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秘的角落》:朱朝阳、普普、严良给我们的童年反思

《隐秘的角落》是近些年国内最好的一部悬疑剧之一,也是既《白夜追凶》之后最火的一部悬疑类型的网剧,里面的人物形象与细节刻画深入人心。豆瓣评分也达到了最高9.2,但是部分观众可能因为这种开放式的结局,最后稳定在8.9分。

隐秘的角落

这部献给童年的童话,带有很多的黑暗色彩。从小,我们就会有当英雄的梦想,想用自己的本事去拯救其他人,就像剧中的严良和普普一样。但是往往童年的我们也会有为了达到我们的目的做一些“恶”的事情。比如打坏邻居玻璃的小“恶”,像朱朝阳这样的大“恶”。人本性的善恶本是一个难以回答的问题,孟子与荀子都有性本“善”与“恶”的分歧。就像剧中笛卡尔故事,我们应该相信真相还是童话一样,人本性中也存在着一个“天使”与一个“魔鬼”,我们需要让“天使”战胜“魔鬼”。《隐秘的角落》给了我们那些童年的启示呢?

朱朝阳、严良、普普

反思1:一个“合格”的倾诉对象对童年多么重要

纵观全剧,可以看到,三个小孩不敢像任何大人吐露他们的心事,也不敢寻求任何大人的帮助。可笑的是,当普普与严良走投无路的时候,想到的竟然是张东升。唯一一次,严良向陈警官询问关于敲诈勒索罪的严重程度,也没得到正面回答。如果陈警官能够意识到事情的严重性,三个小孩或许都不会走上这条路。

表现最突出就是朱朝阳。朱朝阳从小父母离异,母亲从小就只关心他的学习,对于他的要求就是“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她把朱朝阳的一切都要掌握在自己手中,甚至不许他有任何反抗。从来就没有想过朱朝阳心中的心中的想法,让他一直默默承受,养成了他这种孤僻、习惯受各种委屈都埋在心里的习惯。而同样,朱朝阳的爸爸朱永平,儿子考试考了第一名不知道,鞋子坏了不知道,对于朱朝阳的关心停留在一时的关心上。而朱朝阳还要受到王瑶母子的戏弄嘲笑,这些他也没出说。他把所有的一切都埋在心里,缺少的父爱,受过的委屈,母亲的掌控,对一切他都是极其敏感的。直到朱晶晶失足的那一刻,积累的所有能量彻底爆发,内心的“魔鬼”战胜了“天使”。


朱朝阳妈妈逼他喝牛奶

如果严良爸爸的朋友在他告诉他需要三十万治病的时候不是去找警察,而是给他们两个人好的引导,去找社会资源帮助;如果陈警官不是一味的想把严良与普普抓回福利院,而是认真倾听他们逃跑的原因;如果朱朝阳妈妈能听听儿子内心的想法;可能就一切都不会发生。事与愿违,这“脱离”大人世界的三个小孩走到了一起。

反思2:教给孩子最大的道理:永远坚守道德的底线

童年时代应该教给小孩子的最大的道理就是要坚守道德的底线。从剧中,我们可以看到,无论是严良、普普还是朱朝阳,并不是特别清楚自己所做的事情的严重性,没有基本的法律与道德的常识。作为现在从小就开始接触互联网的新一代,接触到的信息越来越多,如何提高对事物的分辨率对于小孩来说极其重要。如果稍有不慎,就有可能走上犯罪的道路。因此,在教育小孩进行信息分辨的时候,最重要的教给他们认识到违反法律与道德的严重性,以及让他们永远活在法律与道德的范围之内。


朱晶晶失足坠楼

普普与严良从小成长在孤儿院,其父母都有犯罪经历,对于法律与道德的教育少,因此缺乏了基本的法治教育。相关研究表明,缺乏父爱母爱的孩子,通常更加具有暴力的倾向。如果孤儿院对于这些特殊的儿童能够较早的进行法律与道德的基本教育,就能更好的防止此类事件的发生。如果朱朝阳能够得到从小灌输这样的概念,也就不会走上这样的道路。

严良向张东升索要三十万

反思3:永远不要对孩子说谎话

剧中,有一个很重要的情节。在朱朝阳被王瑶的弟弟绑架得救之后,叶警官来向朱朝阳了解情况,朱朝阳编造谎言说,朱朝阳妈妈说朱永平抛弃她们母子两个,问他为什么替他撒谎,朱朝阳答到,明明是你逼着我爸签字的。大人有大人的苦衷与难处,但是有些事情必须跟孩子说清楚,不要对孩子撒谎。朱朝阳在这样的家庭环境下,忍受着各种委屈,导致他有很多话都没有办法说出来,只能以撒谎的形式。朱永平在与儿子游泳之后,用录音笔想套儿子的话,被心思细腻的朱朝阳发现,朱朝阳反而把自己对父爱的需要表达的淋漓尽致。这也是剧中为数不多朱朝阳在大人面前表达了自己的真实想法。但是这个谎言也为后面朱朝阳的进一步黑化埋下了伏笔,父亲的不信任也让他感觉到了缺失。

朱朝阳妈妈指责儿子撒谎

剧中对于小孩的谎言还有很多。严良找爸爸的朋友帮助,转眼他就报警要把严良抓住送回派出所;陈警官第一次说带严良去看他父亲的失言。大人一步一步的谎言,让孩子一步一步进入了深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