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拍重庆江津 | 津南雨天和大雾的水墨氤氲

【点睛】“我行当季月,烟景共春融”,当一千多年前诗人陈子昂路经江津,用传世诗句记录江津烟雨美景。

本系列图片经由主办方授权,版权作品,请勿擅自转载。

“大爱江津·心之所往”之旅拍江津计划,是一场用镜头去感知美的冒险。“我行当季月,烟景共春融”,当一千多年前诗人陈子昂路经江津,用传世诗句记录江津烟雨美景,如今旅拍计划的摄影师们则在同样的春季里偶遇雨天和大雾,选择了拍摄的方式来见证这座山水人文城不一样的美。

四面山:雾霭云缭水还山

四面山是江津最具代表性的风景,但人们却鲜少见到它在雨天中的模样。原计划要拍摄四面山山水与初阳交相辉映的美景,摄影师们起了个大早。而前夜湿露并未散去,突如其来的阵雨与落水相织,又漫延出了一片雾气遮挡住了视野。此景只应天上有,四面山水,雾霭云缭。

李彬摄影

而这也激发了摄影师们新的灵感:明朗山水是美,烟雨朦胧也是美。尤其是那水雾中的心形瀑布,瞧不见来处,仿佛从天上云端坠落,被四面山秀丽水灵的苍翠相拥,又生出别样的气质。

陈云元摄影

会龙庄:津南烟雨梦

沿着淅沥雨雾中的山路盘旋而下,摄影师们到达了会龙庄。这座气势宏大的清代古宅保留着它的旧貌,如果说晴日里的它富丽堂皇,那么雨色里的它则像一卷陈书,宁静、安然,卷帙铺陈,少了些富贵气,多了分清朴感。江南有雨时,那是温婉水乡的思忆;津南有雨时,这是水墨书香的梦。

雷林骏摄影

会龙庄内曲折排置的厢房、此起彼伏的廊桥、或雅致或大气的院落,在氤氲水雾的笼罩中仿佛重回大清,重回几百年前的某个下雨的春晨,再过两刻便会有琅琅书声响起,尚显稚嫩的孩童嗓音就在这样的清晨里飘散、飘散,时光一如亘古,宁静缓慢。

游力克摄影

四面山少林寺:山林于我有缘

四面山少林寺,又名西少林寺是川渝黔地区现今少有的保存完好的复式四合院禅宗寺庙。重庆有许多寺庙,但只供参佛上香,规模小巧,也离市井不远。像西少林寺这样全然隐世独立于深山,有武僧之练武声声不绝的却非常少。西少林寺武僧素富名声,国内首屈一指的一指禅大师也在其中。摄影师们有幸领略到他们练武的场景,金庸、古龙小说里的一个个武侠故事仿佛重现于眼前。

陈云元摄影

陈云元摄影

在少林寺的拍摄过程中,摄影师们邂逅了短暂的放晴。这座禅宗古刹的真容隐约得以浮现,其雕梁画栋之精致巧夺天工,但却奇妙地丝毫不喧宾夺主,融于黛青山色,那悠远的木鱼和古钟声,是它低吟讲佛的回响。登上高处俯望,莫名生出“步入少林其幽门自彼无俗,山林于我有缘”之感,少林佛教变得不再那样神秘遥远,只余铅华洗尽于心间。

潘琴摄影

陈云元摄影

中山古镇:日暮炊烟河上夜灯

第一天的拍摄行程在中山古镇结束,摄影师们见证了小镇从薄暮到入夜不同的美好景致。中山古镇当称得上“古镇”一词,原始的青苔石砖路、古朴的木质旧民屋,还有当地人家的小猫,或是吊桥上早起劳作归家的居民……这里的烟火气简单、纯粹,居民们将迎接游客视作家常事,从吃食到商品再到宿所,都展现着他们最本真的模样。

李彬摄影

也正是因此,入夜后的中山古镇格外安静。晚间的雾气又逐渐浓郁起来,整座小镇仿佛陷入了梦境。这里的人们依然保持着自己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节奏,从不刻意逢迎,留出一条空空的街道,而剩下那些梦前清闲,则坦然留给想要漫步其中的人。

李彬摄影

太和梯田:归园心野

如果说中山古镇是“月明乌镇桥边夜,梦里犹呼起看山”的市井人家,那么太和梯田则是“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的乡野田园。第二天的清晨依然雾雨朦胧,摄影师们到达太和梯田时,宛如明镜的梯田鳞次层叠,天色山光倒映其中,妙不可言。在这里,白鹭栖于田埂,鸭群跳进水塘,人要脱去城市的外壳,才能触及到野风。

潘琴摄影

梯田附近有许多农家,摄影师们偶遇了外出农作的居民。一袭蓑衣一顶竹笠,他们每日和日光一同醒来,照料着自家的土地。被问起家住何处、年岁几何,或收到“身体真是硬朗”的称赞,朴素的农家人会羞涩浅笑,笨拙地回答后复又继续自己的工作。这是最真实的田园,也是最真实的“桃源”。

从四面山到太和梯田,津南线的拍摄伴随着雨天和大雾结束了。如果不来到江津,又未曾遇到这不尽完美的天气,定无法邂逅如此别样的美丽。在随后的津北线中,一路看一路拍的摄影师们又发现了与津南线完全不同的风景。敬请期待津北摄影手记,将与大家一同分享更不一样的江津!

(作者:陈昕玙 本文配图均由此次参与活动摄影师拍摄提供且已提供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