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作漫谈」50 讲究策略:采访的重要技巧

采访是写文章的关键环节,采访的过程就是一个调查研究的过程,首先要做好采访前的准备问题。毛泽东同志曾经说过,不打无准备之仗,不打无把握之仗。

采访前的准备工作包括宏观和微观的两个方面。宏观是从大的、长远的方面说的;微观是对一次具体采访而说的。这里从微观上谈一下采访的策略:

01

要围绕采访目的制定好采访计划

这次采访想写一篇什么样的文章,通过这篇文章要解决什么问题。这些想法,就是所说的采访的目的。比如开始找哪些人谈,然后找哪些人谈,被采访的人可能出现哪些问题,如何解决这些问题等。

02

要熟悉被采访对象的有关资料

采访之前,尽量多熟悉一些被采访对象的有关材料。如著名戏剧家曹禺访问美国时,一次,纽约时报有个记者问他,虽然只礼貌地向曹禺提了几个问题,过后却在报纸上先后发表了三篇文章,谈了连曹禺都意想不到的事,而且文章中引用的有关曹禺的事实材料又是那么准确无误,有根有据。

对此,曹禺同志深有感触,他说:“不难看出他在采访之前是做了许多研究工作,看了不少书籍和材料的。我们有的记者采写一个人物,往往寄全部希望于同采访对象作无休止的谈话,然后把谈话内容一股脑儿写进文章里去,等于是一篇谈话资料堆积,我看这不是个好的方法。”

人们常说,记者应当是杂家(当然也包括写作者和通讯员),下面仅举一个日本记者靠专业知识获得独家新闻的例子:1963年1月下旬至2月中旬,日本北方的新泻、福井、石川、富山等县下了场4米多深的大雪,直接经济损失约达500亿日元。东京各家报刊和通讯社纷纷赶到现场采访。

采访中记者都出席了该县雪害对策会议,听了新泻气象台台长中田的特别观测报告。然而除共同社K记者之外,谁也没有留意中田报告中关于大雪成因的一段话。K记者听后,当即找到中田,详细采访了有关部分,迅速发出了独家新闻------《豪雪的原形是一个气流旋》,从而在这次新闻报道竞争中获得成功。他的资本是懂得气象学。

03

要准备一些采访问题

采访前要准备一些问题,争取主动。美联社的记者尤金·莱斯,有一次他采访斯大林。事前,被告知只能采访两分钟。两分钟到了,然而,斯大林正谈到兴头上,可是莱昂斯却没有问题可提了。后来,莱昂斯去采访伊朗国王,国王手下告诉他,只准提五个问题。五个问题过去了,又出现了他采访斯大林时曾经出现的情景。事后,他暗暗发了一个誓:以后凡是参加重大采访活动,哪怕只让我采访几分钟,我也要事先精心准备多问一二个小时的问题。

04

采访的几个途径

采访的基本方法有上下结合采访、点面结合采访、交叉采访,跨行业采访,异地采访等;采访的程序有:横的认识------现状;纵的认识----历史;变的认识----转化。


可以概括五点:①找领导机关和有关领导同志采访。②翻阅有关书面材料。③找周围了解情况的同志进行采访。④找当事人进行采访。⑤深入现场用眼睛采访。

我再举一个例子说明。法新社的一位记者采写关于毛泽东同志逝世的消息就是用眼睛采访的。1976年9月16日下午,首都各界人民在天安门广场举行毛泽东主席追悼大会,大会不邀请外国记者参加。但法新社北京分社首席记者比昂尼拉没有留在家里,他来到北京火车站,通过在场的不同年龄、不同性别、不同职业的旅客表情和反映,写成了一篇《中国向毛泽东告别仪式非常感人》的新闻特写。用眼睛看到一个个场面,准确地记录了人们的悲伤情绪和肃穆气氛。用眼睛采访第一手材料很重要,但也有一个去伪存真的问题。

《论语》记载《颜回煮食》的故事就是一个很有启示的典故:孔子在去陈国和蔡国的路上断了粮,弟子颜回出去讨了些米给孔子煮饭吃。快要煮熟的时候,孔子看见颜回从锅里抓了一把放在嘴里吃了。饭熟后,孔子故意说:“我梦见死去的父亲,饭如果干净的话,我想祭奠他。”颜回说:“不行,刚才灰尘掉在锅里,我觉得扔掉可惜,就把它抓起来吃了,这饭是不干净的。”

孔子听了,才知道错怪了颜回。孔子错了的原因是:他虽然直接看到颜回抓饭,却没有看到颜回抓的是带灰尘的饭。这就是说,有时第一手材料是不准确、不全面的,遗漏了最反映本质的部分。

再如魔术游艺活动,就是通过制造离奇对观众进行善良的、有趣的欺骗。间接材料也有失真,人们常说:“东西越捎越少,话越传越多”就是这个道理。

05

要做好采访笔记

采访笔记很重要,主要内容是:事件重要情节,“五个W”采访对象的言语,新闻背景,自己的想法等。

“烂笔头”胜过“好记性”。心理学家艾宾浩斯对遗忘现象做过系统的研究与实验,得出著名的艾宾浩斯遗忘曲线,表明了这么一条规律:遗忘的进程是不均衡的,在识记的短时期内遗忘得比较快,而以后逐渐缓慢。但是,遗忘后如不经常的重新学习,记忆就不再能够恢复,会造成永久性遗忘。这就从心理学原理上告诫我们,一定要及时做好笔记。

06

要注意采访方法

采访对象有时不愿意接受采访,这时要注意方式方法。如1949年北京刚解放,人民日报的女记者金风去采访刘伯承元帅。刘帅一开始出于谦虚不愿谈,金风缠住这位老帅说:你不谈,我怎么完成任务呢?

刘帅看到她这股拗劲,就问:“你多大了?”二十一岁了。”刘帅接着说:“你比我女儿还小哩,我女儿二十三岁了。”金风灵机一动说:“那就当成对你女儿讲故事吧。”刘帅这才借助地图,整整花了8个小时的时间,向记者作了全面介绍,并想了个题目《四战之地,四战之军》。这就使彼此的感情融洽,气氛和谐。


阅读说明:本平台将连续发布作者鲁源的写作漫谈,拟用十期刊登发布。今天发布【写作漫谈】50,明天发布【写作漫谈】51,如果你喜欢写作,请持续关注我的平台,作者将持续为你更新文章。作者非常感谢您的阅读、点评与支持。