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岭迷窟中描述李淳风的成就,在历史上,不过是他学识的冰山一角

前段时间的热播剧《鬼吹灯之龙岭迷窟》已经完结了,在剧中,胡八一一行去过精绝古城的人身上都长出了眼球形状的红斑,为了摆脱这个诅咒,只得寻找雮尘珠。几人一路顺着线索追踪到李淳风身上,推测关于雮尘珠最后的记载,也就是龙骨天书最重要的一半就在李淳风的墓中。

一行人下墓之后怪事连连,穿过重重危险之后终于进入盛放棺木的墓室,在这个墓室中有一个浑天仪,而这个浑天仪就是李淳风改良的。壁画上也画满了李淳风的事迹,包括他与袁天罡同著的《推背图》。由此可见李淳风一定是个了不得的人物。那么历史上李淳风究竟是不是这么厉害呢?

他自身成就非常之高,粗略的说,他是唐代天文学家,数学家,易学家,还是一位有名的道士。虽官职最高才是从五品,但他在学术方面的成就确是顶尖的。

他的父亲便学道,他跟着父亲学习,他自小就被称作神童,九岁那年便拜志元道长为师。十七岁便入了秦王府,也就是后来的唐太宗李世民。他二十五岁的时候,李世民已经成了唐太宗,也就是在那年,他改造了浑天仪。

史学成就

李淳风在史学上的造诣非常之高,高到什么程度呢?他曾参与《晋书》和《五代史》的编写。对这一段时间的天文和历法都做了详细的解说。他还自创了一种格式,他学问十分深,记载及其详细,关于天文的记载也就是《天文志》被称为天文知识的宝库。

此外他还是个正直的人,在他之前,有一位学者叫刘洪,他的天文学成就也非常高,包括推演出朔望的测定,测出黄白交角等不可忽略的成就,然而在《晋书》之前的《宋书》上却避而不谈,是作者本人的偏见使得刘洪的天文学成就被掩盖,幸而到了李淳风手上,李淳风的正直和作为学者的认真使他为刘洪正名,他在《晋书》中将刘洪的贡献和成就一一记录。是学者的惺惺相惜,也是人品使然。

数学成就

唐代的算学开始渐渐被重视起来,甚至加入了科举。这就需要教材了,这里的教材也就是著名的《算经十书》,而《算经十书》就是由李淳风编订和注释的。在编注的过程中,他大胆地修改了他认为错误的地方,经后世证实他是对的。对于一些难懂的计算过程,他也加以注释,让计算更加简单易懂。

《算经十书》的地位是相当高的,它成了唐代以后一直传承的算学考试用书和算学教材。是我国古代数学的基础,对后世的数学发展有着很大的影响,后世很多数学教材都是在《算经十书》的基础上发展增减而来的。

天文学成就

在李淳风之前,唐代计时用的历法一直是《戊寅元历》,而这个历法并不算精确,实行一年后就出现了算不准日食月食的情况。李淳风正是发现了这一点,遂上书指出这个历法的不足之处,太宗首肯之后,他便着手编制新的历法《麟德历》,经多人举荐推行之后,获得了不小的成就,而李淳风也因此升了官。

其次就是浑天仪的改进,可以说是非常大胆,也许是因为他以前改进和编制的东西都获得了成功,所以唐太宗同意了他浑天仪这个天文学的重要仪器,他的改进完全优化了它,也是一大成就。

另外他还编写了《乙巳占》,这是一部星占著作,也就是占星的,这本书对于星象的描述十分细致,是这个领域的佼佼者。此外,他还是世界上第一个给风定级的人,

李淳风一生贡献很高,无论是在天文历法方面,还是算学或历史方面,他的成就都是无法忽视的,在各个领域他都算得上是佼佼者,对后世产生了很大的影响。龙岭迷窟没有说错,他确实是个十分厉害的人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