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保視同繳費年限是如何認定的,怎樣辦理,認定期限是到哪年?

幻化意識流


樓主您好,社保的視同繳費年限是如何認定的?怎麼樣辦理認定的期限是到哪一年?每個人和每個人的視同繳費年限是不相同的,當然就算你有視同繳費年限,想要正常認定自己的視同繳費年限,必須要提供相關的個人檔案,通過個人檔案中的明確記錄,才可以認定視同繳費年限。

因為本身視同繳費年限是沒有實際繳費記錄的,所以說只能夠通過個人檔案中的相關記錄來認定,一般情況下你在1992年之前就已經參加工作,那麼每參加一年工作就會有相應的工資變動表和招工表,那麼只要這樣的相關材料是齊全的,並且在你個人檔案中可以準確無誤的查詢到,就可以認定自身的視同繳費年限,一般就是1992年之前的工作年限都是所謂的視同繳費年限,個別地區是從1996年之前開始計算。

那麼具體能認定多少年,是根據你個人的實際工作年限來認定的,也就是說你是1988年參加工作,那麼從1988年到1992年大概是4年左右,所以自己在1992年之前工作的時間越長,那麼也就意味著你的視同繳費年限的時間也就會越長,對於自己來說所獲得過渡性養老金的待遇水平相對來說也會比較高一些,因為視同繳費年限,這一部分單獨會計算成過度性養老金。


社保小達人


樓主您好,社保的視同繳費年限是如何認定的?怎麼樣辦理認定的期限又是到哪一年呢?社保的視同繳費年限的認定,必須是你曾經有過視同繳費年限期間的工作經歷,那麼才可以認定視同繳費年限,一般情況下作為企業在職職工,那麼也就是說在1992年之前就已經參加工作的人群才可以被認定為視同繳費年限,如果說你沒有1992年之前的工作經歷,基本上是不會有視同繳費年限的。

那麼想要認定自身的視同繳費年限,必須要提供有效的證據來證明,一般情況下就是需要相關的招工表,工資變動表那麼這樣的一個證據必須是存放在你的個人檔案中,在辦理退休的時候,社保部門會審閱你的個人檔案,如果說有相關的工齡材料,那麼都可以認定你的視同工齡,最終以過渡性養老金的方式來給予計算,那麼你獲得養老金的待遇水平普遍來說都是比較偏高的。

所以說這就是,擁有視同繳費年限的個人和沒有視同繳費年限個人啊,兩者之間的差距,一般情況下擁有10種酒瓶年限就會擁有一部分過渡性養老金的待遇,那麼自己最終享受到養老金的待遇,水平相對也是比較高的,對於自身來說是有很大的好處的,所以說保留好自己的個人檔案是至關重要的一件事情。


懂社保


有的老人即將退休,聽說去認定視同繳費年限可以多領養老金。是不是有這樣的一回事呢?確實如此,可是具體情況比較複雜。

什麼是視同繳費年限?

視同繳費年限指的是職工在建立養老保險制度以前,憑藉職工檔案認定的可以視同繳費的時間。

視同繳費年限的情況有四種:

第一,國家在建立養老保險制度以前的國有、集體企業固定工人,國家認可的連續工齡可以視同繳費。

國家是從1986年10月就在國營企業實行退休養老基金制度的,1986年10月1日以後參加工作的職工都需要簽訂勞動合同,實施勞動保險手冊制度,記錄個人繳費的情況。在此之前的繳費年限才可以視同繳費。不過,一些地方集體企業建立養老保險制度較晚,情況並不統一。

第二,知青的上山下鄉時間。

1956~1978年,城市開始了知青上山下鄉的活動。這些活動是必須要按照國家統一部署進行,相應的知青上山下鄉要有國家的記錄,轉移糧油關係等等。一般在各縣級市的檔案館都有留存備案記錄。據說確實有一部分人上山下鄉沒有經過組織允許,沒有相應的檔案材料,也就無法認定工齡或視同繳費了。另外,知青回城以後,等待安置工作的時間不視為連續工齡,也不會視同繳費的。

第三,2012年7月《軍人保險法》實施以前的城鎮退役兵或者轉業志願兵(士官)。

簡單點理解,實際上是要安置工作的退役士兵,憑藉其檔案材料中的軍齡,可以視同繳費。軍齡也應當視為本企業的連續工齡,作用還是非常大的。

第四,2014年10月機關事業單位養老保險制度改革以前的連續工齡。

這實際上是非常特殊的一項規定,因為機關事業單位以前很多地方試點已經參加過養老保險。但是為了統一有關待遇,國家統一確定2014年10月以前的連續工齡視同繳費。

按照《社會保險法》規定,視同繳費年限期間的社會保險費由國家承擔,個人不需要繳費。也就是說僅憑職工檔案材料就可以認定視同繳費年限,這也是非常不錯的。不過,我們也可以看到所有的視同繳費年限目前都已經截止,未來隨著擁有視同繳費年限人員的不斷退休,視同繳費年限將會越來越少,最終消失。

視同繳費年限有什麼特別的養老金待遇嗎?

是的,視同繳費年限,有一部分特殊的待遇叫做過渡性養老金。

現在的養老金計算公式,主要包括基礎養老金和個人賬戶養老金兩部分構成,這是由2005年國發38號文件確定。

由於視同繳費年限期間並沒有真正繳費,沒有繳費基數。因此,一些地方規定有視同繳費指數,也有的地方規定直接以實際繳費指數作為視同繳費年限期間的指數,計算基礎養老金。

基礎養老金還簡單一些,不過個人賬戶養老金可就麻煩了。個人賬戶養老金一般是按照本人繳費基數的8%劃入的,最早是11%。由於沒有繳費基數,也就沒有形成個人賬戶。而且最初的個人賬戶由於計息不規範,貶值非常厲害。

有視同繳費年限的老人都是在較早年代為國家建設做出了突出貢獻的老人,國家會確保他們不吃虧。因此,各省市規定了各自的過渡性養老金計算公式,彌補缺少個人賬戶養老金的損失。實際上,這也算彌補職業年金或企業年金的損失。畢竟很多國有企業為了彌補實施基本養老保險制度以後的退休待遇的損失,還建立了補充養老保險機制——職業年金或企業年金制度。

山東省過渡性養老金等於退休上年度在崗職工月平均工資×建立個人賬戶前的繳費年限×1.3%×平均繳費指數。如果不考慮個人賬戶與社平工資相比的的相對貶值,100%基數下一年的過渡性養老金,差不多相當於200%的繳費基數繳費形成的個人賬戶養老金。

所以,有視同繳費年限可以計算過渡性養老金是非常划算的,但是必須要憑藉完整的檔案材料,進行認真審核才能夠確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