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妻鹤子,寻找一种真正的诗和远方的生活

  山幺

  说起诗和远方,世人大多先想起陶渊明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我们以为陶渊明已经是极致了,可是历史上还有一位厉害的隐士,此人叫林逋,北宋人,比苏东坡早生了七十年。

  林逋通晓经史,但不愿做官,性格孤高,淡泊名利,温文尔雅。幼时家贫,但读书很勤奋,以书为乐。早年间游山玩水,四处结交性情相投的朋友,后来选择西湖旁的孤山归隐。因为家贫嘛,他又不愿做官,也没什么积蓄,只能在山上搭个简易棚子,能避风雨就满足了。他每日就是写诗作画,欣赏梅花,饲养白鹤,种地采药,有时泛舟西湖,过着与世隔绝的生活。

  他日日与梅相处,写的咏梅诗句别具神韵。“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山园小梅》”。这么美的诗句他写完就扔了,不会把它当作多么了不起的事。他的朋友深感可惜,每每见到诗句,便默诵下来,回去后再记下来,这才有了林逋的传世的诗作三百余篇。

  如此才华横溢加上性情迥异之人,他的名望越传越远。皇帝宋真宗珍惜其才,命地方官照顾林逋的生活。林逋虽然归隐山林,终日不知所终,但是来访的好友还是很多的,大多是仰慕其才华而来的。林逋这一点还是通人情的,他整日不是泛舟西湖就是在山林里游荡,如果有客人登门拜访的时候,总不能让客人见不到主人吧,于是让门童把消息通报给他,通报的方式也有意思,把关养的白鹤放出来,林逋见到鹤飞了,便回家会客,真要算是诗画的人生了。

图片选自网络

  几十年之后,苏东坡到杭州做官,对林逋大为钦佩。性情就不用说了,还有诗文书画。本来苏东坡的诗词书画在当时是闻名天下的,他的词一出来,抄写传播的非常之迅速,一时之间“洛阳纸贵”。这样的一位大家是怎么评价林逋的文采的呢?他说,林逋的诗文清净而富意蕴,书法秀逸而藏劲健。他希望自己能化作山间的一株植物,伴随林逋高洁的品格度日。林逋与同时代的大文人范仲淹、梅尧臣等有诗唱和。若是苏东坡早生几十年,应该会留下更多的千古佳话以及佳作。

  林逋老的时候,预备身后事,在草庐旁边给自己修建了墓穴,并作诗曰:“湖上青山对结庐,坟前修竹亦萧疏;茂陵他日求遗稿,犹喜曾无封禅书。”他去世后,当时的皇帝宋仁宗赐他一个谥号“和靖先生”。这在历史上是极其罕见的,皇帝给一个平民百姓赐名号。足可见林逋的名声有多贵重,赢得了天下人的敬重和仰慕,敬重其人品,仰慕其才华。

  关于林逋的隐居,大多数传说是他不仕不娶,性情淡薄,隐居在孤山上赏梅观鹤,故称“梅妻鹤子”。但又有一说是这样的,林逋有妻有子,但是妻子先他去世,他便不再他娶,归隐孤山。因为林逋留下一阙词是描写男女爱情的,“吴山青,越山青。两岸青山相对迎,谁知离别情?君泪盈,妾泪盈。罗带同心结未成,江头潮已平——《相思令•吴山青》”。词句里隐藏着深厚的情意,只是深深埋在心底,让人看到的却是“潮已平”。而且,后人在他的墓里发现了一个砚台和一枝玉簪,这玉簪也是引起了人们的无限遐想,是自己的?还是故人的?

  

  除了苏东坡极为推崇林逋,时间到了清代,乾隆皇帝对他也是十分敬慕。他六下江南,其中有五次在杭州孤山行宫,沐浴熏香,品读林逋诗文画卷,极为虔诚。乾隆年老的时候,将林逋的文稿录入《石渠宝笈续编》,珍藏在自己的寝宫——宁寿宫里。

  后世又有一文人深受林逋的影响,他就是林则徐。林则徐的父亲效仿本家祖先养鹤,并将长子取名为林鸣鹤。林则徐来到孤山,为林逋修墓,在墓旁补种了三百六十株梅花,又养了两只鹤与墓前,与林逋相伴。

  我们现代人常说的“诗和远方”,是一种精神追求,但是脱离不了物质追求。毕竟,这个世界离了钱是寸步难行的,谁真的有勇气选择隐居种地为生?所以经受一定的清苦、不追逐名利的人生才算是真正的“诗和远方”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