姿态不代表一切,服务亦有尊严——来自服务行业的“洗白”

据调查示,国民曾从事过服务行业的占据76%以上,服务行业从业的人群呈上升状态。

但,服务行业却总是被人放在最低端的行业,这给了大家带来了很深的误解。

曾经我高三毕业那一年,由于假期过于漫长,很多同学考完试后都出来找工作。K记,M记是同学普遍优选的企业。

在踏入服务业工作之后,我发现服务行业就是社会的镜子,每一个人对服务员的基本态度,反应着她个人的实际样貌。

就像,你在家庭中是父母的形象,你需要做好礼貌的榜样,而在职场中,你是员工的形象,你需做好勤奋的榜样,而当你真正面对服务员时候,你容易展现真实的自己。


我现在还记忆犹新的一幕,那个时候我们的前台都是高中毕业生,店铺中洋溢着活泼热情的氛围。

负责前台点餐的同事,在临近交接班点时候,接待了一“奇葩的客户”。

这位女人,她是一位妈妈,牵着他读小学的儿子,他们慢慢悠悠地走到点餐台前。

一开口就是趾高气扬的说:“这边有什么好推荐的,你推荐一下吧。”

我的同事很热情与耐心的去一一跟他介绍,语气轻柔且不急不慢的介绍。

而,那么母亲却在被人服务的情况下,嘴角越发上扬,身上的优越感越来越强烈,脸露不耐烦的指指点点:“哎哟,都不知道你是不是在骗我,不安好心的给我促销产品。”

“女士,我们这边是按照您的需求给你介绍相近的套餐,这样价格会划算很多。”

那位母亲全程爱理不理,没过一会,就突然指着我的同事对着他儿子说,“你要是不好好读书,将来就跟他们一样辍学出来打工,只有没有学历的人,才会在社会混迹,做这种服务行业的低等工作。”

我的同事听到后,表情略显僵硬,但是保持着笑容跟对方核实餐点。

但那个母亲依旧不依不饶。

依旧指着前台服务业,很严肃的跟孩子说,“你看这一个行业被人指着鼻子说,还得赔笑,这样做人是多么窝囊,你一定要好好努力,将来不要变得像他们那样没用。”

宽阔的餐台区域,唯有女士喋喋不休的畅言他的“教育心得”。

这时候在配餐的我心情开始有些不悦。教育孩子可以的,但以“踩低捧高”的方式去教育孩子是错误的,其次,他并没有客观的了解过服务行业,不了解却又强加定义,显得特别可笑。

他说我们这边都是没有学历的人,而在我们店面中前台的服务员,还有总配的男生分别考上了华南师范大学和华南理工大学,待会儿接班的女生,考上的是广州大学。他们的学历一个个说出去都是不低的,为何那个孩子的母亲却有那么强烈的优越感呢?我开始陷入很深的迷惑感。

最后我的同事递上了餐点,忍不住加了一句“不好意思哦,您可能对我们有点误解,我们都是高中毕业生,已经考上大学的。”

那个母亲明显脸色一僵,可能在他的脑海中读书人就不该做这样的事情,如同“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的观念的衬托下。

从事服务业是一种低等的行为。

当我把配好的餐点拿给那位母亲时,她特别较劲的把东西倒在台面上,一个一个清点,嘴上还念叨着,“谁知道你有没有给我配差东西?”

看着那个乱糟糟的桌面,换班的同事已经来了,那一段记忆仿佛只停留在上一班的服务人员脑海中,就像电脑的清理杀毒一般,清空一下,顿时热闹的气氛重新回笼。

下班的我,亦换了衣服准备回家。我在门前看到了那位母亲,还埋头看餐袋里检查蘸料有没有配齐,接着,我看到了戏谑的一幕。

我的那个同事换了好衣服后,在门口与那对母子重新相遇了,那个母亲依旧雄赳赳地昂着头,只见我的同事默默掏出了汽车钥匙,打开了车门,那位母亲把孩子抱上电瓶车转头刚好看到这一幕,头都扭过去,眼睛都不眨的看了好几秒,仿佛在确定是否同一个人,整个人显得特别呆滞。

在他眼中不爱学习,混迹社会的底层人员却开着小汽车上下班,而他自认为自己的所有优势在他人外在条件下打击的淋漓尽致,不甘心的嘴张张合合,不知道在念叨着什么,转头就骑着他的小电瓶车走远了。

“奇葩顾客”对服务行业的人员的误解:

1. 礼貌当成懦弱

2. 友好当成虚伪

3. 尊重当成窝囊

4. 客气当成低声下气

我们可想而知,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服务员一旦与顾客产生了争执,那么“奇葩的顾客”肯定会不休不饶的投诉,将场面闹得更僵硬。

巧妙的化解尴尬的局面,反而是智慧的体现。


面对奇葩顾客,怎么化解尴尬的局面?

1. 以不变应万变

奇葩客户往往都要向你讨要道理,而这些道理现实却是没什么道理可循。这时候较真,反而会把你情绪推高,从而达到顾客想要的心理预期效果,将事情闹大。博取关注度是他们所希望达到了效果。以不变应万变,有效的降低双方情绪热度,更利于问题的解决。


2. 将“闹剧”当做“笑剧”

很多时候,作为服务行业的从业者,需要强大的心理承受能力。同一事情有可能衍生出许多奇怪的拓展支线。大多数从业者在面对难搞的特殊情况时候,会很严谨的态度去对待,其实这样的话,双方的心理压力都是处于一个加压的状态,闹剧只会更让人闹心,倘若你换个角度来看待一个事情,将闹剧当成笑剧,虽然说听起来有些奇特,但

思想的转换,让大家心态都换个样,好的心态与好的范围才是“谈判”所需要的。


3. 从“参与者”,变成“旁观者”

有句老话叫“当局者迷”,假若你把自己设身于固定的位置,你是看不到整体的全局情况,而当你摆脱“参与者”这个身份,从“参与者”变成“旁观者”,你能得到更加客观的见解,从而更好的做出正确的判断。


当然很多人看了会问,既然那般吃力不讨好。为什么大多数人会选择从事服务行业呢?

因为从事服务行业对未来职场发展是有益处。


从事服务行业对未来职场发展有哪些益处?

第一,提升社交能力

当你从事服务行业时,你必不可缺的就是同他人沟通,在这一行业中同个事件会演变出千变万化的不同案例,而你从业之时,行业会不断考验你的交际变通能力,处事方法和言语技巧。这些都是锻炼与提升社交能力的很好的办法。

第二,懂得换位思考

懂得换位思考,当你想和一个人拉近距离的时候,你们之间必须拥有“共情”。当你你懂得站在对方角度上去思考问题,才能做到更好与他人交好。同时换位思考,是多角度去思考问题,有助于打破思维,发散自己的思维模式。

第三,增加社会阅历

服务行业是小社会的写照,你在其中会看到形形色色的人,在行业中去锻炼与磨练中,可以通过他们去多观察,多实践,多总结。规避错误认知,促进良性见解,从而达到增加社会阅历的效果。

美国代表团访华时,曾有一名官员当着周总理的面说:“中国人很喜欢低着头走路,而我们美国人却总是抬着头走路。”此语一出,话惊四座。周总理不慌不忙,脸带微笑地说:“这并不奇怪。因为我们中国人喜欢走上坡路,而你们美国人喜欢走下坡路。”


今日,借由周总理的实例,我作为小小的“发声者”,进一步为行业正名

“姿态不代表一切,服务亦有尊严。”

谢谢理解。

#职场源动力第二季##青云计划##职场##职场众生相#

我是@寥寥心底话:与你分享我的职场知识,与你共同精进。如果你也喜欢我的文章,欢迎关注、点赞和转发。让我们一起学习(ง •̀_•́)ง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