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产“宁”身边,关联你我他——南京市中级法院知识产权日主题活动侧记|南京检察保护创新严打知产犯罪

今年4月26日是第20个世界知识产权日。南京市中级法院与江宁区政府联合举办“知产‘宁’身边,关联你我他”知识产权日主题活动,南京中院院长孙道林一语中的:“保护知识产权,就是保护创新!知识产权审判对打造南京公平正义高效的法治营商环境、促进创新名城建设意义重大。”

南京市检察院则举行专题新闻发布会,晒出2019年知识产权保护成绩单:南京市检察机关共批准逮捕涉侵犯知识产权犯罪案件86件155人,提起公诉98件252人。其中涉及假冒注册商标罪、侵犯著作权罪、侵犯商业秘密罪等多个罪名。经法院审理,150人被判处有期徒刑。

知产“宁”身边,关联你我他

南京市中级法院知识产权日主题活动侧记

特约记者 赵兴武 隋文婷 记者 张羽馨

4月26日,第20个世界知识产权日,在江宁高新技术企业园区,南京市中级法院与江宁区政府联合举办的“知产‘宁’身边,关联你我他”知识产权日主题活动如期举行。

南京中院院长孙道林,南京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副局长黄明春,江宁区政府、区公检法司及区相关职能部门领导,江开区法院院长,高校、媒体、企业的专家、代表,市区两级知识产权庭法官等共同参与了本次主题宣传活动。同时,南京两级法院还通过电视电话系统组织法院干警收看。

“保护知识产权,就是保护创新!知识产权审判对打造南京公平正义高效的法治营商环境、促进创新名城建设意义重大。”孙道林说。

让知识产权成为创新发展倍增器

中小微企业是经济发展的生力军。但现实生活中,商标侵权案例屡见不鲜,中小微企业的生存环境时刻面临考验。“大脸鸡排”品牌创始人张立刚现场分享了他的企业故事,从在江苏路30号开设第一家“大脸鸡排”门店到如今在全国拥有近800家连锁门店,他花了10年时间。这十年,伴随着企业的日益成长、壮大,他深感商标保护的重要性。针对市场上不断涌现的“李鬼”,在全国范围内,“大脸鸡排”共提起商标侵权纠纷案件600余起,知识产权成为了中小微企业创新发展的护航器。

如何加强品牌保护?南京知识产权法庭法官柯胥宁从法律角度向正在自己创业以及打算创业的朋友们提出了中肯的建议:“在司法实践中,重大案件告诉我们,企业在发展之初就要加强品牌意识,规划品牌战略,及时申请注册,避免恶意抢注。 同时,企业要想做大做强,在商标申请以及实际使用过程中,都应当坚持原创,拒绝山寨!傍名牌、搭便车的侥幸心理千万要不得。”

“人民法院通过一件件判决向社会传递出明确的价值导向:创新与诚信,是企业赢得市场认可和消费者信任的根本。”主题宣传活动上,与会者达成这一共识。

群策群力为著作权侵权支招

信息爆炸时代,新媒体、自媒体蓬勃发展,网络任性转载现象却层出不穷,侵犯著作权司空见惯,吃着“免费午餐”的拿来主义,不仅熄灭了原创者的创作激情,更不利于传统纸媒与新媒体的融合发展。今年一季度,南京法院新收的新媒体“任性转载”原创作品的侵权案件近400件。在“任情转截先同意后使用”对话访谈中,现代快报总编辑梁波就传统媒体被侵权的情况给专家、法官们抛出了问题。

“对于知识产权的司法保护,我们一直执行着严格保护政策。”南京知识产权法庭副庭长徐新说,“比如,采取证据保全措施,解决当事人举证难问题,采取行为保全措施,即临时禁止令,及时制止侵权。简化审理程序,及时审结案件,解决维权周期长问题。采取惩罚性赔偿措施,从而最大限度地保护权利人的利益。”

南师大法学院教授马晓燕表示,“要完善立法,建立健全网络新闻转载的授权许可与付费机制,加大司法保护力度,加强监管,拓宽维权途径,这样才能真正解决任性转载问题。”

十大案例是荣誉更是标杆

2019年,南京法院共审结各类知识产权案件近5000件。主题宣传活动中,南京中院副院长姚志坚发布了2019年度南京法院知识产权十大案例。“小米”商标侵权及不正当竞争案、王业慈现有技术审查认定系列案、“奔富”未注册驰名商标案、南通三精公司发明专利权案、南京擎天公司商业秘密案、“宜家”商标侵权及不正当竞争案、“国缘”商标电商平台侵权案、曳头公司申请行为保全案、金田麦公司专利行政处理决定案、程某某等犯销售假冒注册商标的商品罪案入选。

据南京知识产权法庭副庭长周晔介绍,“这十大案例具有典型性,案由涵盖商标、专利、不正当竞争等主要的知产纠纷,既有实体判决,又有程序裁定,涉及民事、刑事、行政不同的领域;具有开创性,十大案例里不乏全国第一或全国首创;具有很强的法律意义和良好的社会效果。”

构建知识产权司法协同保护体系

在“知产‘宁’身边,关联你我他”主题宣传活动中,南京市江宁区知识产权司法协同保护中心、南京市江宁区法院知识产权巡回法庭挂牌成立。

江宁区公检法司及相关职能部门的领导们共同见证了今天的揭牌仪式。知识产权最严格保护不能孤军深入。江宁法院携手区科技局、市场监督局等部门,不断深化知识产权维权援助与快速维权工作,加快建立产业知识产权快速协同保护机制,切实完善产业知识产权保护体系,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奏响司法与行政联合保护的“大合唱”。通过建立“知产司法协同保护中心”等方式,构建知产保护共同体,形成知产保护强大合力。

“面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双重挑战,市委、市政府全面启动了‘四新行动计划’。‘四新行动计划’中的许多内容、举措都与知识产权保护密切关联,这对全市法院知识产权审判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孙道林总结道:“今天开展的网络直播活动,是一次很好的知产普法宣传。全市法院应充分运用好新媒体和传统媒体两大阵地,全面加大对知产典型案例、法律知识的宣传力度,让‘保护知识产权就是保护创新’的理念更加深入人心,在全社会营造浓厚的知识产权保护氛围。”

南京检察

保护创新严打知产犯罪

通讯员 雒呈瑞 记者张旭

4月24日,南京市检察院举行知识产权保护专题新闻发布会,发布2019年以来全市检察机关知识产权检察保护情况,以及涉及侵犯知识产权5起典型案件。

据介绍,2019年,南京市检察机关共批准逮捕涉侵犯知识产权犯罪案件86件155人,提起公诉98件252人。其中涉及假冒注册商标罪,销售假冒注册商标的商品罪,非法制造、销售非法制造的注册商标标识罪,侵犯著作权罪,侵犯商业秘密罪等多个罪名。经法院审理,150人被判处有期徒刑。

面对侵犯知识产权犯罪的新变化,南京市检察机关充分依托检察职能,依法有效惩治知识产权犯罪行为,保护企业的经营安全和研发投入的安全,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促进企业的创新发展。不断细化对创新企业的司法保护措施。完善“两法衔接”协作机制,与相关行政机关、司法部门签订《知识产权协同保护战略合作协议》,对侵犯知识产权、制售假冒伪劣商品犯罪有案不立、有罪不究或者降格处理、以罚代刑等问题依法纠正,督促行政执法机关及时移送涉嫌侵犯知识产权犯罪案件,全年监督行政机关移送立案3件3人。

下一步,南京市检察机关将通过与第三方支付平台、电商平台等机构的交流协作,畅通取证渠道。进一步加大认罪认罚制度的适用率,引导、敦促侵权人退出违法所得,弥补权利人经济损失。强化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以及侦查检察衔接和起诉审判衔接,通过司法办案实践推动知识产权保护社会治理水平不断提升。同时,面对疫情防控严峻复杂形势及企业复工复产的需求,立足检察职能,严厉打击假冒医用口罩、品牌防护用品等侵害民生的各种犯罪行为,保障生产生活秩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