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做父母(二)—引导与干涉

"我吵醒闰土,要他捕鸟,满口答应了,我们拿着捕鸟工具来到雪地上,

我扫出一块空地,闰土把竹匾用木棍支在地上,在木棍上绑上一根绳子,又把鸟儿爱吃的秕谷散在竹匾下,一切妥当后,我们躲在一颗大树后,手里轻轻握着绳子的一头观察鸟儿的动静……"

鲁迅先生的《故乡》中雪地捕鸟的描述。这个过程像极了坨坨妈妈今天想说的内容,引导与干涉。


父母以为的引导在孩子看来大多数是干涉

父母希望孩子能够听从自己的,因为过来人的经验,因为吃过的亏,因为受过的苦,也因为曾经获得的成就。于是,当一件事情来临时,父母更多的时候会一马当先,

直接告诉孩子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父母希望孩子可以按照父母的意愿按照一个过来人的经验轨道上从容的走下去

可是,孩子毕竟是孩子,他没有经验,但是他有对事物的感知觉和自我判断再小的孩子都会有而经验的来源是他在自身感知觉以及社交过程中基于认知,社会规范行为中得到的综合判断,所以,干涉孩子非但不让孩子积累经验,只能让孩子更多的被限制

引导是你希望孩子能够从他人身上学到经验,从而让他有自身的感知觉,加上社会的伦理道德等等之后的综合判断。就如闰土捕鸟,并不是直奔目标

,跟鸟儿说,快到碗里来!而是通过一些列的环境设置,达到一步步把小鸟吸引到碗里来

今天坨坨妈妈见了一个朋友,朋友的孩子因为犯了一个小错误,所以朋友认为应该取消他周末玩游戏一个月,但孩子说希望五一节可以特别申请玩一次,五一节跟周末不一样。于是朋友和孩子达成一致,找一个第三方判断,是否可以,一切以第三方的意见为准。朋友就问我,而我这个时候就想让坨坨知道规则制定需要遵守,同时也希望他能够知道制定规则的时候也需要考虑更详细的细节,于是我借机把这个问题抛给了坨坨,这是一个多么好的环境现实环境啊。

坨坨问第一个问题:哥哥一次玩多长时间游戏?

第二个问题:哥哥犯了什么样的错误?

第三个问题:哥哥以后会记得这次错误吗?还会犯吗?

得到哥哥的回答,坨坨经过思考后,说,他认为哥哥可以在五一玩一次。我们问他原因,他说,哥哥上初中了,一周玩一次游戏,而且一次只玩一个小时,并不多,所以是可以接受的。同时哥哥说这个错误不是大错误,所以如果小错误的话,哥哥也已经记住了,以后也不会再错了,最后因为哥哥说的也对,五一不是周末,规则之前没有说明啊。

整个过程,我并没有去干涉他的思考以及结论。很多父母这个时候会引导孩子说,遵守规则之类的话,从而把孩子引到自己想要的那个答案里去,但是父母意愿太强的痕迹都是一种干涉,我和朋友都非常尊重孩子,只是把现实的环境做了描述,而在我内心比较想孩子更多关注规则,就加重了一下描述,希望他能够去往规则上想,但他会想出什么,我完全跟随他的思考。并不是首先做对破坏规则我的想法的直接告知。

于是,当他描述完理由,朋友觉得坨坨的逻辑实在太厉害了,而且和坨坨一起又思考了关于规则的制定需要在下一次加上节假日等特殊情况。

引导是设置环境,逐渐去让孩子自己体会感受,从而得出经验;

干涉是父母的意愿用语言或者外部的环境压力去影响孩子做判断,你get到区别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