一种信仰,一种情怀,一种社会担当。但其前提又是朴素的,是始自脚下的。修身养性、做好自我,就是起点。

我们常常会听到有人抱怨社会不公,抱怨处世艰难。其实,与其怨天尤人,不如反躬自省。如果我们真的能做到把握分寸,谨言慎行,礼行天下,修身养性,我们会少很多烦恼,就自然会懂得为人处世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