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绍无能养虎为患,坐等曹操强大才发动官渡之战?正好相反

袁绍无能养虎为患,坐等曹操强大才发动官渡之战?正好相反

建安五年(公元200年),袁绍听说曹操杀了董承、董贵妃,又把献帝软禁起来,立即抓住这个机会命文记官陈琳写了一篇声讨曹操的檄文,指

责曹操威胁天子,残害忠良,败法乱纪,骄横残暴;还嘲笑曹操出身微贱是“赘阉遗丑”,号召天下豪杰共讨曹操。檄文发出后,袁绍便调动了十万人马向许都进攻。

公元200年的官渡之战,袁绍地广兵强,占据天时人和依然败给曹操,从此留下了一个软弱无能的形象。很多人可能会有这种想法:为什么不在曹操还没有平定吕布等人的时候进行官渡之战呢?如果那样的话,历史是否会发生变化。如果深究历史,就会发现,实际上袁绍个人能力并不弱。


袁绍,出身于东汉后期煊赫的世家,汝南汝阳(今河南商水西南)人。从他的高祖父袁安起,四世之中中,便有五人官拜三公,也就是后世所说的“四世三公”。在那个注重颜值的时代,袁绍生得英俊威武,深得父亲、叔父袁逢、袁隗的喜爱,年少就入朝为郎,不到20岁,已任濮阳县长,成为县处级官员,可以说是前途无量。


当年,汉灵帝发现了军权的重要性,为了巩固统治,重新组建西园新军,袁绍亦被汉灵帝任命为西园八校尉中的中军校尉。

董卓乱政之后,关东群雄割据称雄。袁绍时任渤海太守,机缘巧合之下,凭借良好的出身,受到北方士族的拥戴,夺得了冀州。当时的冀州,可以说是兵强粮足。随后他又取幽州、青州、并州,兼有河北四州之地,这个时候,北有乌桓、鲜卑可以为用,南有黄河可以防御强敌,称得上是进可以战,退可以守。那么他为什么等到曹操攻破陶谦,平定吕布,收服刘备,赶走袁术,才和曹操决一死战呢?


生逢乱世,作为一方诸侯,要看清时势,有整体的格局,要有长远的眼光。只有看清时势,掌握时势变化,才能有大的发展。

那么袁绍真的那么昏庸吗?他难道连最基本的局势也看不清吗?其实不然。因为在曹操面对吕布、张绣这些强敌的时候,袁绍也并没有闲着。当时袁绍的地盘主要是现在的河北、山西两省。他是直到建安四年(199年)才灭掉北方的公孙瓒。众所周知,公孙瓒勇猛豪迈,实力是相当强悍的,只可以最后大功未成却急于享受。


俗话说:一山难容二虎。在官渡之战前,袁绍、曹操二人的节奏都很紧张。平定公孙瓒之后,袁绍就派大儿子袁谭去守青州,对抗曹操账下的臧霸。二儿子袁熙去守幽州,稳定后方。外甥高幹去守并州。一切准备就绪,此时曹操也趁着归属袁绍的张杨被杀而进兵黎阳,如此一来,官渡之战才算是一触即发。


建安五年二月,袁绍进兵黎阳、延津,颜良文丑战死。两军相持到八月,袁绍一直占据上风,曹操眼看粮草快要完了,曹操出奇兵攻破驻扎在乌巢的淳于琼,紧接着张郃、高览投降,袁绍军心一发不可收拾。事实上,这一战,曹操的兵马并不比袁绍少太多,不然的话,在几个月分兵与袁绍对抗,根本无法长久。只不过曹操军事修养实在高出一筹,但也不比袁绍高出太多。即使官渡失败后,曹操得了一些地盘,后来又被袁绍收复。此后曹操准备南征,被手下谋士劝阻,才继续攻打河北。可惜袁绍没过两年病死,但是曹操直到建安十二年(207年)才消灭袁绍的势力,可见,袁绍实在是曹操的一个劲敌。

袁绍并不是优柔寡断,一直放纵曹操发展。所以袁绍不是无能,只是能力比曹操弱了那么一点而已。不能因为成王败寇的惯性思维,以为袁绍无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