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角度分析《隐秘的角落》中张东升是不是一个心理扭曲的变态

有人说张东升不是变态,说张东升有杀人的动机。他杀死岳父岳母是为了挽救婚姻。他杀妻子是为了不可挽回的复仇和谋夺财产。

这是情杀和谋财,都是合理的杀人动机。

他所做的不是寻求不正常的杀人快感,而是挽回最起码的正常生活而孤注一掷。

这只是很常见的杀人动机,甚至让人同情张东升。

张东升的杀人手法很简单,一个是把人从山上推下去,一个下药。没有常见的变态杀人狂的仪式感和艺术行为般的杀人手法。

他们认为只有那种单纯地寻求杀人刺激和行为艺术般杀人手法的才能算是变态。所以张东升寻常的杀人动机和简单的杀人手法并不能算是变态。

他们都让文学和影视上的夸张的变态杀人狂给带跑偏了。

变态的外在表现是各种让常人无法接受的古怪行为,比如特殊的癖好,比如艺术性杀人手法,寻求不正常的生理刺激等。

但是内在的表现是心理的扭曲。一个人如果内心扭曲了,哪怕他没有做出极度恐怖让人恶心的杀人行为,他也是个变态。

所以,如果你认同张东升是一个心理极度扭曲的人,那你就应该认可他是一个变态。何况张东升在很多地方表现出变态的行为,只是不像常见的那些变态杀人狂表现得那么夸张。

张东升的变态来自于他的偏执和自私的扭曲心理。

徐家人有没有错,有错。但是造成最终要离婚收场的局面,只是徐家人单方面的责任吗?不是。他也有责任。

虽然有些事在剧中没有太多展现,但是岳父岳母是一直都不认可这段婚姻的,态度没有变过。这是一个不平等的婚姻。但是张东升选择放弃一切也要和徐静结婚。你说这是真爱,也行,但是问题的种子在这个时候种下了,这是张东升自己的选择,这带来的种种问题能全怪别人吗?

张东升的数学能力也不应该是一个少年宫的代课老师。他的健康问题影响到家庭生活。这都是问题。在这种情况下,要离婚,你可以说徐静这个人不好,这个家庭不好,但是在这个时候选择离婚,至于把张东升逼到要杀人的地步吗?

张东升的逻辑是:特别害怕失去的东西,得不到的就要毁掉,是你们逼我的。你们为什么要逼我?这话出现在最后张东升发现有复制卡之后。其实张东升从来没有放弃过要杀掉三个小孩的想法。

错的是别人。不是他。他杀人没有错。他是无辜的,他也是受害者。这不是妥妥的心理扭曲吗?

张东升的变态在于他的异常冷静和和他的两面性。

他两次杀人手法是很简单,可是他杀人前后那样的冷静,正常吗?

他面对警察时那样复杂的表演,正常吗?

他在瞒过了警察和徐静以后,在阳台上吃苹果时那种得意和放松的状态是一个心理正常的人吗?

张东升在人前表现出来的温和儒雅和人后表现出来冷酷麻木完全是两样的。甚至有些时候是神经质的。比如他杀了徐静以后,摘掉结婚照,还要把墙上的痕迹刮得干干净净。这个行为是不正常的。

张东升有没有仪式般的癖好和行为?

剧里表现得不是特别明显,但是其实是有的。

张东升在杀了岳父岳母之后在家里吃苹果,在确认徐静出轨以后,在家里吃苹果,在决定杀掉三个小孩的时候,他还是在吃苹果。

这几次吃苹果时的表现大家可以好好回忆回忆。他那个样子正常吗?

张东升说过两次“我还有机会吗?”他是在试图挽回吗?

第一次,张东升是在爬山中途问的,你可以认为如果他的岳父岳母能支持他的话,他可能就放弃杀人的念头了。但是,他的岳父岳母哪里知道这是最后一次机会?

第二次,张东升是在换了药以后,徐静要走的时候问的。应该没记错吧?张东升是在换药以后问的,这个时候其实他已经完成了他的杀人行为了,他的延时杀人计划已经启动了。他问这句话的时候是在给徐静最后的机会吗?是在试图挽回吗?我觉得不是。

这只是一个程序而已。他早就有答案了。

要说变态的形象不够牢固,那就是后半段,为了一个好的结局,导演放弃了把张东升变态的一面往更深的方面挖掘。导致张东升后半段看上去像良心发现的人一样。这导致张东升这个人物的人格变得有些模糊。

但是如果你注意到张东升最后那句话的梗,你就知道在修改前,张东升说的是“高手” 。而不是“你可以选择童话。”

死了这么多人,走到了末路,他最后得到的体会是:“朱朝阳,你是高手,老子输了。”

这不是变态又是什么呢?

头条上关于《隐秘的角落》的讨论非常多非常精彩,大家可以点击下方图片,使用头条搜索了解更多的关于这部影片的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