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的本质是“冲突”

TED节目——《爱情的样子》

在这个十几分钟的演讲里中,讲演者根据自己的爱情经历分享了她对爱情的不断升华的认识。

但是呈现给大家的却不是关于“爱情的断想”,而是试图告诉大家,生活中,即或是如爱情甘美的神色中,也会充满冲突和不和谐,在爱情之初双方都呈现的是自己最理想的状态,但是这终究不是“我们”,我们是现实的、不完美的,这是人性的真谛,冲突是现实无法逃避的命运。

接着我给大家说一个发生在美国的波及面,曾经非常广的事件:

整个事件的起因大致是:美国当时处于金融危机10%的人口没工作,所以大伙抱怨华尔街的金融家把国家给坑了,导致政府背负巨额负债,这才导致美国全行业衰退,大伙没工作,所以呢,大伙儿觉得,要抗议就得直接找金融家去抗议去,就要端了华尔街的老巢

这是一场不折不扣的社会冲突事件

,不是“个人冲突”,因为涉及的人群是大范围的,带有强烈的“社会集体的诉求”

经济制度解决“生产力”相关的问题,解决一个社会物质财富的生产、流动和分配,也就是说我们有了第一种权利,但是我们的“生产力”如果达不到,也是分配不了的

比如普遍的“贫穷”现象,反而言之,如果,“生产力”本身达到了,但是第一种权力分配有问题,那么分配也是有问题的,比如“朱门狗肉臭路有冻死”现象。

社会矛盾主要针对的是结构性问题,如果是因为物质财富本身不丰富的问题,解决贫困就只能靠发展生产力,但是如果像“占领华尔街”事件,物质财富足够丰富,但是是分配制度出现了的问题,那么解决贫困的问题只能靠改革政治制度。

“不管在物质财富方面的平等取得多大的进展,它都不能消除地位的不平等。……问题的核心都是在于区分一方面是经济因素,另一方面是社会因素或政治因素。

“如果涉及应得权利的改变,市场就不灵,而如果提高供给,则政府就失灵,然而,倘若让市场和国家对按其本质无法承担的事情承担责任,那就错了。”

社会才是一个真正的支撑实体,只有社会成员达成共识并在行动中真正内化了前两种分配逻辑,并在日常生活中将其变为现实,生存机会及生活方式的平衡才能真正实现。

“公民社会概念有其立足之处,应得权利和供给的世界,即政治和经济的世界,他们自身是不可能存在的;两者必须扎根于一个社会的世界。

最后,在达伦多夫看来:理想社会只能在他的“世界公民社会里”

才能得以彻底实现。“冲突是迈向文明和最后迈向“世界公民社会里”的进步源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