薇娅吊不动,李湘难言香,直播卖房的超级英雄在哪?

那里有光

晚,李湘来了一场直播卖房,大小屏幕前照例摆满了沙发。

前有薇娅高调入局,后有名嘴跨界楼市,房地产业内对于“线上江湖”总是郑重蹲守的,一来为“验证”重流量与行业的相关性,二来也好奇连薇娅都填不平的坑,究竟谁能大步流星地趟过去。

昨天的直播,房企不可谓不知名,主播不可谓不卖力,流量不可谓不巨大,准备不可谓不周密,互动礼品不可谓不诱人……不过最终“带房”效果却很难界定,21套房源的秒杀以“3000元定金锁定一套7.2折指定房源”和“单张99元抢购二十张8折购房券”的形式完成,或许更准确的说法应该叫“带优惠”。

换言之,一次典型的直播卖房成功,市场还得期待“下一位”。

直播带货并非新鲜事,早被习惯了在快消领域大杀四方,但在销售渠道匮乏的房地产行业却素来鲜有突破。直到年初黑天鹅降临,一段“别无选择”的养成期之后终于被行业寄予众望,升帐出征。

不过人们很快发现,动辄几百万的房子靠直播带货绝非易事,于是整个行业开始跨过山和大海,也穿过人山人海,试图找到那个能提起“雷神之锤”的人。

这与当前直播卖车同样“撩得多,卖得少”的囧况,颇有几分相似。

李佳琦直播卖车,千万流量下真实销量转化报零;老罗果断“划掉”直播列表首项的高客单价品类汽车;还有统计表明,尽管汽车行业开播热情如潮,但超半数经销商至今业绩挂零……

有人归纳了原因:其一汽车属于高价低频交易;其二整车3万多个零部件,没有强大专业储备是很难说通透的。

这个道理讲得通,不过据此反观直播卖房,似乎离交卷更远了。

尤其是后一个原因,汽车零部件虽多,尚且还都是标准化产品,无论某一型号车型亦或某一款原厂配件,全国提到的货都是统一的。房地产则截然相反,尽管各主流房企都在开发产品标准化体系,但每一个项目在很大程度上受到地段、地块、环境、市场、规划、施工等因素的复杂影响

,即使同一房企按照同一产品系标准开发的相同案名项目之间,其差别也注定是巨大的。

显著的个体差异,给置业者线上购房制造了强烈的不确定性,因此对一场有效直播的要求须是充分的“专业”和“下沉”。主播大而化之的一句“它好我也好”可以成为品宣,但真正推动从“关注”到“转化”进程的,除了流量拉动的“广义信任”外,更多还是要靠主播身负不亚于一线销售的产品熟悉度,以及高于前者的行业认知水平。

当我们切实探讨转化率时,另一个问题同样无法回避,房地产由政策调控和居住用途等决定,有着非常强的地域属性。面向全国广泛流量的直播其声虽洪,针对成交可能性更大的地缘性流量及活跃度却未必足够。这还没有具体考量“流量主”的粉丝层次是否与项目定位匹配?粉丝中究竟有多少比例真正拥有潜在购房需求?……

“拉根网线就卖房”是个大胆的想法,但人们越来越相信它是“天生奇才”,只不过暂时无法找到打通任督二脉的法门。

有研究指出,直播成交需要满足这样一条要素链:信任—需求—体验。对房地产这种特殊产品而言,决策链恐怕更长,在上述三要素之外还应完成“价值确认—竞品比对—价格刺激”后,或才有机会触碰线上成交。

即:由信任中心传导有效信息,以对真实需求的匹配为基础,通过专业体验强化核心价值、激活求购热情,而后的关键还在于房子作为人生重要资产,尽管坚持“房住不炒”,但置业者亦需要充分考量其价值的合理性和扎实度,同时与备选项目比对择优。最后,不给点价格刺激,即使置业者充分认可产品,恐怕也很难找到尝鲜“线上认购”的理由。

一气呵成,直播卖房的完整闭环里至少要闯过这些关卡。

而从当前的实际情况看,更多开发商的尝试仍处在借助知名IP大流量曝光的阶段,专业部分试图由置业顾问接力,应该说这样做对品牌强化和新政策宣推作用显著,但在与销售密切相关的操作环节中“借壳”置业顾问,其公信力的缺失已有违主播带货的逻辑起点了。

因此,如果我们真的寄望主播自己解决问题。流量自然是前提,在此之上,置业者希望看到的是主播像李佳琦那样“一次试了380支口红、直播后喝粥都辣嘴”的专业呈现,不仅仅是展示、讲解,还有结论、建议,甚至是信心与安全边际。

显然,这对任何一个“非长期浸润于行业内”的主播而言,都是强人所难。但若非如此,想让线上成交主动踊跃,恐怕就是强购房人所难了。

好在房地产才刚刚“上线”,待解锁的流量和方式都还有很多。相信走过了蒙眼狂奔的初级阶段后,当“红而优则播”的热闹褪去,最终挥舞雷神之锤的超级英雄们,终将会是那些“专而红则播”的行业深耕者。

期待,下一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