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6大习惯,竟是宝宝蛀牙的凶手

宝宝牙齿一直备受家长关注,

尤其在六龄齿长出之后,

稍不注意就会被坏牙折磨,

吃糖有害牙齿是几乎所有家长都知道的,

但是却常常忽略了一些更容易伤害牙齿的生活习惯,

防不胜防,还是让宝宝形成了龋齿。

今天小编就整理了6个伤牙的习惯,

宝妈们快来了解吧!

看你有没有中招!

1、喝止咳糖浆不漱口

冬季是感冒多发季节,止咳糖浆成为了宝宝必备的良药,但是糖浆是含糖量较大的药物,会引起龋齿,这种“隐形”的糖常常会被忽略。特别是一些妈妈喜欢在睡觉前给宝宝吃药,就更容易让宝宝的口腔内长时间积聚糖分,引起蛀牙。因此,服用后一定要督促宝宝漱口刷牙!

2、热食冷食交替食用

牙齿对温度的反应特别敏感,在冷热刺激下宝宝脆弱的牙齿很容易引起酸痛的症状,这种牙齿过敏酸痛很容易发展成为牙髓炎、根尖周炎等。建议妈妈们尽可能放进宝宝嘴巴的食物不要过冷或过热,以免宝宝口腔受到刺激造成牙痛。

3、睡前喝牛奶、果汁

牛奶乳糖含量高,果汁含糖量更高,这些糖分在宝宝口腔残留是最容易引起龋齿的。另外,牛奶残渍在口腔滞留也会生成细菌伤害牙齿,如果喝奶后不及时刷牙直接睡觉,很容易因为糖分的长时间积聚而生成蛀牙。

4、用牙齿开瓶盖、咬玩具等

宝宝很喜欢学着大人用牙齿咬饮料瓶盖,虽然宝宝有力的牙齿成功地将瓶盖咬开,殊不知牙齿可能已经出现隐裂,这个“小问题”往往开始毫无觉察,随着裂纹的逐渐加深,才开始在咀嚼时有疼痛和不适感,而且情况日益严重。

5、磨牙

宝宝经常磨牙,容易使牙齿过早磨损,露出牙本质,引起牙本质过敏,遇到冷热酸甜等刺激时便会发生强烈疼痛。

如果宝宝牙齿磨损严重,牙高度下降,面部肌肉过度疲劳,更会发生颞颌关节紊乱综合症,在说话或吃饭时,宝宝的下颌关节和局部肌肉发生酸痛,甚至有张口困难。

以上习惯你家的宝宝有没有呢?

如果有的话,家长们要特别注意了!

一定要培养孩子正确的生活习惯,

定期检查牙齿,及时预防牙齿疾病的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