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看过来:高考地理分专题答题模式整理(一)

第一部分 气候

气候分析:大气环流、地形和盛行风、洋流、海陆位置

⑴ 拉丁美洲气候湿热的原因:位于赤道两侧赤道低压带控制,周围海洋广阔。(大气环流和海陆位置

⑵ 安第斯山南段东西两侧景观差异原因: 受安第斯山影响,山地东、西两侧降水差异较大。(地形

同在北回归线附近,却出现了非洲的热带沙漠气候、南亚的热带季风气候、我国东南部亚热带季风气候等气候原因:北非受副热带高压及来自大陆内部的信风影响,全年炎热干燥,南亚受热带季风影响,我国东南部受亚热带季风影响。(北回归线附近大陆东西岸的气候差异及成因:----海陆位置与大气环流形势不同

⑷ 巴西东南沿海、澳大利亚东北、马达加斯加岛东部形成热带雨林气候的原因:位于来自于海洋的在东南信风的迎风坡;其次沿岸有暖流经过;地形抬升,加强了地形雨。(地形和盛行风、洋流

亚马孙雨林分布广泛的原因:

1. 亚马孙平原位于赤道附近,常年受赤道低压带的控制(大气环流);

2. 亚马孙平原南、西、北三面为高原、山地,海上水汽随信风从东部进入,受地形抬升,终年降水丰富(地形和盛行风);

3. 赤道暖流增温增湿(洋流);

4. 亚马孙平原面积广大,地势低平,为世界上最大的平原(海陆位置

)。

⑹ 西欧温带海洋性气候广泛分布的成因:

①.大部分地区处在温带地区,深受盛行西风的影响(大气环流);

②.中部为平原,山脉走向有利于海洋暖湿气流深入(地形);

③.北大西洋暖流经过,增温增湿作用显著(洋流);

④.西临大西洋,大陆轮廓破碎,距海较近,受海洋影响面积大(海陆位置)。

气温分析:纬度(太阳辐射)、洋流、地形、海陆位置、大气环流

⑴ 为什么雅鲁藏布江大峡谷地区热带山地环境与北半球其它地区相比,向北推进了5----6个纬度?

1 雅鲁藏布江大峡谷基本上是南北走向,北有大山阻挡,谷口向南,形成巨大的暖湿气流通道(

地形);

2 夏半年,强大的西南季风从印度洋带来大量暖湿气流,深入大峡谷内部,使峡谷底部等温线与同纬度相比明显向北推进(大气环流)。

⑵ 我国夏季普遍高温的原因:太阳直射点在北半球,北方虽比南方正午太阳高度小一些,但白昼时间却比南方长,得到的太阳光热并不比南方少多少(太阳辐射)。

我国冬季南北温差大的原因有:我国纬度跨度大,冬季太阳直射点在南半球,我国越往南正午太阳高度越大、昼越长,因此越往南得到的太阳辐射越多(太阳辐射),加之冬季风的频频南下,对我国北方的影响大(大气环流)。

⑶ 我国冬季比同纬度其它地区温度低的原因:受强大的蒙古—西伯利亚冷高压影响(或受冬季风的影响)。

印度比同纬度我国气温高的原因:高山屏障(高大的喜马拉雅山脉阻挡了南下的冷气流)。

⑸ 气温的年较差:高纬大于低纬的原因:纬度越高正午太阳高度的年变化越大,昼夜长短的年变化越大,因而气温的年较差越大;低纬相反。

气温的年较差:陆地大于海洋的原因:陆地比海洋的热容量小,夏季升温快,温度比海洋高,冬季降温快,温度比海洋低,因而气温年较差比海洋大,沿海受海洋的影响较大,比内陆年较差小。

⑹ 青藏高原比我国同纬平原、盆地比较:

气温年较差小的原因:低纬的大高原,夏季因其海拔高较凉;冬季因纬度低,且受高大地形的影响南下的寒冷气流影响不到,气温不太低;

日较差大的原因:海拔高大气密度小,大气的保温作用及削弱作用低,因此白天升温快,夜晚降温快。

⑺ 同一纬度等温线发生弯曲的原因:

1 地形(山地、高原低于平地、盆地

2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冬季海洋高陆地低,夏季海洋低陆地高

3 大气环流(看是否有来自于高低纬度的寒、暖气团

4 寒暖流因素(寒流减温,暖流增温

降水分析:大气环流、地形和盛行风、洋流、海陆位置

⑴ 热带沙漠-----撒哈拉沙漠形成的原因:常年受副热带高压或信风控制,终年炎热干燥(

大气环流)。

变式:南亚塔尔沙漠的成因:西南季风不易到达,原始植被遭到破坏,地面缺乏植被保护。

⑵ 温带沙漠-----塔克拉玛干沙漠形成的原因:

1 深居内陆,远离海洋,降水稀少,蒸发旺盛(地形);

2 周围高原山地环绕,阻碍水汽进入(地形)。

变式:南美洲南部巴塔哥尼亚沙漠的成因:地处温带,盛行西风,在安第斯山脉的东侧,处于背风坡,降水稀少。

⑶ 智利沙漠南北狭长的原因

1 安第斯山直逼西海岸,使热带沙漠气候难以向东扩展;(地形

2 受秘鲁寒流影响,使热带沙漠气候向北延伸;(洋流

第二部分 地形、地质

等高线地形图的常见题型分析

⑴ 水库大坝建设选择在河流峡谷处或口袋型洼地的出口,原因:①地处峡谷处,利于筑坝,工程量小;②有盆地地形,集水面积广,蓄水量大。

⑵ 交通运输线路(铁路、公路)与等高线平行建设的理由:地形坡度和缓,建设周期短,投资少,施工容易;有利于车辆安全通行。

⑶ 确定某地为盆地,判断理由:河流向中部汇集,表明地势中间低,四周高;河流由四周向中心汇聚,呈向心状水系特征。

⑷ 引水工程选择某地,原因:

该地地势较高,河水可顺地势自流;引水路线较短,投资少;避开山脊、鞍部等地形障碍。

⑸ 选择某地为梯田的理由:该地地势平缓,坡度较小,在此开垦梯田,既扩大耕地面积,又利于水土保持,达到生态、经济、社会效益的统一,实现可持续发展.

⑹ 登山选择某线路,原因:该地等高线稀疏,地形坡度较小,爬坡容易。

⑺ 种植防护林应选择在:山坡上平行于等高线的方向种植,可以减少水土流失。

气象站应建在坡度适中、地形开阔的地点。

疗养院应建在地势坡度较缓,向阳、空气清新的地方。

港口或码头应建在海水较深且避风的港湾,要避开含沙量的河流避免泥沙淤塞航道。

常见地质作用类型与地貌

⑴ 南极发现有丰富煤炭(北极地区埋藏丰富石油),说明:

南极(北极)地区曾经位于温暖湿润地区,森林茂密,后经大陆漂移至此,这是板块构造学说的有力佐证.

⑵ 刚果盆地的形成原因:盆地原来是内陆湖,后经地壳抬升,河流下切,湖水外泻而成.

⑶ 死海(贝加尔湖、坦噶尼喀湖、汾河谷地、渭河谷地)成因:内力作用----断裂陷落

⑷ 北美五大淡水湖(欧洲峡湾地形、湖泊)成因: 外力作用----冰川作用

⑸ 庐山(华山、泰山)的形成:断块山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