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善念一福报

易中天在写中华史时说,要将历史写的比小说更精彩。而我以为,易中天说这话的底气在于:历史本身就比小说更精彩,只是自古以来的史学家,向来以严谨为准则,以大人物、历史功绩来作选择记录的标准,所以让我们看不到那些历史的精彩而已。

佛家宣扬行善有福报,常用一些传说、轮回的事例来教化,其实我以为根本就不用,因为历史中有很多这样的善行结善果之事,而这几例因为一念行善而救命的奇迹,更是让人惊叹诚服。

著名的戏剧《赵氏孤儿》所取材的人物赵盾,是春秋时晋国的大臣,位重权倾,三朝元老。可惜辅佐幼主晋灵公长大后,却是个昏君。胡作非为、草菅人命的晋灵公,既恼恨赵盾的指责劝诫,又不满赵盾大权在握,所以视赵盾为眼中钉、肉中刺,屡次想除之而后快。晋灵公在派刺客刺杀失败后,又生一计,假意请赵盾喝酒,却在酒宴上埋伏了杀手,赵盾发现不妙要逃走时被数十卫士围攻,手下护卫战死,眼看自己命悬一线再无生机,不料其中的一名卫士倒戈相救。原来这名卫士是当年赵盾无意中相救的一名乞丐。当年,赵盾无意中看见一乞丐饿得要死了,就送给他一筐饭食,见乞丐只吃一半,省下一半要给母亲时,又感念乞丐的孝顺,多送了好多东西让乞丐去养育母亲。赵盾当时怎么也不会想到,一饭之恩,会赢得一场拼死相救吧?

大唐诗仙李白,喜欢周游天下,来到太原时,遇到太守朋友哥舒翰要处斩一名犯人,这是位刚刚入伍的军人,在一次押解粮草的途中,遗失了部分粮草,犯下军中重罪,按照大唐律判了斩刑。李白被他的威仪长相和轩昂神态折服,动了恻隐之心!,便跑到哥舒翰那里说情,救了犯人一命。而李白做梦也没有想到,两年后,李白自己被朝廷定了谋反罪,举朝的人都说杀,曾经的好友高适,也没帮他说一句好话,却有一人站了出来,宁愿卖掉自己的官爵来救李白,终于让李白由死罪改为流放。这人就是当年的囚犯,如今的朝廷命将——郭子仪。李白从来未曾料到,一次恻隐,竟换来一次生命的救赎吧?

《浮生六记》的作者,清朝的沈复,在人生最凄怆时,自己失业困顿,妻子久病在床,不得已想去找自己的姐夫借钱。过江乘船时却遇下雪数日,一点盘缠耗尽,节衣缩食也无法应付渡费住宿费了,凄惨落泪,心寒发抖之际,却遇一老翁过来招呼,出钱帮他买吃的喝的,后来又帮他付住宿费,并送他去城里,而这老人,只是因为沈复在一次做幕僚时稍微帮了一下忙而已,当时老人漂亮的女儿已许配夫家,被一有权势人家看中,故意放高利贷要谋老人之女,沈复想来是看不过去,就帮忙让他女儿嫁给了未婚夫。老人感恩在心,时诵公德,乃至几年后仍一眼看出恩公,并在其穷困潦倒时,主动呵护照顾。沈复可曾期许过,一次周护,竟获得人生至难时的雪中送炭般的温暖?

这样看似奇迹一般的事件,却又好像蕴含着一些生活中所看不见的规则?心存善念,方是道之本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