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暖》:悲悯的故事情节背后,蕴含着温情的写意美感

大家好!请大家在阅读之前,关注下小暖,我们一起探讨更多文化知识。

“秋千帮了我的忙。她成全了我的勇敢,掩盖了我的惊慌,夸大了我的力量,我真想就这样永远地荡下去。”

2003年,霍建起将莫言的小说《白狗秋千架》改编成电影《暖》,以含蓄、唯美的镜头语言和沈从文式的美学风格展现在荧幕上,用一种双时空转换的叙述方式,将现实和回忆交错在一起,来回穿梭。

该影片讲述了一个悲悯的爱情故事,在北京工作的林井河请假回到十年未归的农村老家。他在桥头遇到了初恋情人暖——一个他很怕见到又从未忘记的人,引发了一段他和曾经的恋人暖以及哑巴之间的一段回忆。

影片附带着江南独有的潮湿气候,让其增添了忧郁气氛。徽式建筑,泥泞小路,还有在风中摇曳的高高芦苇,无不弥漫着乡间气息,映衬着井河、暖、哑巴三人之间的情感故事,给人一种游子回到故乡后无限眷恋、难忘的感觉。

在故事情节和氛围烘托的共同加持下,影片一举斩获第16届东京国际电影节最佳影片奖、最佳男演员奖,第23届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故事片奖、最佳编剧奖。

全片没有惊心动魄的戏剧冲突,也没有异彩纷呈的视觉奇观,它所表达的是只一种感受,一种追问。以一种独特的美学方式,展现了蕴含温情的写意美感。

接下来,我们将从象征意义、人物形象和镜头风格,一起来看看这部充满悲悯的故事情节背后,蕴含的温情。

① 秋千象征着暖的命运和理想,后来秋千断了,暖的梦也断了

在整部影片当中,秋千是条重要的故事线索,在林井河的第一次回忆当中,有一个在公社场院上的场景。

这里有着秋收劳作的人群,还有着荡秋千的人们,更重要的是,有着阳光快乐的暖。这个地方,是暖梦开始的地方,也是她梦结束的地方。

“这是村子里的男女老少唯一的娱乐方式,不知道已经荡了多少年。”

金秋时节,人们收获的同时也不忘了娱乐。林井河和暖的每一个回忆都伴随着这个场景,伴随着令人快乐的暖色调,也伴随着贯穿整部影片的温情。

暖:井河,你看见什么了?

井河:我看见稻草堆的尖了。

井河:暖,你看见什么了?

暖:我看见北京了!我看见天安门了!

从井河和暖在秋千旁的对话我们可以看出,井河看到的是镜头中现实的东西,而暖看到的却是幻想出来的东西。这个时候的暖,充满着对未来美好生活的向往,怀揣着进入大城市的理想。

此刻的秋千,成为了她的寄托,满足了暖渴望飞翔的愿望。

当井河向暖表白完他的承诺以后,两个人的希望都得到了暂时的饱和。借助于秋千,井河宣泄着内心的狂喜。镜头从不同视角,反复强调着他们用力的荡秋千,让观众与他们一起累积情绪,那种喜悦的情绪。

而在秋千达到最高点时,绳断了。此时,什么声音都没有,甚至都没有两人被摔在地上的场面,只用一个秋千的空镜头就结束了这个本来很惨烈的景象。

暖的腿被摔断了,对未来的期望也在这个时候折断了。

② 秋千承载了哑巴的爱和希望

在暖离开秋千架的时候,哑巴对着秋千打着哑语:我爱你。

哑巴对暖的爱,是一种扭曲且极端的爱。暖多才多艺且美丽漂亮,当地不少的青年都在追求她,不断的向她示好。而哑巴不一样,老是和暖过不去。

或许他是想表达:当整个世界对你好的时候,我就是坏人;当整个世界对你不好的时候,我愿意对你好。

哑巴向秋千表白的场景,是在一天的早晨,天还蒙蒙亮,太阳还没有升起,可是环境和氛围却是充满希望的,

哑巴对暖的爱虽然无言,却很真实,充满了希望。从这个场景上我们也可以看出这部电影的温情所在。

林井河:我想忘了你,可我忘不了你

影片中的林井河的内心充满着愧疚与懊悔,考上大学的他曾许诺,上完大学一定会回来接暖。可是他还是败给了现实,在城市生活中迷失了自己。

林井河回乡办事,最怕遇到的就是暖。因为他知道,自己亏欠与暖。

去暖家做客之后,暖送林井河出门,他看着暖现在和哑巴的生活,愧疚至落泪。他对暖说:我把你忘了。

可是,他真的忘了么?并不是。

林井河心里在明白,这正是自己当时所希望的,他是想把暖给忘了,可以借此开脱自己并且寻找新的感情,见到暖之后,他才意识到自己多年以来根本没有想过暖的处境和感受。

影片中共有两个线索,一明一暗,分别讲述现代发生的事和过去的事。利用倒插叙的方法进行叙述,

通过新旧时空的对比,展现出林井河和暖性格变化的轨迹,昔时一心一意的纯情少年在十年后面对曾经的爱人却只有自责和逃避。

暖:心里的小房子,曾经住过两个人

伍尔夫说:女人应该要有一间自己的房。

暖有着一间自己的房,房子每次只有一个人,那人的名字只能叫做承诺。

暖经历两次无果的等待,终于明白爱情的不可捉摸。第一次,小武生说要回来接她,后来落空。第二次,井河要她等他回来,却在考入大学后没了音信。

为了要在更好的环境下生活,可以牺牲爱情。男人的随便许诺却让女人付出青春代价。这是一场不公平的游戏,但参与者自始至终都心甘情愿。

后来林井河回来看暖,暖告诉他自己现在过得很好。当初懵懂的自己已经长大,对于承诺的看法也当成了笑话。可是,她并没有放弃生活,她愿意与哑巴相爱,也深爱着自己的女儿丫。

暖的前半生,背负着太多的期待。不管是对小武生还是林井河,都充满着信任。这种期待是有根基的,那就是对未来美好生活、对大城市的向往。

哑巴:我爱的无言但真实

电影中的哑巴说不成话,但他却有了更为丰富的肢体语言来表现。例如他和暖在一起时的那种紧张与冲动,都无不表达着他对暖的爱意。尤其是在片子最后哑巴竭尽全力的比划着井河带暖她们母女走,表现了哑巴的后悔与不舍的心情。

虽然哑巴不会说话,但他的女儿丫在电影中也充当了哑巴的声音,尤其是最后一段哑巴借小女孩的口说出了他要说的话:“我爸叫你带我和我妈走。”升华了感情。

和当初哑巴对秋千的表白一样,哑巴爱的也委婉,有时候,爱不一定要说出来。

在跟林井河喝酒的时候,哑巴想要喝过他,他心里其实是自卑的,认为自己没办法给暖母女更好的生活。他的内心也是要强的,总要有一点比别人强。

林井河、暖和哑巴,虽然命运中都有着各自的悲悯故事,可都对生活抱有敬意,我忏悔、我坚强、我真实。他们用不同的人物形象,展现了不同的温情美感。

和霍建起执导的电影《那人那山那狗》镜头美感相似,《那人那山那狗》是在大片大片的绿意中讲述故事,而《暖》也是如此,画面充满了生机与活力。

特写带来的美感

当林井河回到家乡第一次看到暖的时候,从暖的正面以及侧面给了暖面部一个大的特写,在正面的时候暖的面部表情是一种不动声色的惊讶,当镜头推向暖的侧面时,暖又表现出了一种镇定与漠然的样子。

这样的一个特写间接的表现出了十年的时间是一个女人变得沧桑了起来,让人的心里有种莫大的冲击,在影片中也给了井河莫大的冲击,更增加了他的愧疚之感,这种愧疚在后来井河的讲述中也得到了体现。

秋千断后,同样有一个特写,通过摇摆的断裂秋千,烘托了忧伤的氛围。

此外,影片中灰蒙蒙的天,蓝黑的雨巷,灰暗的阁楼,蓝灰的砖瓦等特写,都让人在探索电影情节的同时,感受到江南小镇中如诗如画般的美感。

在井河回忆的片段中,也有着许多美的特写:天空是晴朗无比的,温暖的阳光,金黄的大地,黄色的芦苇,高高的稻草堆……一派祥和明朗的景象。在记忆里,暖有着很多种颜色,这么多颜色中都透着幸福与期盼。化妆过的脸谱是暖颜色最多的时候,也是暖最美好的回忆。

“我的承诺就是我的忏悔。人都会做错事的,但并不是每个人,都有机会弥补自己的过失,如此说来我是幸运的。”

由衷的感谢您付出宝贵的时间阅读本文章,喜欢的朋友可以点个赞或者关注下小暖,小暖为出好文不懈努力……

文:青稞日暖

图片来源于网络,侵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