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樣教育孩子才不愛哭呢?

方姐的日常生活


我覺得,孩子愛哭這個問題,不是教育的事兒。愛哭似乎是一種習慣。習慣性的東西,是需要正確的方法而改變的。

我表妹的孩子就特別愛哭,娃娃掉地下了她要哭,媽媽上班了,她要哭,在幼兒園小朋友不給她玩具,要哭,幼兒園吃飯的時候,她沒有吃飽。告訴老師,老師沒有聽見,她也要哭。

這個毛病讓我的表妹非常頭疼,她把這件事情告訴了我,問我怎麼解決,我對她說,怎麼樣怎麼樣做,經過一段時間的實驗還是挺有效果的。

這個方法基本就是這樣:

一是不搭理她,不在意她。哭了一會兒以後,她看沒有人理他,就會擦乾眼淚,該幹什麼幹什麼去了。

二是,如果不哭,就給予一定的獎勵。比如說在幼兒園,家長和老師商量好,沒有哭,就送小紅花,然後再班裡邊表揚她鼓勵她。

這兩個方法,表妹照著做了一段時間,覺得還是挺有效果的。她跟我說,她家的寶寶不愛哭了。

我是寧老師,一生做教育,現在與兩個外孫朝夕相處,教育經驗豐富,教育對象跨度大。歡迎您關注我


寧老師說


哭泣是小孩子刷存在感的一種方式,孩子無非是想用哭的方式引起周圍人的注意,得到大人的關注和寵愛。如果家長對孩子每哭必應的話,勢必會造成他每次都會以哭泣的方式來要挾家長,達到他自己的小目的。但是有時孩子確實因為傷心、難過、委屈而哭泣。我們該如何處理孩子的哭泣呢?

01

對無理要求不予理睬

濤濤上是小學三年級學生,從小喜歡玩樂高。每到週末的時候,就吵著讓媽媽帶他去樂高專賣店。如果樂高出新品了,他就哭鬧要媽媽給他買新樂高。如果媽媽不答應,他就會在地上哭鬧打滾,不達目的不罷休,媽媽為此很苦惱。有一次爸爸去商場了,他故伎重施在地上打滾,爸爸一氣之下扭頭就走,過了好久爸爸也沒有回來,濤濤急了,以為爸爸不要他了,馬上停止哭泣爬起來追爸爸去了。從那以後他再也不無理哭鬧了。

所以對小孩以哭來要挾父母的這種辦法,父母一定要狠狠心,跺跺腳,不為所動。就可以把孩子的愛哭的毛病給扭轉過來。

02

教會孩子學會堅強

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摔跤,磕磕碰碰都是不可避免的。家長要灌輸給孩子一種理念,遇到挫折,困難沒什麼大不了的,摔跤了爬起來繼續往前走。我家領居靈靈從小跟著爸爸踢足球,每次他踢足球回來,膝蓋上總是紅一塊紫一塊的。據他爸爸說孩子摔跤從來都是讓他自己爬起來,告訴他男孩子磕了碰了受傷都是正常的,不哭就是真正的男子漢。久而久之靈靈越來越勇敢和堅強,遇到困難從不見他哭鼻子,上學後還被選為體育委員。

可見家長灌輸給孩子面對困難的態度至關重要。從小培養孩子堅強的性格會讓孩子受益終身。

03

哭泣也能宣洩不良情緒

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也會受到委屈,哭泣恰恰是孩子宣洩不良情緒的最佳方式。適當的流淚,它可以緩解壓力,紓解鬱悶,調節情緒,促進身心的健康。

在孩子感覺傷心難過的時候,我們反而要鼓勵孩子哭出來,當他哭泣的時候,不要責備和嘲笑,而是默默地遞給他紙巾,表示理解和同情,用關愛來緩解他的傷心和難過。當孩子把所有的委屈哭出來以後,他就能夠輕鬆的前行了。

哭泣終究是一種消極的情緒表達,偶爾哭泣能夠舒緩壓力,經常哭泣會對身體造成傷害。所以我們要努力培養孩子積極樂觀的性格,讓生活處處充滿歡笑聲。

正如拜倫名言: 悲觀的人雖生猶死,樂觀的人永生不老 。

歡迎關注 ,讓我們一起探討家庭教育經驗,一起學習的和成長!


安妮智慧人生


“愛哭鼻子”幾乎是所有小朋友的天性。但這往往卻是家長朋友最害怕的事情之一。不分場合的哭鬧有時會讓家長束手無策。怎樣教育孩子才能讓孩子不愛哭呢?

孩子為什麼要哭

很多家長朋友認為小孩子哭便是“無理取鬧”,其實大錯特錯。哭是孩子表達情緒的一種途徑。我們希望孩子成長為一個具有七情六慾的人,那就意味著孩子應該要表達自己的情緒。只是想著讓孩子“不許哭”,實際上是在壓抑孩子的感情。長此以往下去,孩子有可能會出現自閉,壓抑,甚至情緒崩潰的情況。

那為什麼小孩子特別容易哭呢?因為孩子尚在成長髮育當中,孩子還在慢慢學習更多的表達情緒的方法。正因為表達方式有限,所以,當出現任何負面情緒時,哭都成為唯一的表達途徑。餓了要哭,困了要哭,尿不溼滿了要哭,想讓大人抱了要哭。隨著孩子的慢慢長大,懂得更多的表達方式,這種情況就會好轉。



不要壓抑孩子

面對孩子哭鬧,有些家長信奉“冷處理”的教育方式。認為隨他哭去,慢慢孩子發現哭沒有用,就不會哭了。實際上這種方式非常錯誤。也許最後孩子真的不怎麼哭了,但這不代表孩子已經沒有負面情緒了。而是孩子喪失了一種表達負面情緒的方法。

孩子依舊會憤怒,已久會悲哀。但卻不知道怎麼流淚了。長大之後,更有可能會尋求其他的發洩途徑。所以有時候越是“硬漢”的人,往往越會使用極端的方式發洩負面情緒。

另外,大人的這種做法,會讓孩子喪失本來就很少的安全感。孩子來到世上,在長大以前,僅有的安全感全部來源於家長。如果只因為自己表達訴求的方式太過單一,而家長就對於自己的訴求置之不理,這樣的孩子只會越來越沒有安全感。所謂“缺愛”的孩子,大抵如此。

引導孩子正確地表達

作為家長,我們教孩子如何走路,教孩子如何吃飯。卻很少有家長朋友注意,教孩子如何表達自己的情緒。

我見過有的小朋友,遇見喜歡的小夥伴,他的反應不是擁抱或是握手,而是狠狠地捶打對方。雖然從孩子的眼神中我們能看到他是喜歡對方的,但不知道如何表達的他,只知道使用自己最用力的行為表達自己強烈的感情。

這就是典型的情緒表達失措的現象。家長朋友一定要注意對孩子的表達方式進行正確的引導,尤其是三歲以前的小朋友。正確的教育有時甚至可以給孩子的性格帶來一生的正面影響。



管理情緒第一步,分類

首先,我們要讓孩子對情緒加以區分。比如,“寶貝你哭了,是為什麼呢?”讓孩子自己去描述自己的感受,當孩子說“我覺得我想要跳起來”或者“我覺得我想要摔東西”的時候,我們就要告訴他,“寶貝,你這是憤怒”。再比如孩子說“我覺得我想讓媽媽抱住我”或者“我想離開這裡”的時候,我們就要告訴他,“寶貝,你這是害怕”。

讓孩子對自己的負面情緒歸類,是管理情緒的第一步。慢慢地,孩子就會知道,自己到底遇到了什麼樣的負面情緒。也許下次孩子就會說“媽媽,我覺得我有點憤怒”或者“媽媽,我覺得我有點害怕。”這樣的表現,便是情商初成。

管理情緒第二步,處理

對於負面情緒,我們當然希望孩子能夠正確處理。但是要怎麼做呢?

有些家長朋友的錯誤做法是,告訴孩子“哦哦,寶貝不要怕不要怕”或者“不許生氣!”。這都是不負責任的做法。孩子對於這樣的指令是無法接受的,因為,你告訴我不要做什麼,我卻不知道我應該做什麼。

讓孩子快速找到正確的處理情緒的方法,才是最重要的。但是要怎麼做呢。

首先,家裡應該為孩子準備一些固定的轉移情緒的小物件。分別對應某種情緒。比方說,牆角有一把小椅子,叫做“冷靜椅”,當憤怒時,就要第一時間坐上去。家裡有個大抱熊,當害怕的時候,第一時間躲進去。家裡有個小鼓,當悲傷的時候,就要第一時間去拍拍小鼓。

然後,教會孩子,在出現負面情緒的第一時間,對自己說“我現在有點xx了”(xx代表憤怒,害怕,悲傷等等)。然後找到對應的物件那裡消化情緒。孩子的情緒非常善變,在家長的不斷引導下,孩子會有這樣的感覺:“當我出現某種負面情緒時,只要我跑到相應的物件那裡,我就會好起來”。事實也確實是這樣。

這樣的做法,就是讓孩子學會,在認清情緒的第一時間,不要繼續沉溺,而是轉移注意力,馬上尋求解決方法。有時往往正是對於負面情緒的“沉溺”,造成了孩子的極端性格。第一時間,主動尋求解決,拒絕沉溺,是管理情緒的第二步。

管理情緒第三步,分析

在第二步之後,孩子的情緒會慢慢恢復到平靜,正常。這時候家長就要引導孩子對於剛剛的負面情緒進行分析。

我剛剛憤怒了,我為什麼憤怒了?因為鄰居家的小弟弟搶了我的玩具。他為什麼要搶我的玩具?可能是因為他喜歡吧。如果我是他,我看到了別人很好玩的玩具,我應該會很希望他能跟我分享吧!嗯!下次我遇到鄰居家的小弟弟,就主動跟他分享就好啦!

家長也要對孩子的處理方式進行總結:寶貝剛剛你憤怒了,你第一時間就坐到了冷靜椅上,並且很快地冷靜下來,你真的很棒哦!

對於情緒的原因進行分析,對於處理方式進行復盤。這時管理情緒的第三步。這就好比“不要重複掉進同一個坑”。讓孩子對於負面情緒的產生原因進行分析,能夠幫助孩子在下次遇到類似情況的時候做出更好的反應。同時這樣的分析過程,對於孩子的邏輯思維能力以及情商都會得到極大的鍛鍊。



請各位家長朋友們記住一句話,“情緒不分對錯,分對錯的是處理情緒的方法”。相信智慧的你,一定會將孩子引導成為一個健康積極的人。

拒絕神化少兒編程,抵制機構販賣焦慮,讓少兒編程迴歸簡單快樂的本質。我是和小朋友一起快樂編程的王休休。歡迎您在今日頭條以及西瓜視頻關注“我是王休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