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药吃出胃溃疡?盘点那些因药而胃疼的“药”

古人对于药物有着清晰的认识,“是药三分毒”可谓是一语道尽药物的本质,不论是什么药物,都会有她治病救人的积极作用,但同时也有一些伤害身体的其他副作用

所以中医在用方遣药方面,都是互相组合应用,既能兼顾多种并发症,又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药物的毒性。


然而,现代西医讲究“纯粹”,对于药物应用,多是提取有效成分,再通过服用治疗疾病。虽然治病的效果加强、加快了,但同样的药物的副作用也增强了,不能通过人体的代谢排出,以至于引起其他疾病。


而在众多因药而病的疾病中,胃溃疡可以说是首屈一指

今天就盘点一下那些因药而胃疼的“药”

再次之前,先了解一下什么是胃溃疡?


胃溃疡是我们常见的消化科疾病之一,由于幽门螺杆菌感染、药物或食物刺激以及精神紧张等多种因素导致胃粘膜损伤而形成溃疡。

多表现为上腹部隐痛、钝痛、胀痛或者烧灼样痛,疼痛多在吃饭之后出现。病情较重的患者可能出现消化道出血、穿孔或者梗阻的症状,也有部分患者没有任何症状。


说白了,胃溃疡就是胃自己把自己消化了

那究竟有哪些药会引起这种情况呢?

解热镇痛药


解热镇痛药的代表就是阿司匹林制剂、对乙酰氨基酚、吲哚美辛、双氯芬酸、布洛芬等药物。

这类药物通过对胃黏膜有直接刺激作用,降低胃黏膜的保护功能。

长期或大剂量服用可引起胃痛,严重者可有呕血、黑便、穿孔风险等。

部分抗生素


抗生素中有一些药物的胃肠副作用比较大,如口服四环素类,可能引起恶心、呕吐、上腹不适、腹胀、腹泻等,偶可引起胰腺炎、食管炎和食管溃疡。

硝基咪唑类,可能引起恶心、食欲减退、呕吐、腹泻、腹部不适、腹部绞痛、味觉改变、口干、口腔金属味等。

激素类药物


通常说的“激素”是肾上腺皮质激素类药物的简称,常见的有强的松、地塞米松、可的松等。

他们一方面通过刺激胃酸和胃蛋白酶的分泌增多、使胃的损伤因素增强,

另一方面通过减弱前列腺素保护胃黏膜的功能,减弱了胃的保护因素。

抗肿瘤药物


消化道不良反应是肿瘤患者治疗期间最常见的不良反应之一,主要表现为恶心呕吐、腹泻、便秘、口腔黏膜炎等。

常见的药物主要有5-氟尿嘧啶、甲氨蝶呤,以及大剂量化疗药物依托泊苷、美法仑等易刺激胃肠黏膜而产生炎症、糜烂,重者可发展成为溃疡。

当然,胃肠反应是应用西药常见的不良反应,除了上述药物外,还有很多药物同样会引起胃溃疡,



比如降压药物利血平,其可刺激胃酸分泌而损害胃黏膜(因副作用较大,现已不作为一线降压药物);

补钾必用药——氯化钾,长期服用也会引起胃肠道溃疡和出血;

治疗冠心病的药物藻酸双酯钠也会加重胃溃疡,诱发胃出血。

突然想起小说中的一句话“是药也是毒,药用治病,毒用杀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