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古第一瓷,三品以上官员才能进宫拜谒!

清乾隆粉彩百鹿图双耳尊

高45厘米,口径16厘米,足径24.2厘米

现收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的清乾隆粉彩百鹿图双耳尊,有“千古第一瓷”之美誉。因其造型似牛头,又名“牛头尊”;又因器型多绘百鹿纹,所以又叫“百鹿尊”。

百鹿尊器腹以粉彩绘山水百鹿图,百鹿神态各异,或奔跑、或嬉戏、或觅食、或小憩,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四周衬以参天古树,山峦叠嶂及瀑布溪流,绘画形象生动,自然逼真。鹿与“禄”谐音,故又称“百禄尊”。禄即俸禄,百禄形容俸禄之高厚,因此百鹿纹是祝颂“加官进禄”的吉祥图案。


清乾隆粉彩百鹿图双耳尊

关于乾隆粉彩百鹿图尊的烧造,有一种广为流传的说法:乾隆年间,皇帝密旨,要求景德镇御窑厂推陈出新制造“人间至尊”珍瓷。景德镇御窑厂数千名窑工苦心研究,耗时十年,经过上万次试验,终于烧制出盛极一时的皇家最大瓷尊器型“鹿头尊”,并将祥瑞《百鹿图》纯手工首次绘制于皇家经典器型尊上,地位尊贵至极。乾隆六十寿诞,群臣祝寿,乾隆谕旨只允许三品以上官员才能进宫拜谒“百鹿尊”,足见其地位尊贵。


艾启蒙《百鹿图》局部一

说起《百鹿图》,不得不提到一位汉名为艾启蒙的洋人。据史料记载,艾启蒙(1708-1780年)系波希米亚(今属捷克)人,天主教耶稣会传教士,乾隆十年奉旨进京,起初在造办处画画行走,后入职如意馆。艾氏工人物肖像、走兽、翎毛,与郎世宁、王致诚、安德义合称“四洋画家”。


艾启蒙《百鹿图》局部二

他带来了西洋派画法的凹凸阴阳理论和准确的透视画法,形成新体画风,对当时宫廷绘画有一定影响。乾隆年间,由他主笔,创作了一幅中西合璧之作《百鹿图》:以塞外草原风光为景,满山丹枫黄叶群鹿遨游其间,或行走游水,或跪卧憩息,或抵角而斗。艾氏运用西洋技法表现皮毛质感,麋鹿脚部轮廓笔力较为柔弱。山水树石则出自中国画家之手,属于合笔之作。

将中西结合画法画出的祥瑞之作,烧制于粉彩瓷器之上,不仅体现了乾隆皇帝的独特审美,也彰显了康乾盛世时的强盛国力与精巧工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