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喝咖啡也能醉吶】04:Blue Bottle HK——摆花街上的一抹蓝

大家好我又出现了。


自从工作之后探店的频率变低了许多,甚至自己买了一整套的工具开始尝试自己做咖啡了。归根结底还是……穷!但是自从自己冲煮咖啡后,胆子变大了,人也膨胀了,调参数都用瑰夏咖啡测了……

毕竟只考虑物料成本的话,与在店里喝相比,奶咖动辄40~60HKD、手冲60~120HKD相比还是便宜的。那我们去咖啡厅干什么?当然是买它的环境啊,服务啊balabala……

那当疫情来临,大部分只允许take away的情况呢?难道只是为了买咖啡因提神吗?不是?那就请看我分析分析今天的主角——蓝瓶子Blue Bottle Coffee

目录

缘起

历史

体验

测评
Latte
Mocha
Cold brew
Hot chocolate
Many Mugs and Cups
Myanmar Kyauk Kuu Pyin Village Natural 200g

写在最后

缘 起

众所周知,作为一位朴实无华的咖啡狂热爱好者,一向是不喜欢凑网红店的热闹的,特别是开店第一天这种。然而顶不住不少朋友在开店前一天就在各个社交媒体艾特我,又恰逢一位曾在美国留学的朋友直接邀请,好的我上了这个贼船……

……more than an hour later……

终于是排到门口了……

凑近点给这标特写,这个让多少人心甘情愿掏钱的标志。

历 史

排队间隙听朋友介绍,Blue Bottle(以下简称BB)是从加州奥克兰起家的,之后穿过海湾大桥一路来到旧金山。谈到创立原因,据说是一位疯狂的自由音乐人同时也是一位咖啡狂热爱好者,厌倦了那种总是过度烘焙、给人们造成咖啡又黑又苦等刻板印象的商业咖啡,于是打算为那些追求新鲜烘焙与咖啡原味的爱好者们开一间烘焙工坊,并发表了历史性的宣言:“我只售卖出炉48小时内的咖啡,这样我的客人就能品尝到顶尖的风味。”至此开创了精品咖啡的时代。

(友情提示:经过后来比较科学的研究与量化,豆子刚烘焙完还是要存放7天左右的时间最佳,我们称为养豆期。之后一段时间才是最佳风味期。)

手画的大致关系图,仅供参考,细分到具体豆子会有较大不同

据资料显示,BB最早也是从事外卖咖啡,但不久后就转投传统咖啡行业,同时其极简的设计风格也成功赢得了大批网红的青睐。用朋友的话说,她看到这些个杯子及其他周边产品就觉得很治愈

W. James Freeman (Photo From Business Insider)

比较令我惊讶的是,在查阅资料时发现一篇前些年对BB的创始人James Freeman的采访。问及当年创立公司时对其是否有总体规划,答案是:没有。也就是说他是真的一步一个脚印走到了今天。再之后就是获得了投资,最终于2017年被雀巢收购了大部分股份,至此走上精品咖啡商业化的道路。

体 验

店铺位于中环摆花街38号,开业第一天人人人真的很多。得益于良好的排队习惯,现场井然有序,长龙又正好地处阴凉处,所以有朋友一起聊天的话,等待的时间也显得不那么漫长。由于受疫情影响,进店人数被严格控制,店内目前只有一条简易石椅可供暂时休憩,等待咖啡制作。

目前只接受take away。看到机器上的杯子,应该不久的将来会在楼上设堂饮吧,个人猜测。由于当天实在繁忙,实拍图不多,只有些随手拍的图。大家都很忙,我也没有好意思拍这拍那。

意式机器是两台La Marzocco Linea(以下简称辣妈),一台三头一台两头,也是传奇机型之一(插一句,这台机器的设计师兼辣妈名誉主席Piero Bambi刚于今年3月22日去世,R.I.P.)。

毕竟是精品咖啡起家,起码的面子还是要有的。但是机身竟然没有任何订制标志,这比起隔壁成立于香港的Arabica%的订制机身还是显得不够牌面。

这两台辣妈加起来也没有Arabica%的一台机器贵。不过也不影响咖啡出品,对普通消费者来说也喝不出那样细微的区别。那么下面就进入喜闻乐见的评测。

测 评

饮品的话,我喝的是Latte和Cold Brew,另外两个只能从朋友描述大致总结。且该评测仅代表4月29日开店当天的出品情況。况且我亲眼目睹员工现场调参数,自然对出品不会抱有过高的期望。亦是可以理解:天价店租,谁人不希望早一点营业,早一点挣钱。

热饮杯

冻饮杯

Latte:
味道OK,没有出现不好的瑕疵味。点完才听见后面的人点的SOE(Single Origin Espresso,单品浓缩) Latte,而默认应该是拼配豆浓缩。留点念想,下次有机会再试SOE Latte。

Cold Brew:
有一说一,不太OK。入口后在舌根处感觉到比较明显的令人不适的苦感。其实精品咖啡的苦感与酸感都不应该令人不适,这与程度并无太大关系,在此不再做深入介绍。询问专业的朋友后怀疑是过萃导致,希望运营稳定之后可以改善。

Mocha:
中间有个小插曲,Mocha与Latte的外带杯大小外貌完全一样,以至于混了说哪杯是哪杯。但是朋友喝了之后表示Mocha的巧克力味道很明显,没拿错了。然后也表示味道ok。

Hot chocolate:
朋友的描述是不同一些其他咖啡厅甜得发腻,BB的热巧就是比较纯粹的巧克力+牛奶,带的甜味也是牛奶自带的甜味。

至于周边产品,不用说直接上图了。

Photo by Helen (BB忠实粉丝)

极简的设计,质感也属上乘。两个字:精致!

至于咖啡豆,到家之后迫不及待打开尝试了一下。

来自缅甸庄园的日晒豆,烘焙日期是4月20日,截止打开包装时间过去了9天,一般正是这个时间风味最佳。打开包装即闻到一股扑面而来的咖啡香,偏风味坚果味。豆子大小与颜色均匀,证明豆子品质与烘焙均ok。

沖煮参数:
水温:90℃
咖啡粉:16g
粉水比:1:15
沖煮时间:2分钟(闷蒸30秒)

这个参数基本是安全不出错,入口感觉Body饱满,干净度高,个人觉得这个烘焙很适合这支豆子,肯定不是随意炒炒就出炉那种。综上几项评价指标已经足以证明BB不仅在选豆,亦在烘焙上都是有真正投入的。

写 在 最 后

虽然Blue Bottle在被雀巢收购后已然是走上了商业化道路,但能肯定的是它应该是目前商业化最成功的精品咖啡。抛去商业炒作,起码目前看来它依然有比较稳定的品控,依然有精致的周边。

图源BB官网

手冲套装。中间白色的滤杯还大有来头,据说经过了复杂的研究和数据采集最终才设计了这个样式。有机会拿到再帮大家测试一下~

当然我听过不少人会说,“根本喝不出区别”“都是一个味儿”“说什么风味都只是装x”云云。事实上,当我带了不少朋友去尝试过精品咖啡后我发现,绝大部分人是,觉得这杯咖啡好喝,很特别,和以前喝的感觉不同,但说不出好在哪。其实精品咖啡已经有一套较为完善的科学量化体系,以至于抛除心理作用外,它还是会让人觉得是一杯好饮品。只是个人追求不同,有些人会去深入研究,有些人是只享受探索新店的喜悦罢了,两者并无真正的好坏之分。

W. J. Freeman在烘豆机前

换在平常,我绝对不会因为这是一间网红店而甘愿排一个多小时的队只为买一杯咖啡,然而在美国读书过的朋友强烈安利它是因为真的见证了它一点一点地成长,脚踏实地。初衷是为了给出一个更好的产品,坚持到现在,而不仅仅只是烧钱补贴,玩无意义的资本游戏,廉价贱卖本就毫无价值的东西。

W. J. Freeman亲自参与杯测

有时候,一杯好喝的咖啡不仅能提神醒脑,更能让你一天心情愉悦,希望大家都能喝到自己钟意的好咖啡。

May the good coffee be with you.

笔者介绍
爱咖啡 爱美食 爱汽车
阅咖无数 至今已打卡世界范围约百家精品咖啡店
专业吃货+咖虫 业余程序猿
我就是传说中那种吃不胖的人

特别鸣谢
提供细节知识支持的Stellacoffee啊细老板
提供公司背景支持与照片的Helen同学

点击查看往期回顾

「喝咖啡也能醉呐」01:精品咖啡那件小事

「喝咖啡也能醉呐」02:Courage Eighteen 愿这杯咖啡给你不服输的勇气


关注傻人在香港

搜关键词查看往期文章

香港

喜茶 新兴 九记牛腩 鲜芋仙 烧鹅 炸鸡 煲仔饭

川菜 泰国菜 拉面 抹茶 甜品 雪糕 gelato brunch

中环 深水埗 葵涌 陈奕迅 袁咏仪 低脂 香港科技大学

香港之外

澳门 台湾 重庆 成都 云南 北京 上海 长沙 茶颜悦色

京都 神户 大阪 首尔 曼谷 LA 纽约 巴黎 挪威 雅典 柏林

米芝莲

魔厨 志魂 龙景轩 唐阁 Caprice

奇奇怪怪

跳伞 马拉松 精酿 咖啡 番茄炒蛋世纪之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