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活跃度不断提升,大箱体增量还能持续多久?丨理财应建中

还有不到两周的时间,今年的三分之一就过去了。在这将近4个月中,股市不断在上下晃荡,相比其它国际市场,A股还算平稳,这种欲上不能、欲下不甘的格局,似乎还没有改变。

今年上证指数年开盘3066点,最高拉到3127.17点,这个点位现在只能仰望,最低砸到2646点,短期内要想再度击穿此点也有难度,当下2800点左右的拉锯似乎进入了持久战的格局,要打持久战那就要调整好自己的投资组合,让自己处于一个相对比较有利的位置,这点很重要。

当下影响股市的主要因素还是疫情,疫情在世界各国的控制情况决定了世界经济的走向,有史以来从未遇见过的断航导致了整个社会进出口贸易的突变以及供应链的中断,这对世界经济的影响将超出人们的想象,经济停摆两月,损失要远大于两月的GDP,而企业停摆两月,并非损失两月的产值,供应链恢复不了,就会导致企业的窒息。所以,市场的基本面在快速地变化,对股市而言就是一个持续的压力。

本周有个企业债券的走势令市场目瞪口呆。2015年11月发行的海航集团公司债,当年发行时的评级为AAA级,债券期限7年,以100元面值发行,年利率为5.99%,发行规模7亿元。2017年9月,航海债券开始跌破面值,然后一路下跌,本周三,最低砸到24.00元,还因盘中大跌被上交所公告两度临停。

根据海航集团此前公布的2019年半年报显示,截至2019年6月末,海航集团总资产9806 亿元,总负债为7067亿元,上半年净利润为亏损35.2亿元。截至去年6月末,资产负债表上的货币资金虽有819.07亿元,不过同期该公司的短期负债也高达950.71亿元。

海航的债务困境因疫情迸发,但埋下祸根的罪魁祸首是海航集团多元化、激进的资本运作。这一运作模式在2015年到2017年达到了顶峰,2017年,海航集团总资产和总负债都创下历史新高,分别是1.23万亿元和7365亿元,是2008年的39倍和34倍。

见过股票从100元跌到24元的,却第一次见到债券也可以这样跌的。对债券持有人来说,公司发生了什么,也许你永远搞不清楚,现在要搞清楚的是你追求的是高利率,但却忽视了本金的安全性,本金不保、再高的利率也是白搭。未来的市场已经不再刚性兑付,在当下世界经济不稳定的时候,本金安全和自己职业收入安全同样重要。

可转债

可转债的规模和量级与股票交易相比较小,但它有T+0交易,无涨跌幅限制,以及交易手续费低且无印花税等特点,促使可转债交易的投资热情在今年持续高涨。如今可转债却遭受着内外承压,一方面转股溢价率持续攀升,导致可转债的投资机会降低,另一方面定增的松绑也让主力资金流出可转债市场,而部分遭热炒的可转债则是遭到了监管部门的当头棒喝。

前面说了海航集团公司债大跌现在说个涨的,4月14号到4月17号,横河转债价格大幅上涨,四个交易日累计上涨93.47%,日均换手率高达2866.64%,而此前十个交易日仅为911.86%。截至周五收盘,横河转债每张收报228.88元,盘中一度触及288.88元,按收盘价计算其转股溢价和转债溢价分别高达201.04%和169.26%,假如以最新价格买入,进行转股将大幅亏损66.78%,即使持有到期获得本息偿还,按照当前的市场利率水平计算也将亏损62.86%。

从交易情况来看,绝大部分交易由高频量化交易者创造,相关资金在日内反复买卖,不断通过买卖价差获利,普通投资者参与交易的话会面临较大风险。另外深交所本周每周监管动态披露,对近期涨幅和换手率异常的“横河转债”持续进行重点监控,并及时采取监管措施。

有道是乱云飞渡仍从容,当今世界变数很大,做好自己的事情,让自己始终处于主动的位置,至少不被动、不被市场打趴下,显得十分重要。值得注意的是,最近两周国务院金融委召开了两次会议,提出了一些新基调。上周“提升市场活跃度”,引起了人家的注意,这活跃度其尺度有多大,市场充分发挥了想象力,比如取消涨跌停板、恢复T+0……。

市场都在猜,本周金融委又提出了:“目前外部风险大于内部风险,宏观风险大于微观风险,在这样的形势下,关键在于加大逆周期调节力度,扎扎实实做好自己的事,从总量和结构同时入手,在供给和需求两端发力,把支持实体经济尤其是中小微企业发展的各项政策措施落到实处。”

也就是说其实股市说到底是为实体经济服务的,在当下经济压力越来越大之时,实体经济的发展需要股市作贡献。

就目前股市走势而言,不会太好也不会太差,今年春节后上证指数2646点至3074点的大箱体近期不会突破,所以在这个相对安全的箱体区间中做做差价,机会还是蛮多的。

重磅直播预告

关注疫情之下中国经济,第一财经广播“一财知道”携手中国首席经济学家论坛,联合播出“首席直播”系列,各大金融机构首席经济学家联合主讲,为投资者提供趋势探究之法、问题解决之道。

4月20日20:00,经济学家张明,带来“国内外经济走势观察”。张明,中国首席经济学家论坛理事、中国社科院世经政所国际投资室主任、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中国社科院创新工程项目“全球动荡时代的跨境投资策略研究”首席研究员。曾任毕马威会计师事务所审计师、Asset Managers私募股权基金经理与平安证券首席经济学家。

作者:应健中

编辑:侯忆枫、李昂

监制:王俊稷

声明:本文系“第一财经广播”微信公众号独家内容,转载前请联系后台授权。本文涉及个股仅做参考,不推荐买卖,不对个人收益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