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谈蝴蝶效应——反其道行之

一只南美洲热带雨林中的蝴蝶,偶尔扇动几下翅膀,可能两周后在美国德克萨斯引起一场龙卷风。原因在于:蝴蝶翅膀的运动,导致其身边的空气系统发生变化,并引起微弱气流的产生,而微弱气流的产生又会引起它四周空气或其他系统产生相应的变化,由此引起连锁反映,最终导致其他系统的极大变化。洛伦兹把这种现象戏称做"蝴蝶效应",意思即一件表面上看来毫无关系、非常微小的事情,可能带来巨大的改变。

“蝴蝶效应”在社会学界用来说明:一个坏的微小的机制,如果不加以及时地引导、调节,会给社会带来非常大的危害,戏称为“龙卷风”或“风暴”;一个好的微小的机制,只要正确指引,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将会产生轰动效应,或称为“革命”。(选自|智库百科)


每当人们提到蝴蝶效应,常常是指的它的负面解读角度,即微小的细节带来了巨大的危害。然而,蝴蝶效应的另一面是:微小的改变,也将带来巨大的变革。


这使我想到了《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一书的作者史蒂芬柯维,在其培训课程中,提到过一个经典的故事案例——尾舵


故事以视频的方式播放,发生在一所表面看来十分差劲的中学,无论是老师还是学生都非常的散漫,不思进取,得过且过,近乎于自暴自弃的状态。

这所学校为此也成为了当地教育的“老大难”“硬骨头”,更换了许多的校长。每一任校长的到来,没能令这所学校的局面改观,反而是感受到了无能为力的挫败。不久后,纷纷黯然离去。

日复一日,慢慢的,这所学校像是中了“魔咒”,贴上了某种“标签”。老师们在消磨与无奈中,逐渐失去了教学的热情。学生们更是似乎早已认定了,他们就是无法改变,只能维持现状的一群人,一所学校。


有一天,学校又换了新的校长,学生们当然是见怪不怪,已经习惯了。大家依然奔走相告着,一方面抱着看官的心态,要看看,新任校长能有什么“新花招”;另一方面,暗自等待着,等待着新的校长也被同化,或者待不下去,主动离开的那一天。


新校长却十分沉默,没有做什么大刀阔斧的改革,没有会议,没有号召,没有动员,也没有激励。但一个不声不响的小小举动,几个月后全校师生的面貌都焕然一新。


看到这里,你是否也十分好奇,这位新校长到底做了什么呢?


他只是做了一件,极其微小,完全出人意料,看似完全不符合其身份,甚至也不属于他的工作范围内的小事。

新校长环顾学校,来到男厕所,看了看发黄的,显然已很久不曾认真清理过的小便池,亲自动手清洗了起来,直到把小便池清洗的光洁如新。


仅仅是这样一个小小的动作,每个学生上厕所的时候,都发现和亲自感受了这份改变。


人心自然有向善与向上的天性,也有维护美好的天性。视频里并没有描述,那些男孩子们如厕小便时,是怎样的心情,但很快的,学校的洗手池,也有人主动打扫,变得干净起来了......

接下来,学生们的着装不再是随随便便,浑身褶皱,哪怕是简单的白衬衣,都悄悄的整理了领口与袖口......

教室的黑板,地面与窗户不再是飞尘铺满,一点点的变得干净,清爽......

再接下来,书桌变得整洁,连上课的纪律都一改往日的嘈杂,变得有序,安静......

接下来的故事,大家一定都猜想到了......


就这样,从清洗小便池开始,似乎大家的灵魂都得到了洗礼。短短几个月的功夫,这所学校,以及其中的师生,已焕然一新,悄然改变了。


史蒂芬柯维为这个案例命名为——尾舵。这改变来自于尾舵的力量,尾舵是安装在轮船、潜艇或飞机上的一个小舵板,可以控制船或飞机的航行方向。

尾舵,即是寓意,小小的但关键的改变,带来的巨大转变,我想这与蝴蝶效应的正向解读,恰是异曲同工之妙。


在我们的生活中,去发现那个“尾舵”。你生命的尾舵在哪里呢,一件事情的尾舵在哪里呢?

找到这个点,充分的去执行。做一只懂得蝴蝶效应的蝴蝶,主动振翅,使用这个规律去引发改变,促进更新。

这只蝴蝶,不再是无名的随意的扇动翅膀,而是恰到好处的振翅。


文:慕溪 | 图:网络(侵删)

~THE END~


注:本文已申明原创,侵权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