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一座寄情历史与山水的城市

南京,一座寄情历史与山水的城市

​文、图:李国章

去年十月中旬,北方寒意渐上,南方仍然凉爽,旅游观光正当其时。我们忙里偷闲来个南京扬州五日游,留下了许多深刻印象,积累了许多值得记录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想。


人挤人的总统府


北京十月秋风凉,南京十月金桂香。四个小时不到,我们已干干净净、轻轻松松地从北方的五朝古都,来到南方的六朝古都。说到南京著名景区,总统府绝对之一。

总统府大门内,右边是清代两江总督府衙旧址,左边是孙中山与临时政府旧址,中间是国民政府旧址,要历史有历史,要故事有故事,要沧桑有沧桑。三个著名的衙门旧址扎堆在一起,国内还是少见。这座始建于眀初、承载着600多年厚重历史的建筑群,主贵宅荣,曾经的称谓赫赫有名:明代归德侯府、汉王府,清朝江宁织造署、江南总督署、两江总督署,太平天国天王府,民国临时政府、民国政府。而这里曾经的主人,多是掷地有声,史册留名:林则徐、曾国藩、李鸿章、刘坤一、沈葆桢、左宗棠、张之洞、端方、孙中山、蒋介石。

南京,一座寄情历史与山水的城市

原南京总统府蒋介石办公室


笔者二十年前曾造访此地,今日故地重游,时空穿越的欲望再次油然而生。原以为国庆长假后,游客必然大减,谁料富裕起来的国人,对历史的兴趣日益增长,于是才出现了淡季不淡、人满为患的景象,尤其是总统府大楼二层正副总统办公室外的走廊上,用人头攒动、摩肩接踵来形容,一点也不为过,连狭窄的木楼梯上,也挤满了兴奋好奇不怕累的八方游客。

既然来了,再挤也得上去,何况夫人还是第一次。

我们随着浩浩荡荡的人流,在闷热和拥挤中一步步往前挪。好不容易挤到蒋公办公室前,视线还是被人头和手机遮挡,只得高举手机拍上几张照片,以证明到此一游。我们还没来得及联想一番,就被后面急不可待的游客推挤到下行的楼梯口。原本设想陪夫人穿越时空的感觉所剩无几,余下的,只有被挤到窒息的无奈。

话又说回来,来著名历史名胜寻古,人挤人实在算不得什么,重要的是,想看的看到了,想感受的也感受了,至于作何感想,那是自己的事情。

别看国民政府大楼空间局促,后花园的面积却不小,浓荫遮蔽,水榭楼台,绿意盎然,特别是金桂飘香,别有一番情趣。桂花是笔者的最爱之一,树是大棵大棵的,花儿却是小粒小粒的,花香温柔淡雅沁心,以顺风入鼻之香最为袭人。漫步后花园,笔者突然联想到,五个月前朝圣延安,曾先后去过杨家岭和枣园,瞻仰过“李德胜”(毛泽东在陕北的化名)同志的办公室。两者相比,反差巨大:一个雄霸古都,一个地处蛮荒;一个豪华气派,一个简陋寒酸;一个满把好牌一败涂地,一个雄关漫道红旗漫卷。到头来,高居庙堂的失去江山社稷,偏居山坳的却改天换地。

败者,民心、正义使然。胜者,亦民心、正义使然。历史可叹,世事弄人,奈何!奈何!

参拜日军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的沉思


去南京前做计划,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被列入必去之地,为的是勿忘历史,为的是以史为鉴。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占地面积12万平方米,建筑面积11.5万平方米,展陈面积近1.8万平方米,整体造型像一艘和平之舟,棱角分明、恢宏大气、肃穆庄严,设计和建设堪称杰作,曾获中国建设工程最高奖——鲁班奖。

南京,一座寄情历史与山水的城市

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和平公园


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馆藏文物史料非常丰富,共计20万余件。笔者根据各种统计资料估算,自1985年8月15日建成开放至今,国内外参观者超过1亿人次。

与总统府、中山陵一样,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也是游客最多的景区之一。

笔者感觉不同的是,身处前两个景区,会因人满为患滋生烦躁情绪,而这里的摩肩接踵却让人感受不同,因为这是勿忘历史、重塑民族精神的真实场景。笔者身处其中,竟萌生出人越多越好的期盼。在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参观拜祭,笔者和夫人都有一种压抑感,有一种耻辱感,还有一种知耻后勇的希冀,我们从头到尾都在沉思。

一不能忘:想我中华民族,因国力羸弱、国民无魂,在近代109年的历史长河中,受尽了帝国主义列强的侵略和欺辱,卑躬屈膝、任人宰割、割地赔款、主权尽丧。

二不能忘:在中华民族的世仇中,日本是帝国主义列强中最凶残的敌人!日本侵略者的嗜血暴行,惨绝人寰的大屠杀,30万无辜的生命,留给中华民族的,不仅仅是血泪。

三不能忘:近代的中国,汉奸辈出,前赴后继,让人恨得牙痒痒!抗战中,日本人打中国人,“二鬼子”也打中国人,抗战时期伪军的数量,竟然超过了日军。

1935年参加革命的岳父,曾说过一句让我们一辈子都无法忘怀的话:“抗战中,我们交手最多的还是伪军,怎么打都打不完。”纪念馆墙上有一句幸存者的话:“要记住历史,不要记住仇恨。”这话我不敢苟同。没有爱恨就没有历史!没有爱恨,何来以史为鉴?忘却仇恨,何来砥砺复兴?

南京,一座寄情历史与山水的城市

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阿念馆的雕塑


我们口口声声说忘却仇恨,那日本人呢?他们不仅拒不承认罪恶,还希望中国人也忘记历史,忘记仇恨,甚至应该感谢他们的“大东亚共荣圈”。中国人几千年的“丑陋”之一,就是假正经,真怂包。好比被人扇得鼻青脸肿,还心口念佛:“君子动口不动手。”

弱肉强食,是动物界的不二法则,当然也包括高等动物。捐弃前嫌是有前提条件的:洗心革面,痛改前非。“相逢一笑泯恩仇”,说的是双方都有诚意,不是傻乎乎地剃头挑子一头热。这些前提条件,日本会接受并付之行动吗?不会!绝对不会!南京大屠杀已经过去82年了,日本真正认罪了吗?没有!根本没有!

如果放任这种貌似宽宏大度的虚伪继续忽悠下去,势必扭曲历史,误导国人。打人者会鄙视弱者并更加肆无忌惮,被打者会丧失血性如同行尸走肉。自己被恶人打得遍体鳞伤来不及舔舐,隔三差五还要被大强小盗摁在粪缸里羞辱一番,居然还高喊“忘却仇恨”,是想冒充受难的耶稣?还是想化身普度众生的观世音?

倘若忘记仇恨就是世界大爱,那“犯我中华者,虽远必诛”作何解释?“忘记过去就意味着背叛”又作何解释?忘记仇恨就难以知耻后勇,忘记仇恨就只配当牛做马!试看古今中外,哪一次世界和平,是软弱和投降交换来的?真正的民族独立,有几次不是用枪杆子打出来的?中国领土任人割据、中华民族任人欺辱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

我们世世代代都要铭记中华民族爱恨和血泪凝成的历史。30万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的冤魂,无时不刻都在看着我们。


意犹未尽紫金山


据传,钟山因山顶常有紫云萦绕,又得名紫金山。因时间关系,此次南京观光最初的计划只有中山陵,等到地方一看,后悔时间不够,没想到钟山风景区那么大、景点那么多、景色那么美,若想舒服尽兴,至少安排1天。

钟山风景区东西长7公里,南北宽约3公里,周长达30公里,风景区分为中山陵景区、明孝陵景区、灵谷景区、头陀岭景区和其他景点五大部分。自六朝第一位帝王东吴大帝孙权开始,钟山即成为帝王陵寝及功臣勋戚的葬地所在。

钟山风景区以中山陵园为中心,各类名胜古迹200多处,其中,世界文化遗产1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5处,84处可供游览。钟山风景区人文景观众多,历代风物荟萃,所有景区景点都分布在起伏的山峦和茂密的森林中。我们在风景区游走四个多小时,还不包括在中山陵按时间段等候入园的1个半小时,也只游览了明孝陵和中山陵两个景区的部分景点,灵谷和头陀岭两大景区以及音乐台、流徽榭、仰止亭、光华亭、行健亭、藏经楼等许多景点都无暇造访,甚为遗憾。

南京,一座寄情历史与山水的城市

南京钟山风景区明孝陵


南京交通发达,地铁尤为便捷,主要景区都能直达。网龄8年有余的老伴,如今堪称无敌网络搜寻大师,导航、住宿、餐饮、景区、交通、购物,无一不通无一不晓,一机在手横行天下,笔者也落得个省事清静,屁颠屁颠跟在后面坐享其成就是了。

是日中午,我们搭乘地铁来到景区,上网搜到百年老字号“刘长兴”分店,先一饱口福再说。这个“刘长兴”,也是以各式特色包子面条为主,感觉味道不在“鸡鸣汤包”之下。一阵风卷残云后,我们打着饱嗝步行进山,直奔明孝陵。时值深秋,风景区植被茂密,空气清新,景色迷人,游客高兴。在和煦的阳光下森林漫步,沿途参观古迹观赏风景,实乃黄昏岁月一大快事。

明孝陵是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及马皇后的陵墓,陵园广阔,陵垣周长达22.5公里,纵深2.5公里,神道长2.4公里,是明代帝陵规模最大的一座。从高处望去 ,占去半面山坡、尚未发掘的明太祖及马皇后墓室很神秘,也不知地下埋藏着多少宝贝。相比很多被发掘、偷盗的帝王陵墓,朱元璋算是福祚绵长之帝王,死后也得苍天庇佑,已在这块风水宝地深处长眠了721年。

明孝陵离中山陵约1公里,坐车步行两可。中山陵不售票但需网上预约,游客按约定时间段入内参观。中山陵坐北朝南,依山势而建,整个建筑群由南往北沿中轴线逐渐升高,主要建筑有博爱坊、墓道、陵门、石阶、碑亭、祭堂和墓室等。

南京,一座寄情历史与山水的城市

南京钟山风景区中山陵


国共两党都崇敬有加的孙先生,是中国近代伟大的民主革命先行者,彪炳千秋,其三句名言千古流芳:一曰“民族、民生、民权”,二曰“天下为公”(借用成语),三曰“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须努力”。

登高谒灵,除对孙中山先生为民主革命鞠躬尽瘁表示敬仰外,也为亲近历史。站在高处的祭堂远眺,近处的林木和远处的城市尽收眼底,山青木秀的风景与庄严肃穆的陵墓搭配在一起,倒也互借神韵,相得益彰。蒋公对紫金山的风水也十分青睐,原本计划百年后建个陵墓与中山先生做邻居,谁知上天不垂怜,到头来只能葬身海岛,异乡孤魂耳。

写此篇游记时笔者想,类似南京钟山风景区的地方,北京也有,但无论规模品质的硬实力,还是历史文化的软实力,似乎南京都占了先手。

南京钟山风景区,不是值得一游,而是太值得一游。


受教于南京博物院


受古玩商儿子的影响,我们夫妇也逐渐喜欢上了历史悠久的东西,比如参观博物馆。退休几年来,先后参观过中国历史博物馆、首都博物馆、西安博物院、四川博物院、虢国博物馆、殷墟博物馆等,这次来南京松筋骨,受教于中国三大博物馆之一的南京博物院,也是顺理成章。

我们参观博物馆的初衷,主要还是了解中华民族的悠久历史和中华文明的博大精深,顺便看看有历史有故事的各种宝贝,免得儿子介绍起来如同对牛弹琴。现如今,全国各地的博物馆大多数都走出了向钱看的歧途,回归保护历史文物、弘扬民族文化的正道,只要有兴趣有时间,游客参观博物馆都无须购买门票,或扫码或用身份证换取门票后,即可开始时光穿越。

南京,一座寄情历史与山水的城市

南京博物院“镇院之宝”、国宝级文物“明洪武釉里红岁寒三友纹梅瓶”。


南京博物院的前身,是1933年蔡元培等倡建的国立中央博物院。南京博物院占地13万余平方米,以“一院六馆”闻名博展界。9年前,南博的各类藏品就达到42万余件(套),馆藏数量居中国前三,藏品最老的上至旧石器时代,堪称中国博展界的大佬。我们顺着历史、特展、数字、艺术、非遗、民国六馆一路溜达下来,眼都花了,真真是历史绵长、珍宝无数,文化悠久、博大精深,眼花缭乱、囫囵吞枣。博物院的馆藏珍宝中,有18件“镇院之宝”蜚声国内外,分别为:

镇护之宝——金兽

御窑之宝——釉里红岁寒三友纹梅瓶

通天之宝——透雕人鸟兽玉饰件

贵媛之宝——金蝉玉叶

神异之宝——青瓷神兽尊

护佑之宝——银缕玉衣

祭礼之宝——人面兽面组合纹玉琮

弘觉之宝——鎏金喇嘛塔

水墨之宝——徐渭《杂花图卷》

光明之宝——错银铜牛灯

福寿之宝——青花寿山福海纹瓷炉

慈航之宝——金观音菩萨立像

舆图之宝——利玛窦《坤舆万国全图》

文房之宝——鎏金镶嵌兽形铜盒砚

权信之宝——广陵王玺金印

织绣之宝——沈寿绣品《耶稣像》

天工之宝——错金银重络铜壶

画像之宝——竹林七贤砖画

南京博物院从保护珍贵文物的角度考虑,上述18件“镇院之宝”轮流公开展出,一次仅一件。我们有幸目睹的,是国宝级文物:明洪武釉里红岁寒三友纹梅瓶。明洪武釉里红岁寒三友纹梅瓶是明代陶瓷器,1957年3月出土于南京市江宁区东善桥响龙山明代墓葬,是现存唯一一件带盖子而且保存完整的洪武釉里红梅瓶。此梅瓶造型优美,器型完整无缺,岁寒三友指松树、绿竹、梅花三种常绿植物,象征着高洁的志向。

对于我们这些“文(物)盲”而言,那些能让专家内行热泪盈眶、心灵颤抖的宝贝,在我们眼里就是有历史故事的老物件。参观了解前,我们只知道这些宝贝珍贵稀少,价值连城,对其历史渊源、文化内涵几乎一概不知。仅从这一点看,我们就应该感谢所有的文物保护机构和工作者,正是有了他们的信念坚守和辛勤努力,才使得中华民族的历史得以有序传承,同时潜移默化地影响教育着子子孙孙。

两个小时走马观花下来,我们头晕眼花,两腿发麻,但离开博物院时,似乎感觉自己更像个文化人了。

不可不看的中国科举博物馆

我们在游览夫子庙秦淮风光景区时,一座非常特别、被誉为中国唯一地下博物馆的中国科举博物馆,引起我们极大的兴趣,虽时间有限,也毫不犹豫购票参观。

在宣导文化复兴的中国,各种门类的博物馆如花开大地,良莠不齐,但中国科举博物馆,却是出类拔萃者,不仅馆藏资料丰富翔实、相关知识和信息量极大,连建筑设计也是匠心独具,古今交融,新颖别致。位于夫子庙核心游览区的中国科举博物馆,由江南贡院改扩建而成,包含博物馆主馆、江南贡院南苑以及明远楼遗址区。长36米、宽36米、高20米的博物馆主体现代建筑,全部建在地下,顶部的方形浅水池与周围的庙宇楼房相映成趣,参观者沿着“回”字型的斜坡通往地下,然后从下往上逐层参观。

南京,一座寄情历史与山水的城市

南京中国科举博物馆外景


为了把古代历史和文化元素融入现代建筑,设计建设者绞尽脑汁殚精竭虑,最终一鸣惊人。博物馆建筑古今交融的神来之笔处处可见,比如下行长廊,竟是用南方寻常的瓦片堆砌出鱼鳞般的高墙,既古朴又雅致。

“科举,是中国漫长封建时代通过设科考试来选拔优秀人才的一种选官制度,始于隋大业元年,止于清光绪三十一年,在中国历史上延续了1300多年。科举将读书和做官通过考试连结起来,经过公平竞争,择优录取,因此有着‘至公之制’的美称,也曾被誉为‘中国第五大发明’。”

自古以来,人们把“久旱逢甘霖,他乡遇故知,洞房花烛夜,金榜题名时”作为人生四大喜事,其中的“金榜题名时”,代表着天下万千布衣儿郎、殷殷学子“十年寒窗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知”的仕途功名梦想。一旦“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的宏愿实现,从此改变人生的,不仅仅是金榜题名者本人,其家人家族亦从中受益,甚至惠及好几代人。经过历朝历代建设发展,作为科举考场的贡院,遍布全国十多个省区,其中江南贡院规模最大,鼎盛时期仅考试号舍就有20644间。

科举制度,不仅向立志以文治武功才华报效社稷的男儿敞开了通向仕途的大门,同时也给国家举荐了大量的文武人才。据考证,自隋唐至明清1300余年间,共产生文状元654名,武状元185名,进士162450人,武进士2万余人,举人更是高达百万之众。岁数最大的状元是唐代71岁的尹枢,最小的则是宋代年仅9岁朱虎臣。

朱虎臣的状元故事颇有传奇色彩,“据史料记载,朱虎臣9岁时参加了朝廷举行的武殿试,他射出10支箭,其中9支射中目标。朝堂之上面对群臣,他从容镇定,滔滔不绝,讲评《孙子兵法》,推演《诸葛八阵图》,被朝中大臣赞誉为神童,皇帝特赐予他武状元,官封承信郎。”

科举出人头地看似风光,其背后却是难言的酸甜苦辣,尤其明清之后,读书人功名之路需经过县府院三试、乡试、会试、殿试,仅乡试就要通过3场考试,每场又要考3天,亦称九天六夜鬼门关。这期间,考生的吃喝拉撒及作文答题,都圈在一个高6尺,深4尺,宽3尺的号舍里,其苦楚可想而知。有意思的是,“科举考试对策时,因对策并非和八股文一样是标准化的考试文体,其等级的高低难有客观标准,书法的优劣反而成为一个比较容易评判的标准,因此自清代中期起,读卷大臣普遍看重书法,至晚清愈演愈烈,以至于书法几乎成为判卷的唯一标准。”

南京,一座寄情历史与山水的城市

南京中国科举博物馆清代殿试模型


笔者看到,在展出的馆藏原始答卷中,篇篇都是卷面干净无涂改,篇篇都是字迹工整不潦草,篇篇都堪称书法范本,其平均水准之高,是现代人远不能及的,恐怕连当代那些著名书法家,都会相形见绌,自愧弗如。

这次计划外的偶然机会,让我们对中国古代科举制度、读书人十年寒窗的艰辛,以及科举制度对中华文化所产生的巨大影响,有了新的认识。特此建议,有意前往南京夫子庙秦淮风光景区游览观光的朋友们,千万不要错过中国科举博物馆。我们没有失望,相信你们也不会失望。

夫子庙不夫子,秦淮河少情怀


一说到南京夫子庙,人们最先的反应,大多是传说中的十里秦淮、金粉楼台、画舫凌波,桨声灯影……

实际上,真的有一个夫子庙,毗邻秦淮河,随着历史的延续,二者互为依托,彼此增光添彩,最终成就了声名远扬的5A级风景区——夫子庙秦淮风光带,而夫子庙也成为了这一景区的代言词。

“位于南京秦淮河畔的夫子庙,始建于东晋成帝司马衍咸康三年(337年),提议‘治国以培育人才为重’,立太学于秦淮河南岸,当年只有学宫,为的是供奉和祭祀孔子。孔庙是宋仁宗景佑元年(1034年)在东晋学宫的基础上扩建而成,祭奉的是孔夫子,故又称夫子庙,初衷是希望士子遵循先圣先贤之道,接受封建教化。”

南京,一座寄情历史与山水的城市

南京秦淮河


八方游客至此,去夫子庙的不少,我们也随大流,在华灯初上之时,买了两张半价门票(全价30元),怀着敬拜之心入内,可所见所闻大失所望:庙内扩音器传来高亢的乐曲,庙堂中央,运用现代科技的一幅孔老夫子画像动感十足,庙内多个地方,一层又一层地捆绑着心灵虔诚者花钱“请”来的祈福木牌,庙内多个摊位上的服务员,十二分热情地出售着这些天知地知众人皆知的“神牌”。

“臀部”(不能称“屁股”,那是对老夫子的不尊)大的庙宇,五分钟就溜达完,出门又见四个发髻高耸、服饰古老的青年女子,站在大门前作深沉状招徕游客……

我们算有点走南闯北经历,一个历史文化内涵深厚但缺乏必要投资和精心布展的小庙,以浅薄换高价到如此地步,还是令我们心里极度不舒服。想以门票创收游客能理解,一个极小的庙宇门票要收30元不说也罢,可借孔圣人的名号敛财实在不妥,有辱斯文!

不晓得夫子庙的领导和管理者是否知道夫子对钱财的态度,且听我传言——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孔圣人这段话的意思是:粗茶淡饭,枕臂睡觉,我乐在其中。那些从不仁不义中得到的富贵,对于我来说,皆如空中的浮云,不值一提。

至圣先师的这段戒训,不知有关者和读者朋友们作何感想?窃以为,取消门票,恢复古人建此寺庙之初衷,才是正道。借圣人名气从庙堂中刨银子,玷污5A景区的名声事小,坏了孔夫子的一世英名才是罪过。

再说夜游秦淮河之感想。

南京,一座寄情历史与山水的城市

夫子庙


“秦淮河是南京古老文明的摇篮。东吴以来一直是繁华的商业区,六朝时期成为名门望族聚居之地,商贾云集,文人荟萃,儒学鼎盛。隋唐以后,渐趋衰落,文人骚客却来此凭吊咏叹:‘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到了宋代逐渐复苏为江南文教中心。明清两代,是十里秦淮的鼎盛时期,金粉楼台、鳞次栉比、画舫凌波、桨声灯影,构成了如梦如幻的美景奇观。”

历史延续至今,秦淮河已发展成为国内一等一的旅游名胜,新旧江南园林美景在现代科技灯光烘托点缀下,端的是人间仙境,火树银花。

笔者对秦淮河美到极致的夜景几无微词,说秦淮河少情怀,是指景区在以游客为本方面,还需动动脑子想想办法,如何将尽善尽美的秦淮河风光,更全面完整地展示给八方游客。

例如,现在运营的仿古游船,船矮顶盖大,游客坐在局促的船舱中,根本无法随心所欲观赏两岸灯火璀璨的夜景,就是靠窗而坐者,也只能看到岸边的近景或遮挡得支离破碎的远景。游客掏80元只能看个“半吊子”景,秦淮河绚丽的夜景也无法得意地展示给游客,岂不是皆大不欢喜。

以现在的科技水准,造出四面观光无死角的游船不应该是什么难事,投资也不会大到不可承受,关键是想不想做到皆大欢喜。更好展示美景,相信是景区愿景并在持续努力中。那以游客为本、多一些情怀呢?这个问题,怕是需要景区咬牙跺脚下决心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