藁城的傳說

藁城古時叫“稾城”。

元朝時,有一年,稾城縣令為加強防禦,動用民工大修城池。這時,有一朝中大臣路過這裡,他以為修城是要反叛朝廷,回去就告密給皇帝。皇帝一聽,發了火,立即下了一道聖旨,出兵“洗城”,要把稾城人全部殺死。恰巧皇帝身邊有個太監是稾城梅花鎮的人,聽說皇帝要發兵稾城,便慌了神。跟皇帝說:“聖上,說別處有人造反我信,要說稾城人造反呀,您可得在心裡好好思量思量, 稾城人一向忠於朝廷,決不會反叛朝廷!再說稾城地處平原,沒山沒險,又連年遭災,沒有糧草,憑哪點能抵抗聖上的官兵呢!請聖上賜恩,免去稾城人民的死罪吧!”皇帝一向跟這個太監親近,覺得他為人忠厚老實,肯定不會欺騙自己,說:“那就聽你的吧,免……”免字剛出口,那個告密的大臣急忙說:“皇帝是金口玉言,哪能剛說的話又收回呢?”皇帝說:“那好辦,賜稾城是個死城。”又一想,稾城人本來沒罪,不能平白無故叫個“死城”。他腦袋瓜一轉,在稾字上加個草字頭,改稾城為“藁城”,意思是“只長野草不養人的荒涼城”,也算跟“死城”的意思差不多。就這樣,“藁城“一名沿用到現在。“藁”字也成為藁城縣的專用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